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力亚《艾滋女生日记》有感
她是这个世上最幸福却又最可怜的女孩。
尽管这已经是第二次看这部日记了,但每次看到朱力亚那张清秀苍白却被打上横格的脸庞。凝视着她那双细嫩的手中紧握的鲜花,我那双敏感眸子还是忍不住泪水夺眶迸出的冲动。
以前我看书的速度总是缓慢无比,揣摩一本书需花上一两个月时间。我是个不容易为情感所牵丝拌藤的人,或许是经过诸多的喜怒哀乐考验的缘故,不像那些情感脆弱者,通常会被白皮书中的某一个情感色彩细节牵拌,诸久不能自拔,甚而记忆犹新。
因时间匆忙的缘故往往看上一本书总要断断继继拖延上好些日子,而且总会习惯着中部分精彩段落,其余的一掠而过。
但在这部感人肺腑的日记面前,我却成为了多愁善感的俘虏。因为实不忍心辜负了那个苍白脆弱却又坚强不屈的女孩的一片真诚舍我为世心意。
正如李银河所言:这部日记是以血与泪构建而成的,从每一句到每一字都是真情实感最脆弱的迸发。
朱力亚,一个本与我们并无异同的学生,有着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蓬勃的朝气;有着属于自己的青春追梦年华;有着属于自己的爱情概念。这都是我们对自己更是对她不能回避的事实。因为她那青春的风铃才刚刚回荡起悦耳动听的旋律。
原本作为中专在读生,但因为学习成绩的优异,英语连破四级,被破格保送到武汉大学就读。那是一件多么值得荣耀与庆幸的事。这一切都隐藏着她不可令人忽视的实力。
虽录取的形式异同普通学子,但被上帝眷顾的她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带着父母的殷殷期盼与关爱,她终于踏入了那所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与所有许下初衷的天之骄子一样,对眼前幸运光环的笼罩显得有些受宠若惊与不知所措,继而发出了第一声感叹:我是谁,来这里做什么?我要到哪里去?这是朱力亚上大学之初常问自己的问题。大学生活是一个宜于远行的日子,也是一个宜于梦想生长的日子。
她怎么都没有想到在这里竟发生了她这一生最不愿接受的噩梦事实。
正如她在日记中所言:没有人知道一些重要的事在哪一天发生,哪一天遇到的哪个人会改变你的一生,就像一场又一场情感盛宴的起落承合之间,没有人会知道那一种缘分会变成孽缘。
因为这都是上帝安排的无从选择的命运。在她那双迷离的双眼里上帝却又是一个情绪者。
因为之前上帝的赏赐转变成诅咒的厄运。
一次解逅,她遇上了一段不同寻常的恋情,与一个异国男孩无意间萍水相逢,那段本以为无比美好的异国恋情,却让她成为艾滋病的俘虏。
真爱变成死亡的陷阱犹如晴天霹雳冲击着这位花季少女脆弱的心,可是善良的她却并没有因此而仇恨自己的男友以及周围的一切。
当知道自己可能被感染爱滋病毒时,她不是拒绝而是接受检测。当知道自己已成感染者后,她一度痛苦万分。但并没有怨恨,为了不拖累自己含辛茹苦的父母与朝夕相处的同学,选择放弃了家庭与学业,试图远离她(她)们,去一个没有人认识她的城市流浪。
但在经历流浪生活后,她最终自强不息并在人们的帮助下重返校园,尽管之前是被迫离开的,但她重新开始以自己已被宣判了不定期死刑的人生继续攻读大学课程,并决心完成大学本科学业为报考硕士研究生而努力。
这位来自西北边远地区的女孩从被知感染后以痛苦万分的心灵转变成坦然面对,是经过了怎样的心灵斗争?
与此同时,她作出一个举世震惊的举动――将自己的病情公诸于众,这并非为博取更多的同情,而是想让自己成为一面镜子,向世人告白宣传防治艾滋工作献出自己的一分绵薄之力。
瞬间,她的抉择让万人震撼,只因她是华夏第一个公开自己感染艾滋病的大学生,一方面她接受着社会好心人的同情与理解,另一方面也背负着不速之客龌龊的伦理指责。
舆论面前的朱力亚没有退缩,尽管仍有异样眼光的歧视。她说:要以自己受苦的灵魂为世人拉响警钟,在享受生活,沉迷快乐的同时,时刻要保护自己,要懂得如何安全生存的规则。
面对朱力亚这样一位善良坚强的大学生,我们找不到任何歧视她的理由。也没有资格去指责她的过去,这不是她的过错。因为每一个人都享有阳光与生存的权利,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剥夺。若是我们仍以歧视眼光,岂不是连她都不如了?社会在面对像朱力亚这样一位善良坚强的人,应以怎样的态度去接受与看待?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深思反省一番了。
我仍记得她在日记中的那句话:黑暗,并不能遮掩一切。,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生命对美好的渴望,因为渴望,我从绝望中获得了希望与重生
是的,朱力亚正是一个这样的女孩。
后记:朱力亚的事件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与周围的每一个人,更让我们认清了人性社会的本来面目。作为一个女孩子,她真的很勇敢,要知道她是经历怎样的心理矛盾与斗争才会作出的抉择。甚至还没有做好在公开自己的身份后如何面对无微不至关爱着自己的父母与朝夕相处的同学,但她还是毅然选择那个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的举动。
我想社会在面对像朱力亚这样一位普通却又特殊的大学生更多的应该给予关怀与理解,而不是嫌弃与歧视,那样会使已负伤的心灵雪上加霜。
最后,我想引用朱力亚的那句话:用坚强告别过去,用信心创造未来,用善良点燃温暖的希望。
记得在告别2007时,我们带着满怀的希望和期盼,带着愿望和憧憬走进了2008。
然而,在这366个日日夜夜里,伴随我们的却是太多太多的难。我们经历的灾难、面对的困难是从未有过的,我们步履艰难的走着每一天,在泪水和感动中坚强地度过了一天又一天。此刻,终于走到了尽头。
望着2008渐行渐远的背影,我竟然心静无语。不是吗?我希望这难字当头的2008,快点与我们挥手告别,畅想着充满希望的2009与我们握手相聚。
大喜大悲的2008,在我们每一个人心里烙上了一个永恒的印鉴。在那深深的烙印里,有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神七的成功飞天,还有温总理的亲切关怀。当然,汶川是2008最最让人震惊和感动的地方,还有三聚氰胺、金融危机太多的新名词和故事,让我们尝到了人生的甜酸苦辣。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展望2009,我们不知道前面的路有多难多长,但最最艰难的2008都走过来了,还有什么可以担忧的呢?
