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二

关于回唐朝看一位诗人的作文

《关于回唐朝看一位诗人的作文》【第一篇】

  长安,一个古老的名字,一段历史,一段辉煌,一段不能遗忘的过去。面对它,却往往在凝思之中,不知不觉地将自己幻化成王维李白,或渭城,或阳关,或是在清晨的烟雨中,饮酒或与人对饮。

  坐在车上,看着两边倒退的风景,不知怎的,却无心欣赏,看着路边热闹的人群,听着他们的欢声笑语,在我而言,却凭空产生了微微的凄凉。还没回过神,泪水顺着脸滑落下来,如此滚烫,却又如此冰冷。我干警别过脸去,擦干了泪珠。

  渭城近了,我的思绪却越飞越远,飞回了千年前的某个早晨,某个和我一样流着泪的人。

  雨早已停了,路上的尘埃也被洗刷的一干二净,也许,同时被洗刷掉的,还有昨日的忧伤。这时,该是唱着歌出门务农的时候了。可远离集市的客舍旁,一座亭子里,却坐着两个人,应该说,是两个即将别离的人。

  王摩诘举起了酒杯,面向着对面的人。他的眼里有着像珍珠一样晶莹的泪花,元二流着泪一饮而尽,放下酒杯,轻道一声:珍重,然后就那样毅然的走出了小亭,走出了城门,走出了阳关。

  他却没有回头。

  摩诘无法忍受那种痛,那种来自内心的刺痛,他的泪水霎时夺眶而出,杯中无酒,泪珠却将它填满了。他望着那愈见缩小的身影,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用眼光目送着。他明白,这已经足够了,愿我的朋友能够一路平安的到达吧。

  那孤单的身影越来越远,渐渐消失了,摩诘知道,出了阳关,就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了,什么时候能再见呢?也许是一年,也许,会使很多年,他自己也不知道,只是这一路上,有谁能为你相伴呢?摩诘倒上最后一杯酒,却没有喝,而是向着朋友离去的方向撒了出去,算是敬朋友最后一杯吧,出了阳关就没有人能陪伴你同行了。

  对着远方空旷的沙漠,摩诘泪如雨下,他抬头仰天,那首《渭城曲》就这样念了出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杯杯的苦酒,竟化成了和李杜迥然相异的狂放,那带了些微哭腔的低吟,竟仿佛穿越了时空,穿越了茫茫的沙漠,穿越了迷蒙的烟雨,化成浓浓的思念,飞到远方人的身边,飞到那遥远的安西。就这样飞越了时间,飞跃了千年,一直连传到了今天。

  这是怎样的一种情谊,又是怎样的一个摩诘呢?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孤单,还是那不亚于李白的狂醉,不逊色于杜工部的忧思?也许,我无从可知,也许,我本就该不知,也许,我只能去问那被岁月磨砺过的沧桑和无奈了。

  透过窗,我所看见的,只是被都市文明所遗弃的角落罢了,我很难想象,很难想象千年前那个遥远而强大的国度,又怎能去想象,那些诗意的泼墨山水呢?

  逝者如斯,而烟雨中的渭城却留着了遥远的别离,和在时间的流逝中变得古老的年代。

  蒙蒙烟雨又下了起来,下的那样无声无息,风有泪的气味,泪有酒的气味,我望着窗外,竟仿佛能看见那个落泪的身影倏的滑进那片烟雨,滑进迷蒙的别离,从古至今,由远而近,招招手,惜别古人,惜别那诗意的陈年旧事。是谁在饮樽独酌,迎风轻狂?

  我似乎回到了唐朝,见到了那个狂乱的身影,见到了那场平凡的别离,听见了渭城早晨的烟雨,是那样平平仄仄,真真切切。

《关于回头,是岸的作文》【第二篇】

回头,是岸

  泠泠淙淙地,流水在溪涧里跳跃着,黛色石床上青泥斑驳,粼光微闪,几条小鱼悠闲地摆尾游过。这似是天底下最自然不过的场景。

  鱼附水而生,而人与鱼似乎都忽略了水的存在。一如水中鱼,我们能安稳无忧的生活,也正是因为父母的爱的存在,而又有几人能关注到,我们的点点滴滴,这就是爱。

  每天第一缕阳光未至,是父母轻柔的唤我们起床,而我们转身后,从未注意父母眼底的倦意。每当阴雨阵阵,连绵不息,无准备的我们在滂沱大雨中奋力冲驰时,是早早等在校门处的父母为我们撑上一把伞,阻挡凉意四溢的雨滴。而被这些微细如棉的爱温暖着的我们,把这一切视为尘芥,理所当然。

