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鼓励创新。语言是种交流的方式,更在无时无刻的更新。
从SZ到SD,再从SD到SB,无不意味着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递进,然而递进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创新与跟风。当然,在某些时候,两者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如果说第一个说SB的人是创新,那么,之后随处随口就是SB让SB流行起来的人们就是跟风。所以从根本上说,跟风成全了创新,无论好坏。
抛开创新,就跟风而言,我也有个小故事。具体是哪日,我已经记不得了,只是依稀记得事情的大概。那日与一群朋友聊天,于是我讲了个从别人那听来的故事,故事很可笑,但却很难懂,当时我听过后一副茫然的表情,也不知道笑点在哪,但经别人点透后才捧腹大笑起来,恍然大悟。终于,我把故事很生的讲完了,本以为会冷场,因为这个故事太难懂了,但我料想的冷场却没有发生,大家哈哈大笑起来,这反倒让我迷茫起来,难不成大家都听懂了或是以前听过?我把我的疑惑说出来,朋友为了揭开了答案。其实说来可笑,真正听懂这个故事的只有少少的两个人罢了,他们笑了,然后其他人见他俩笑了,也就跟着笑了,于是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就这样起来了。所以,不得不说,跟风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
最近网络上也刮起几起飓风,什么元芳你怎么看,什么屌丝,还有我去年买了个表等语言的文化,有时我真的挺佩服中国的语言文化的,就拿我去年买了个表来说,不知道的还真以为只是简单的表面意思,中国语言当真是博大精深。但是这些和跟风有什么关系呢?有人不解。其实这几场飓风,本都是几阵不痛不痒的微风,但跟的人多了,再加上网络本身就是极好的传播工具,这风自然也就大了,变得厉害起来,具有攻击性。但对于这些,我都是摆着嗤之以鼻的态度。
一天分为白天和黑夜,世界也有光明和黑暗,凡事都有两面性,跟风也不例外。试想一下,若是一个班级,本有寥寥无几的人知道学习,其他人看这几个人在学习,于是其他人跟起风来,再然后,班级里刮起一阵良好的学习风。幻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露骨。现实总是和幻想有差别的。现实是这样的:一个班级,本有大多数人知道学习,寥寥无几的人无所事事,整天玩,于是知道学习的人慢慢的跟起这股恶风,然后,越刮越大,越刮越大,最终,只有可悲的几个人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倒也是意志够坚定。
谈大一点儿的,说中国的电视节目,有多少是跟着韩剧走的,没营养的泡沫剧到处都是,搞得中国节目都快失去自己的特色,对于这些韩剧式的中国剧,倒不需要采用一棒子打死的方式,但何必如此勤奋刻苦的去学习呢?有那时间倒不如想办法把自己的国剧好好的做好,让别人跟着自己走。《美国之声》是这样,《中国好声音》也是如此,《我是歌手》更是将这点发挥的淋漓尽致,归根结底,其版权都是从荷兰的《TheVoiceOfHolland》购得的。
中国大多数人的特点是爱凑热闹,看自己人打架,搞分裂,基本上都是摆着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高姿态。说的夸张了,你站在大街上,去人多的地方看,必定会看见有事发生。车祸啦,吵架啦,打人啦,只要这类事发生,看热闹的人比比皆是。本身几个人的事情,非得搞得满城风雨,且不说看热闹的人把路围的水泄不通,但最起码的公德心你跑哪去了?看见车祸,赶紧打120啊,就知道看,看这些增长知识?看见吵架打人的,你倒是赶紧劝阻啊,站那看笑话心情很愉悦?就知道跟风,跟歪风,看见泥就往里钻,活像个泥鳅。
跟风的人很多。跟风的人永远不会有辉煌,因为他们的行为只是对先人的复制,他们都只活在过去。
跟风的事也不少,有一句哲人说过:世上除了变是永恒的,没有不变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在新事物发展的时候,风更不会少。
所以,在这个多风的世纪,还望君不要盲目,勿失本心。
河南郑州新密市英华中学高二:王硕
一条长长的铁道,从东向西蔓延,踩着铁轨上的斑斑锈迹,沿着它一路向西。我不知道自己会走到哪里。
初夏,不远处的树林绿意盎然,在黄昏的亲吻中披上金色的纱衣。这样的日子,像电影里的镜头,浓郁的阳光气息使画面格外的唯美。
突然地,一阵喧嚣,一群不知名的鸟儿掠过头顶,向林子那边飞去。然后,眼前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小生灵,不紧不慢地扇动着墨绿色的柔软翅膀,在拂面而过的微风中上下翻飞,犹如被风卷起的美丽信笺,带着美好的祝福,飘飞。一只多么美丽的蝴蝶!
如此华丽的模样!我不禁在心里惊赞。没理由的,想一直跟着它,直到天涯海角,直到海枯石烂。它,却停下来了。
一朵在黄昏的风中摇曳的花成为它的座位。它坐在上面,像一位真正的高贵的王妃。我惊讶世界上会有这样的美好,慢慢地伸出手去,然后,慢慢合拢。就是这样简单,这位高贵的王妃就被我捏在了指尖。
它挣扎,却无能为力。我一阵恍惚,松开了手指,愣愣地看着自己指尖上留的粉末,在黄昏的阳光中闪闪烁烁。
它飞了。那王妃,离开了它的王座,在黄昏那拂面的微风中,映着夕阳那如金的阳光去流浪了。我感觉自己的血液在沸腾。流浪,一个令我血液沸腾的词语。多少年来,我一直动荡不安守着自己的位置,爱着自己的华而不实。也许现在,我该决定,跟着一只蝴蝶,开始自己的流浪
每一个人都应有一块属于自己耕种的土地。不拘大小,不管肥沃还是贫瘠,都要用自己的血汗耕种,完成收获。
你是工人,车间是你的土地,产品是你的收获;你是教师,课堂是你的土地,学生成才是你的收获;你是科研工作者,实验室是你的土地,科研成果是你的收获。同样地,我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时我的土地,取得的成果是我的收获。面对自己的土地,不要以挑剔的眼光品评好坏,你只需要俯下身来,辛勤的耕种,使你的土地越来越肥沃,到了秋天,有丰硕的收获才是你应该做的,也是你的责任。
放眼古今,哪一位真正的成功者不是经过艰苦的耕种之后,才能有所收获呢?
李时珍,他走遍各地,遍尝百草。在这个工程中,他亲身品尝一些不知名的药材,差点中毒身亡。此后,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那片土地,而是继续走遍各地,最终编成了《本草纲目》一书。他辛勤地耕种着自己的土地,遇到了困难并没有放弃,而是勇敢地挑战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也使自己的那片土地开花结果。
头戴草帽,面庞黝黑,半蹲在稻田里,凝视着一株稻穗他就是着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爷爷。他把稻田看作自己的土地,用一生在研究这块土地,最终研究出了一种叫南优2号的水稻品种。他的这一成果,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而且还解决了未来世界面临的饥饿问题。他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种,让自己的那片土地越来越肥沃,才有了丰硕的收获。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人栽下了玫瑰,收获了爱情;有的人栽下了腊梅,收获了坚强;有的人栽下了丁香,收获了芬香;有的人什么都载,就什么都收获;有的人什么都不载,就会一无所获。
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再人生中种下有价值的东西,那样才会让自己的人生道路留下一道美丽的印记。
让我们为自己的土地辛勤耕种吧!让我们的土地越来越肥沃,收获更丰硕!
广东省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高二:黄婉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