再见吧!2008!曾经的感动和泪水,我们会永远铭记在心。
谢谢你!2008!是你让我们学会了坚强、感恩和知足。
2009正向我招手,我挥手与2008告别,转身向2009进发!
祈福2009!我在这里,祝各位同学:新年快乐!平安健康!
或许真正的梦只是隐藏在你深暗的心里,直到它实现。紫琳对我说。
可未来的梦一片荒凉,曾经的梦竟一片斑驳湛斓,而现在的梦却什么都没有,或许根本就没有梦。我就这样否定了紫琳。
似水流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不知是多少次再朗出李后主的《虞美人》时,我不禁炽情得热泪盈眶。呜呼!昨日繁华,往昔朱颜,都已付之东水。面对现实的苍白,我不知道自己的那份愁绪是否恰如李煜。
我曾经用画笔描绘着属于自己的世界。老师说我们正用自己的笔缔造着自己的未来。但事过境迁,那些画也都随之而丢失了,那些美丽的色彩只能属于过去。几年以后,当最后一次踏出画室之时,我意识到我已经离开了那些美丽的色彩和那段欢愉的时间。
那段时间里,紫琳一直都陪在我的身边,她说:海潇,我要超过你,然后咱们一起考入大学。我望着她笑,望着画室的每个人笑,我看见每个人脸上都含着明晰的笑容,就如他们画布上的美丽的色彩。我对紫琳说:咱们画的茉莉是最漂亮的,我喜欢茉莉的颜色。
但紫琳最终没有上大学,甚至都没有参加美术联考。她走的时候送给了我一盆茉莉,说:海潇,你知道吗?我也喜欢茉莉,可茉莉太孤傲了,它不能做好自己的事;我把我的画全都撕了,我要走了。
当看见纸条的时候,我追了出去,可外面,什么都没有。自从紫琳走后我便开始独来独往。美术联考结束的时候我已经累得不行了。那天,我回到了画室,收拾自己在最后的灿烂时光里留下的满面狼籍。那时我才发现此刻的画室显得是那么的萧条,与昔时祥宜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于是我想到了李煜的诗。当看见远处印满了晚霞的江水一片斑斓的时候,我哭了。
我已经很久不再画画了,而紫琳也终究没有再回来。
花开花落
我曾经很幸福,因为我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我只在在乎房子外阳台前那满世的青葱。当紫琳走后,我便把她的茉莉置于群芳之间,于是阳台上又多了一份绿意。那些美丽的花是我从朋友手中收集来的,它们装点了我寂寞的世界,于是我给予它们纯洁的爱。
我爱它们,爱它们淡雅的清香,爱它们炽热的红,爱它们花蕾的纯白,爱它们花瓣的艳,乃至它们的清脆诱人的绿。我爱它们,站在他们中间我能感觉到一种相互间的体谅,我为它们施肥浇水,而他们则告诉我,这世竟还有那么多美丽的色彩。
可我却注定要告别它们,告别那些美丽的色彩,我知道自己在没有实现理想之前必将忍受一番痛苦的折磨,那些那么脆弱的花却让我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
毕业以后我离开了学校。临走之前,我苦苦哀求邻居,哀求他们一定要照顾好我的那些可怜的花儿!
没有花的我的世界一片暗淡,我一定会回去的。
当再次回到那间久违的屋子时,我却清晰的发现,那些美丽的鲜花,因为长期的干涸而枯萎了。我怔怔地站在那里看着它们,当轻轻拾起那些干枯的花瓣之时,我却一下子哭了!我知道它们是那么的孤单那么的脆弱,两个多月里即便是烈日霜剑风吹日晒,它们都不曾得到过别人的一点关爱啊!
我拼命地浇水拼命地祈祷,却再也唤不回那些清新的绿色!
迫不得已,我只好将花树的残枝埋在自己的屋后,而将那些美丽的颜色葬在自己的新底。
走过
当人走过一大段路转折到另一个新的阶口的时候,他必然撇开从前路边的那些景色的班驳。
那天,紫琳突然打来电话对我说:生日快乐!那时我突然愣了很久,从来没有得到过别人生日祝福的我在惊讶之余不免黯然泪下。我从来不奢求别人的祝福,可我却渴望得到这样真心的祝福。但我很快冷静了下来,毕竟快乐是暂时的,以后的路漫漫而修远,路边有再美的景色也是别人的,我只是个过客而已。
我对紫琳说:以后我不会在说我是快乐的了,但我很乐观!
那天,我整好二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