这个故事中的当事人应该是主人公默尔索。之所以说是应该,是因为虽然整个故事都是围绕着这个普通的小职员的一次意外命案来讲述的,但是就像这本书的题目一样,默尔索是个局外人。
这个故事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普通小职员在平庸的生活里稀里糊涂的犯下了一桩命案,最后被判了死刑的故事。主干单一,没有什么特别的支线故事。作者加缪仅用了五六万字来叙述了这个简单的故事,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初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到的是疑惑,因为默尔索其实并没有犯什么不可饶恕的大错,事实上他的案子顶多算是过失杀人。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可以说没有人比他更无辜。我很惊异那些正直的法官们,律师,陪审团,执法人员,他们竟然为默尔索冠上毫无人性的叛离社会的罪不可恕的这样的罪名,然后以法兰西的名义是的,他们用这样的巨大而又毫无道理的名义判处他死刑。而第二遍看的时候我感到了一种忍不住的可笑的感觉,我不清楚一场司法判决的具体流程,但是我相信绝对不是像是八卦的中年妇女一样发挥着自己无限的想象力然后果断而决绝的将自己的主观意念施加在一个普通而平庸的只是有些淡漠内敛的小职员身上。
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关注过默尔索的意愿。
你最好别说话。默尔索被这样告诫道。他曾经这样在心里说:现在到底谁是被告呢?被告可是至关重要的,我有话要说。我甚至被人取代了。他如此感叹。他至始至终就处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中将我置于事外,一切进展我都不能过问,他们安排我的命运,却未征求我的意见。
他这个当事人竟然至始至终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局外人!还有比这更可笑的吗?他们讨论,他们臆想,他们争辩,他们认定,他们判决,最后他死刑。这个他们里从来都没有默尔索,但是结局却由默尔索承担。想到这里,我又感受到了除了可笑之外的另一种更为隐忍,更为可怕的寒冷,那是一种悲哀。
默尔索就像是陷入了一个局里,他与这个局有关,但是他又与它无关。局决定默尔索的命运,而他则什么也不知道。这个局中的每一个组成都是完美的,每一个组成都在以自己的看法过活,他们用自己的看法来看待所有事,主观意念施加在了所有的生命和非生命上。就像在最后几天纠缠着默尔索的神甫,他认为默尔索一定也能在石头上和一切上看见他仁慈的父,而并不相信基督的默尔索根本不可能再牢房的砖石上看见耶稣的脸。
默尔索是一个非典型的人物,他缺少我们普遍认为的应该成为的人应当具有的几乎所有的东西。说好听一些他是个随和温顺,好说话,不计较,安分,实在的一个人。说的不好听一点,他是冷淡,孤僻,不懂人情,不懂规矩,作风散漫,放浪形骸的人;他是个无主心轴,无志气,无奋斗精神,无激情,无头脑,无出息,温吞吞,肉呼呼,懒洋洋,庸庸碌碌,浑浑噩噩总而言之就是个现代社会中没有生存能力的人。
而作者却给默尔索了这样多的赞词:他不耍花招,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的局外人,他拒绝撒谎是什么,他就说是什么。他拒绝矫饰自己的感情,于是社会就感到受到了威胁。,他是穷人,是坦诚的人,喜爱光明正大,一个无任何英雄行为却自愿为真理而死的人。
对于很多的事,比如他母亲的逝世,他并不是无动于衷,从文章里我们可以轻易的看出他对于母亲的爱。那绝不比任何人要少,要浅薄。他的所有反应都是因为他看的开,他看到了许多别的人看不见的东西。站在局的外面,作为一个局外人。
如此接近死亡,妈妈一定感受到了解脱,因而准备再重新过一遍。任何人,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哭她。默尔索是这样认为的,他并不是对母亲的死无动于衷,相反,他才是真正站在自己母亲的角度上看的人。亲人逝世时的哭泣很少是真正为了逝者的,只是自己对于一个熟悉的重要的人的离去的无法接受,对于少了一个人的生活的不习惯,对于死亡这样的事的本身的恐惧。而如果这样看来的话,也许默尔索不仅不是个没有人性的人,相反,他比一般人都要清楚,都要善良。他站在了另一个人的角度上,对于母亲来说是好事,那么他就没有伤心的必要。
他跳出了局,他跳出了由我们的生活和这个社会一起搅成的局。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局外人。
默尔索有犯错误的,他最大的错误便是他本身,他不懂得察言观色,他缺少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很基本的东西。而事实上,这又是他最为宝贵的,正因为这样,他才成为了一个局外人。也可怜的成为了这个庞大社会的荒谬的祭奠品。
