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过冬至吗?同学甲笑嘻嘻地问我。
过,怎么不过。我也笑笑。
做粑粑了没?
嘻嘻,我就知道的呢,小馋猫!晚上给你。
又要过节了,记忆里家乡的节日还真多,淳朴而且还很落后的人们,过节没有太多的节目,最多的还是吃。
这里的人真的很会吃。天天吃的大米,一不小心就给它弄出了很多名堂,其中最好吃的就数米饼了,炒,碾碎,做成饼,蒸。美味的小米饼就出炉咯。现在想想,口水滴滴拉。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到过节时才可以回家,所以一直都很期盼有节日。天随人愿,家乡的节日特别多,三月三、四月八,五月五那时候家里也不算宽裕,只有过节时才买肉,比较重要的节日才会杀鸡宰猪。家乡最重要的节日就属四月初八了,那是村里最热闹的节日,因为春节有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因为没车赶不回来,所以这天显得就更加热闹。在这天,各家各户都要准备好酒菜迎接客人。客人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越得意。要是谁家没有客人,那是会被人笑话,主人也会觉得很没面子。我们小孩子那几天也是特别有地位的,因为我们的客人会得到和大人们的客人一样的招待,去人家家的时候也是。那时候我算是最受优待的,因为我是从外面回去的人,算得上是有见识的人。我会和小伙伴们一起东家走西家串吃鸡腿。而我会额外地获得美味的米饼带回家里来吃。乡亲们总是说咱们娃在外面长见识呢!娃呀,给咱们争口气,好好念书,将来让我们也沾沾光。恩。我接过装着米饼的帆布带,总觉得沉甸甸的。
现在高二了,功课特别地忙,好久没有回过老家了,更别说过四月八了,回想起那蕉叶包蒸的鸡腿,那烤焦了皮的红薯,那甘甜甘甜的山茶心里总有一股甜甜的味道。那就是所谓的幸福吧!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读书犹如品酒,首先刺激心脾;渐渐地面色殷红,喃喃自语,一发不可收拾,陶醉其中;最后一身香汗,爽的酣畅淋漓。
题记
恋上一本书,犹如爱上一个人,琢磨不透中夹杂着难解的愁绪,痴痴的想见却又害怕读完,无奈不懂或是读懂后的心酸与怅然,意犹未尽又不敢触碰落泪的纠结奥秘在其中滋生发芽。
千篇岁月中读过不少诗词,除了那些恢弘大气,振奋精神的正能量诗篇外,就是一种流泪的怅然,而我最爱的正是这种千百年来历史风云席卷而来的怅然。无论是纳兰容若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对亡妻的追悼,还是李白的人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对故乡的思念,亦或是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对国家的哀叹,从小家到大家,人生己何,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忧愁,让人欲罢不能,不知所措。
不得不说人生果断是虚妄的,犹跋涉于无人之境,源自虚空的,终究要回到虚空。也许对于世间的繁杂纷扰早就腻味了,但是我们不得不插手进来。面对某某带着虚伪的面具,即使世界平的,还是要往上爬的别人的私心。我们会困惑,再而受其感染。再者对于自己的人生,悲欢离合总是有的,但是伤心总是特别多,一时间的愉悦往往冲不掉以往的悲伤,我们总是沉醉在自卑的低谷无法自拔。
我自然也有这样那样的困惑,毕竟作为假想天堂里奴隶的一份子,我与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诗词却带我冲破了这迷惘的困境。看书的时候,一篇篇,一行行。我并不急躁,如同未走完的路,耐心品位途中的风景,一切总会在合适的时候,合适的到达。在诗中,我看到了青衫磊落,白日放歌的男子或在落日桥头无语凭栏;看到那柔情似水的女子在青楼里妖歌曼舞,或在阁楼冷画中眺望哭诉;亦或是青梅煮酒的豪放,如同乘上青云,鹏程万里这些人都演绎着隔世经年的梦。
在现实与历史之中找到怅然的雷同,不得不说我是喜悦的。人生恰似一场聊斋艳遇,走进去的时候看见周遭花开成海,灯下美人如玉,一觉醒来所处之地不过是山野孤坟罢了。梦境一般虚晃而过不如人所愿,可事实往往就是如此,我们都是一群逆旅者,前路曲折却无法停止岁月的脚步。我们不愿意岁月流逝而无所事事,却总在无所事事中饱经岁月的流逝,不经意间轮回般怅然若失。
倒不如安然地做到自己最好,偷偷地躲开这纷争,只要不在世俗中沉沦,不居高临下,成为蔑视他人遭人唾弃的一员,不站在所谓的道德底线之上他人的铁蹄之下苟延残喘就好。只有透过生死,你会觉得名利权情都很虚无,除了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我们并不能成为什么。静静的做自己就好,不必追寻他人的脚步而打乱自己的节奏,不必为了存活而虚假做作,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灵魂的模样。
和我一样,随月泛舟吧!在舟中捧着一本书,任月光溅到你的身上,懒懒地吟曲笑着,感叹人间最好!
过尽千帆莫怅然,没有什么比这更好了。
高二:苏以沫
后来,我才明白,最快乐的并非实现梦想,而是追求梦想道路上所遇见的美好。
摘自日记
过客匆匆
在回忆里找寻
那相识的一刻
虽然
回忆会尘封
但是
至少
现在
回忆还留在这里
我们现在所过的每一天
都是
余下生命里
最年轻的一天
温暖的奶茶
还萦绕在心间
因为
那是平凡生活中的感动
感动源于心尖
湖北荆州监利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二: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