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者网站上一部部小说横空出世,自己也有了写小说的念头。科幻?爱情?战争?还是武侠小说?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写一篇武侠闹剧。
也是从朋友的作品中得到的灵感,便以一场惊天动地的撕杀拉开了小说的序幕。不过还是摆脱不了写散文的思维,文章没有制定格局,只是凭着心情往下写。
一开始就塑造了一个江湖恩怨中的血性男儿,玄信,到玄飞与尹天蓝的缠绵爱情。后来发现自己还是落入了俗套,走不出常规小说的那种庸俗,更感觉到自己是江郎才尽,无言下续。
那段日子里想了许多关于文学的问题,为什么那么多的文学作品如出一辙?为什么最终还是败给了自己?文学的突破点又在哪里?最后我找到了答案。
文学是情感之物,需融情入其中,才能真正懂得文学的真谛,刚开始是强迫自己去写小说,最后用了一个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的思路结束的了小说。
结尾写的很匆忙,把七章的内容压缩在了一章里,以至于情节不明。让人难以理解。
虽然这是一部很失败的小说,但我还是坚持把它写完,做事情要有始有终,这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它让我明白了文学的真谛。让我明白了怎样去驾驭文字,怎样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言尽于此,我想和爱好文学的朋友说一句:文应情而生,也就是别强迫自己去写什么美文,当灵感出现,拿出纸笔,记录那一瞬间的感悟,也就完成了一篇旷世美文。
现行教育想把我们变成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但那是不可能,天下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就拿我所就读的学校来说吧,除了要学一些文化知识之外,还要学美术音乐并且还要我们达到专业水平,你说这可能吗?教育局也不想想,一个人有了这方面的财富,就不可能有另一方面的财富了,就比如周杰伦,他是音乐方面的天才,但家庭不好,父母离婚,自己有病;张韶涵,就和她母亲闹不和;曾志伟,多才多艺,但个子低。还有很多例子,在这就不多说了。
再来说说,艺术生高考分数很低200300分就能上大学,这不就对那些凭知识来考大学的人不公平吗?这不是搞特殊化吗?你艺术生凭啥考那么低得分,就比那些寒窗苦读3年的同龄人考的学校好呢?你不就有一项艺术吗?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一项艺术,只是没发倔数出来而以。你们不要得意!
在声名一次高考不要搞特殊化。
的确,我也非常崇尚科学,认为只要通过研究(如提出假设,进行实验等)就回彻底认识自然,甚至征服自然。只要坚持探索,总有一天将解释宇宙所有规律,揭开宇宙一层层面纱。并且我比较支持辩证唯物主义,不存在上帝创造的说法,因为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它既不能改变,也不能消灭。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遇到的困惑接踵而至。例如,科学可以利用地球的资源为人类服务,却不能阻止一场低级地震;科学可以制造飞机大炮,却不能制造有生命气息的蚂蚁。这些不得不引起我对科学的重新思考,在此我并不是议论教材,只是由这些而产生对社会现象的联想,希望谨记古人的告诫。
【一】
在《生物(必修3)》第65页的思考与讨论中,说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套密码子表,说明所有生物都有共同起源。可是在几千年前,就有羊皮上记载的《圣经》上说,万物都有有统一的规律,因为都起源于神。那时候没有现代的科学设备,却可以得出现在仍在证明的结论。而且,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挖掘化石。试问,人类的祖先是否想过早已告诉我们的事情到了几千年后还在探索?
【二】
在《地理(必修2)》以及其他课本中都提到过,如果我们破坏地球的结构,或者违背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这样说:人类最后一滴水也许是自己的眼泪!是啊,人们看到自然灾害不再稀罕,而是屡见不解,才醒悟过来:那一个个为着利益而挖出的坑就是为自己准备的坟墓啊!殊不知古人早已告诫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创世纪》的相关内容,你会很敬佩的发现,在那个连通讯都困难的年代,居然会有这样的结论;神让万物各从其类,各有独立生存的优势,且神制定了各种各样规律与定理,不能违背,因为神认为自己创造的一切很美好,不需要也不能改变任何一条规律。你看,是不是很惊奇?
【三】
《数学(选修22)》第3页和《物理》及《化学》课本都提过守恒定理。人们发现了物质的微观结构之后,提出了物质守恒,即质量守恒定理。但后来发现,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成不占任何体积的能量,于是物质守恒受到了挑战(例如高速运动的物体质量增加),于是,又提出了能量守恒定理,能量只会转多或转化,不会消失,然古人早已在《约翰福音》中写道: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且约翰在《启示录》中又说,一切能量都缘自神,且是自有永有,永不消灭。
这些只是遇到的困惑之一二,比如按照古人的观点,为什么我们明胆知道不能破坏大自然的客观规律还要损毁神的产业(如生态失去平衡、战争)呢?
江西省乐平中学高二:胡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