只要是上学的日子,我就会去叫她。在她家门前等着她的身影,渐渐的形成自然。
在等待她的时候,我总是喜欢张望那门前的几盆花,看着他们争艳。
月季。茉莉。菊花
走过那里,心中不免有股怜花之意涌入心田。不知道是什么让我产生错觉。花虽美,可始终要凋谢的,真不知道为谁凝寒独自开。
月季总是那么引人注目,看着那火红的花瓣,心中充满了温暖。那娇媚的姿态不尽万千,开放着,似乎是那么的自然。那么高傲,那样的不卸。没有其他的限制,难道在跟我打招呼吗?寒,是这个季节唯一的形容词,菊虽没有那么显眼,似乎总能引起我的注意,每次都不可忽视它的存在!有一天,我竟莫名其妙的伸手去触摸那压弯了身的花朵。晨雾中,叶子上隐约有几滴珍珠泪,透明清澈,让人心旷神怡。花朵非常的饱满与厚实,总是承受着我给于的轻抚,那么害羞,那么的自足。低头的样子让我回味。虽没有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没有玫瑰那样受万人拥戴,没有茉莉那般清香飘逸。可是却让人怜爱不已。每天去看它,逐渐形成了习惯!今天,我再经过那里,菊花多了几朵,还是那样的害羞,独自低着头,我喊了洁几声,还没有打算走的决心,我就在小院里呆了一会儿。无意间看到月季只有那带刺的躯干,没有那婀娜多姿的衬托是那样的枯燥,那么的孤立,真的。我好久没有这样看过它了。原来一直都被我遗忘了啊!想起以前的居高临下和现在的颓然,竟让人觉得可笑。
菊,淡然宁静,那花瓣多而密,看上去很有精神,我开始想陶渊明那样钟爱菊,他仅仅是一朵花吗?在我看来,不仅仅把!难道不更想一个学者吗?并不是只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想菊的人性会少吗?你看懂了他身上迷人的内含吗?是的,我们应该学会孤芳自赏,学会树立信心。如果不是菊的特性怎么能引起陶渊明的钟爱,怎么能引起我的反思,换来我的喜爱。生活在人群中,生活在一个集体中,我们并不是那么的出类拔萃,并不是那么的璀璨。相反的,我们也许会自卑,也许会无意间脱口而出--我们很不幸,也许会很自责,自责自己不争气,我们也许回沉沦,也许会迷茫,也许但留给我们的是什么?是叹息,是悔悟,还是追忆。何不想想菊,想想它的特性,何不去挖掘其内涵呢?我们是很有很多感悟,是很有很多感触,我们是错意过,可那是曾经啊!今天的我们如果发挥我们的人格魅力,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很出色,我们会很精彩的!因为,我们是唯一的。菊谢谢了。谢谢你让我找回自己,谢谢你教会我不要自卑,谢谢你陪我走过这些岁月!
当秋天的清风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换上橙黄,那片花林已经开了。依旧耀眼,依旧夺目,散发着昔日的神采。花都开好了,你是否已经闻到了那阵花香?
今年的菊花开了,比去年的还要好看。那一朵朵的菊花挤在一起,白的似雪,粉的似霞,黄的似金,宛若一位妙龄少女的晚礼服。你说你最喜欢菊花,因为那会令你心旷神怡。也不知道是否受了你的影响,我也渐渐爱上了菊花。在菊花盛开的季节,我迎来了我的生日。你却消失了一整天,直到晚上才出现在我的面前,手里还捧着一大把我们最爱的菊花。你说,抱歉,只采到了这些,希望你会喜欢,生日快乐!我伸手接过了你手里的花,没有说什么,但是心里却早已经笑翻天了,因为你那时的头发上还夹杂着野草,脸上也沾上了泥土,样子特别狼狈。一直到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嘴角仍然会微微上扬。后来我才知道,你那天早早就回到了你的老家--那个有花海的地方,把你最爱的花采来给我做生日礼物。你好傻!可是我的心里却满满的,竟都是温暖和感动。
还记得那一次,体育课的时候我把教室的钥匙弄丢了,急得在一旁直哭,因为那是要交还给老师的啊!没想到第二天你就把钥匙递到了我的面前,看到了你疲惫的样子想也想得到你是费了多大的力气才找到了它。我激动的抱住了你,控制不住的哭了出来,为拥有你这样的一个朋友,为拥有这样的一份友谊。友谊像一盏灯,在你陷入黑暗的时候给你光明的道路。友谊像一首歌,在你难以入眠的时候带你进入甜蜜的梦乡。友谊像一杯水,不甘不甜,却能滋润你干枯的心灵。
今年的菊花开了,开得比去年的还要好看,你却不在这里了。你在另一个城市,是否还能忆起那一片花林?你曾说过,当菊花盛开的时候,就是你最想我的时候。你也说过,我们的友谊就像那片花海,永远灿烂夺目。
当秋天的清风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换上橙黄,那片花林已经开了。依旧耀眼,依旧夺目,散发着昔日的神采。菊花飘香的季节,我们的友谊之花,已经开了。
高二:李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