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突然来袭的寒流瞬间冲击了小城,冲散往日和煦的阳光。骤然下降的温度,冰冻了流动的空气,到处都是死一般的苍白。
最好的朋友突然间对我冷漠了起来,快的让我没有一丝地空暇去思考,考虑自己究竟错在了哪里?还能不能弥补?没有预兆,更没有声息地就这样消逝了。
稀里糊涂地得了重感冒,像昨夜来袭的寒流一样,快速而又干脆,把自己裹得厚厚的,像一只待煮的大粽子。一个人孤单地走在去食堂的路上,孤单地沉默于被人遗忘的角落,开始习惯了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医院的长椅上打点滴,看来往的医生严肃的如寒流般的脸,任瓶内的药水一滴一滴的流入血管,冰冰凉凉的,缓慢地流遍全身。
心,如结了冰的玉盘,却又在瞬间破碎。
太阳的使命就是把阳光洒遍大地,让万物得到温暖。不管今天的你是开心、忧郁,还是悲伤、委屈,明天它依旧会升起,依旧不遗余力地撒播阳光,就像风雨过后的天空,总会挂起一弯心怡的虹。
凝结的冰总会被温暖所溶化,寒冷的天气也会因情而显得热意融融,双手呵护的捧着失而复得的阳光,惬意的任温暖在全身荡漾。
左右不了善变的天气,却可以随时调节自己的心情;改变不了朋友的离去,却不能改变对朋友的真诚,寒流袭来的天气里,与朋友一起携手守侯
天,因寒冷而凝结,心,因情感而温暖。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相传这诗是晚唐诗人张继在秋闱落第后夜泊姑苏所作。二十几年来,这首诗如同一股挥之不去的思绪,一直缭绕在我心头。对于我这才华平庸的愚人来说,风雨相伴的自然多是失意,而每每失意之时,我必会反复吟咏此诗,把诗中的一切景致都看作是哀婉的象征。就算偶有疏狂偷欢之时,但只要一面对残月、啼鸦、寒霜、寺庙、渔火,或者是恰逢夜半,甚至是看到姑苏这个词,我都会立刻陷于一种莫名的凄婉之中。浸淫在这种意境中久了,竟是不想出来,就当在参一种苦禅,浮世的种种功利声名都幻成了过眼烟云,而心灵在这种冷冽清远的意境中也变得透明纯粹起来。
正因为这样,我抱着参拜寒山寺的意愿去了寒山寺。
但谁能料到,寒山寺居然会是这样的呢?
想象中的寒山寺一定是在一座山上,山上有古树参天,冷石嶙峋,一年四季,林石间云雾缥缈。但真实的寒山寺却在一处毫无坡度起伏的平地上。四周给一堵黄墙围着,附近不见一棵稍有古意的树。而寒山寺之所以得名,只不过是寺中曾有一个老和尚叫寒山罢了。怪只怪自己的肤浅了。
想象中的江枫渔火,一定是遥遥相对,江面很宽很阔。残月虽然西沉,但满天星斗倒影江面,夹杂着闪闪渔火,就算诗人以愁眉相对,也至少可以开阔心境和梦境罢。但谁知现实中的江面已经窄成了小河,驾舟其中,长篙在握,就可以抵点两岸。而且水流浑浊,根本映照不出星星和残月。所谓枫桥,也只是江南一座普普通通的石拱桥。或者有些典故吧,不过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要的是一些感观的东西。
寺庙有名或无名,一般是以香客的多寡、香火的旺衰来判断。但寒山寺因诗出名,照例说应该保持清幽的诗意,寺庙中经年只有几个和尚,在闲扫落叶,清煮茗茶。可现实中的寒山寺,由于城市的扩建,已不再地处郊外,早与闹市杂合了。慕名而来的芸芸众生,不远千里赶来,把大把大把的檀香投入香炉,以求升官发财,福泽世代。殊不知寒山寺仅仅是失意文人参悟浮世苦味之地,前来寒山寺应该是乞求解脱功利,皈依清苦,而不是现在的这样啊!
冒着熏眼的烟雾在寒山寺转了一圈,只有旁庭五百怒目而视的罗汉与我心有戚戚焉。面对满目俗人俗物,不怒目才怪呢。免去了听导游讲解《枫桥夜泊》的诗意,免去了排队敲寒山寺钟,免去了寺前留影的机会,我在唇角挣扎出一朵苦笑,然后嗒然离去。
同车的一个陌生人看出了我的闷闷不乐,便笑道:如果你是冲着那首诗而来,来是一种遗憾,不来是更大的遗憾。世事变化,沧海桑田,诗中的意境只存在于诗人一刹那间的意念之中啊!
我心一怔,胸境顿时开阔。是的,假若诗人当年弃船宿寺,恐怕就写不出那份意境了,何况是千年后的我前来寻踪呢?既然现实中的寒山寺已充满了世俗杂气,我更应该珍惜心中那份圣洁的意境,以此来对抗俗世粗粝的创伤,就像久抿一杯苦茶,抿到最后,苦味渐失,清爽自然而来。
我原以为在寒山寺会碰上一些心仪心近之人,萍水相逢,便可呼酒买醉!然而没有。独宿姑苏,我只好举杯邀月了。万物皆异,唯月独古。酒到酣处,我恍惚听见咣啷一声,我猜,应该是那个叫张继的诗人随月光魂魄,从时空隧道中伸出手来,同我碰了一杯。
风散落在两旁吹动我心独自彷徨遥望远方只觉路太长广阔的天地间
风声在飘扬
雨轻轻湿两行勾起过往梧桐树在摇晃思恋穿越空间闪烁在眼前泛起层层波浪
夜太凄凉枯叶也凝成霜十二年的学堂化成丝丝愁肠抽不尽悲凉人路太漫长
容不得善良只怕我一生摇晃难见曙光
月孤荡荡挂满了忧伤散落的光射在我心上独凄凉
滁州实验高中部高二:倪少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