  当一位母亲为儿子的病四处求医问药,求助无门之际不惜偏听迷信,挖人祖坟为儿治病,而那若参天之树的竟对慈母拳脚相加。听闻至此,我们会对那孩子深为摒弃,当作极其不孝的典范。但另一位儿子背负瘫痪的母亲去上班,送药喂饭,包揽一应起居之事,我们又要感叹此人之孝诚可感天动地。

  可是,自沿袭三纲五常以来,孝已深入骨髓,母亲瘫痪卧病,随身服侍自古以来就是情理之中的事,缘何要将他置于至孝顶峰,甚至还颁奖?这便是日常太不孝之故。我们一向无视父母的辛劳,肆意妄用父母之爱,从未想过感激,有过回报,以至于有儿如此为母,竟把他当作典范,供后世景仰。

  父母在外,晨兴忙事业,戴月疲劳归,而我们只需尽一点微薄之力,为他们倒一杯清茶纾解疲劳,捏一捏肩舒缓累意。古人常说于细微之处见真情,如此简单之事,人人可为,而此不仅是遵循孝道,也是我们成人的体现。

  临近弱冠之年,我们早已能脱离父母的庇佑,张开渐以丰满的羽翼去庇佑父母了。父母自幼用微细如尘的爱哺育我们长大,这些尘土堆积,早已成为一座我们此生也承受不起的大山。

  享受父母之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饮水许思源,需感激挖井之人,而我们生活在父母之爱汇聚成的港湾之中,也需时刻铭记感恩。无论何时我们回头,身后总有一片岸。

高二:zoujiadong

《关于回头,是岸的作文》【第三篇】

  泠泠淙淙地,流水在溪涧里跳跃着,黛色石床上青泥斑驳,粼光微闪,几条小鱼悠闲地摆尾游过。这似是天底下最自然不过的场景。

  鱼附水而生,而人与鱼似乎都忽略了水的存在。一如水中鱼,我们能安稳无忧的生活,也正是因为父母的爱的存在,而又有几人能关注到,我们的点点滴滴,这就是爱。

  每天第一缕阳光未至,是父母轻柔的唤我们起床,而我们转身后,从未注意父母眼底的倦意。每当阴雨阵阵,连绵不息,无准备的我们在滂沱大雨中奋力冲驰时,是早早等在校门处的父母为我们撑上一把伞,阻挡凉意四溢的雨滴。而被这些微细如棉的爱温暖着的我们,把这一切视为尘芥,理所当然。

  当一位母亲为儿子的病四处求医问药,求助无门之际不惜偏听迷信,挖人祖坟为儿治病,而那若参天之树的竟对慈母拳脚相加。听闻至此,我们会对那孩子深为摒弃,当作极其不孝的典范。但另一位儿子背负瘫痪的母亲去上班,送药喂饭,包揽一应起居之事,我们又要感叹此人之孝诚可感天动地。

  可是,自沿袭三纲五常以来,孝已深入骨髓,母亲瘫痪卧病,随身服侍自古以来就是情理之中的事,缘何要将他置于至孝顶峰,甚至还颁奖?这便是日常太不孝之故。我们一向无视父母的辛劳,肆意妄用父母之爱,从未想过感激,有过回报,以至于有儿如此为母,竟把他当作典范,供后世景仰。

  父母在外,晨兴忙事业,戴月疲劳归,而我们只需尽一点微薄之力,为他们倒一杯清茶纾解疲劳,捏一捏肩舒缓累意。古人常说于细微之处见真情,如此简单之事,人人可为,而此不仅是遵循孝道,也是我们成人的体现。

  临近弱冠之年,我们早已能脱离父母的庇佑,张开渐以丰满的羽翼去庇佑父母了。父母自幼用微细如尘的爱哺育我们长大,这些尘土堆积,早已成为一座我们此生也承受不起的大山。

  享受父母之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饮水许思源,需感激挖井之人,而我们生活在父母之爱汇聚成的港湾之中,也需时刻铭记感恩。无论何时我们回头,身后总有一片岸。

高二:zoujiadong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