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二

关于读三国有感的作文

《关于读三国有感的作文》【第一篇】

读《三国》有感

读《三国》有感

读了《三国》,受益匪浅,今天又翻开了那尘封的记忆,了解那三国时英雄豪杰的足迹,感受那战火萦绕,人仰马翻的战斗场面,不禁有点热血沸腾。

昏暗的灯光下,我独自一人在细细的品味着《三国》故事中的情节,看到了一个英雄豪杰倍出的年代。

自从诸葛亮跟随刘备出山后,他当了军师目的就是为了辅佐刘备,完成三分天下的局面,每到他为刘备献计的时候,总会把这战该怎么打,什么大将上阵,每一个细节他都不落下,策略讲的有详有细,有了他在刘备身旁,刘备的每一战都是赢家,过了不久天下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每一战都赢得轻而易举都是因为有了诸葛亮这样一个神通广大的人。

三国鼎立之势建立不久之后,刘备得了重病,这场病让他一病不起,国中的大小事务全担在诸葛亮身上,他的白发越来越多,就是为了国事所操劳。

人终有奄奄一息的时候,当刘备知道自己活不了多少时间之后,就把诸葛亮以及各位大臣召到床前立下遗诏,他让诸葛亮坐到床前,用手抚摸他的背,对他说:军师,我活不了多久了,就让我儿阿斗继承我的王位吧,如果他不能料理国家大事,那么你就当皇帝吧,他叫人准备笔墨纸砚,他要在生前立下最后一份诏书。

刘备驾崩了,蜀国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久久不愿接受这个现实,但事情不会因此少一些,反而越来越多,就像刘备生前所说,要让他儿子阿斗继承他的位子,诸葛亮并不想自己做皇帝,他想像以前一样为君主出谋划策,他认为这种感觉是美好的,他想继续做这件事。

这个故事读完后,我的脑海中立即蹦出了好几个词语执着、愚忠为什么诸葛亮是愚忠呢,因为每个人都想做皇帝,因为那样有好多钱和好多权利,而他一直让这个阿斗来做皇帝,帮他辅佐朝事,但这也确实说明了他没有私心,是个忠厚老实的人。

昔刘备三顾茅庐,屈尊拜访诸葛亮,与他共赏天下大计,我们看到了一个求贤若渴的君主形象,此后,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如鱼得水,夺得了荆州、益州等地,建立了西蜀,与魏国、东吴成三国鼎立之势。

对此,我忽然想到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可见,人才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多么重要,刘备之所以能建立西蜀,诸葛亮功不可没。

我们应该以诸葛亮为榜样,胸怀天下,努力学习将来能够为祖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才智,当然诸葛亮虽然志向远大,但也需要遇到像刘备那样的伯乐。如今,是一个开放的年代,谦虚是一方面,但是有时也需要适当的表现自己,展示出自己打才华。

名震天下的赤壁之战,诸葛亮巧借东风,以少胜多,大败魏军,拉开了,三气周瑜的序幕,此后西蜀与东吴数次交锋中,诸葛亮三气周瑜,致使周瑜最终被气得吐血而亡,临终前在床上连叹数声既生瑜,何生亮!

或许有人会觉得天妒英才,觉得周瑜死的不值得,其实,的确是这样,若周瑜能够心胸宽广,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的对待诸葛亮这个竞争对手,努力使自己进步,以诸葛亮为自己的活力源泉,而不是一味的妒忌,我想今天的三国史上又会出现一个与诸葛亮齐名的人物周瑜。

其实,我们学习也一样,应该时常给自己一个高度,找一个与自己旗鼓相当竞争对手,互相勉励,互相促进,以彼此为动力,相信一定能在学习上取得长足的进步。

北伐战争开始时,蜀国应该是万事俱备,势如破竹,岂料事与愿违,在诸葛亮离开荆州协助诸葛亮的同时,东吴出尔反尔,乘虚而入,诱关羽中计,致使关羽被斩杀,荆州失守,此时刘备获知关羽死时,悲痛欲绝,不顾诸葛亮的劝阻毅然停止北伐,挥师进攻东吴,结果造成后来的陆逊火烧连营此后,蜀军元气大伤。

对此,我想说的是刘备此人太易感情用事,虽当初桃园三结义,与关羽张飞兄弟情深,可如今他已是一国之主,以应大局为重,以天下为己任,不能为一己之私欲,而致几十万将士生死于不顾,造成蜀军大败。

我们作为学生,不能像刘备那样统领国家,但是我们要吸取前车之鉴,在行事之前先经过大脑思考一遍,同时我们也肩负着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要以国家集体的利益为重,平时,要多为他人着想,多关心他人,不能意气用事。

读完《三国》我伫立在窗前,望着美丽的星空,久久不能忘怀,它让我领悟到战争的残酷,老百姓为此过上了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贫困潦倒中过完一生。

他们是不幸的,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则是幸运的,不用担心会因战争而过上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生活。

为此,我们更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安定而和平的生存环境,我们应该发奋图强,尽职尽责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于读圣经后感的作文》【第二篇】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都在以沉默的态度来面对这本书毕竟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厚重的命题。当开始思考这一切的时候,我感到一种遥远而又凝重的血脉在体内翻腾。我一直不明白,为何它能长时间的左右西方人的精神世界,左右着西方社会中的政治体制、文学创作,乃至道德理念、风俗习惯。读着《圣经》,眼睛里有潮湿的东西滚落下来,夹着冰凉的期盼,渗进我手心的纹路里。所有的一切在这里异常茫然却又顺理成章。

  于是,故事就这样延续下去

  回到无序,回到起点,带着一颗玻璃心的美好姿态。

  我们都知道,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时代里,宽容与爱,其实已变成一种华丽的奢侈,一直被人们遗弃在灵魂的彼岸,只能以一种姿态残缺的形式出现。我总是在怀疑,在人们美好姿态的背后是否都有阴谋,是否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罪恶?没有爱、没有宽容,只有麻木不仁的人类在多情的释放哀伤、放大痛苦。那些最初的对人性的认识也被安静地搁浅在时光的荒野里,带着甜美的忧伤,在一点一点的风化。

  时间的箭头忽而弯成了一道诡秘的曲线,将人们领入一个没有经验的世界中。

  你救不了我的,你只是不经意间把我推进你的深渊,然后走开。彼此遗弃在落了的世界。

  明暗交界线毫不含糊,理想与现实各自拂袖而去,沿最标准的轨道前行。

  世界就这样被划分开来。

  左岸天使,右岸魔鬼。

  一、爱无缺角

  蛇盘兔,蛇盘兔。这是奶奶告诉我的。我说蛇是为了要把它吃掉才把它盘起的,奶奶却说蛇是为了保护它。

  也不知道是怎样一个浮躁不安的边际,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圣经故事中那些感人情节。我不知道当时约瑟到底是怎样想的。如果真的是被最最亲爱的兄弟们出卖,换作是别人,又会怎样做?原本我以为,当他在埃及身居宰相,在自己所预言的七个大荒年来临之际,看到前来籴粮的兄弟们时,肯定会借此机会还击。可他没有那样做,而是依然伸出了援助之手,帮他们渡过难关,最终一家团圆。

  或许,在那个时空,爱无缺角。

  二、蝴蝶扑不过天涯

  我看到过野百合,洁白的,有菱形的焰苞,空灵剔透,她在风中颤抖着打开了花蕾,无疾而终,含笑而去。

  有时候我总是想,为什么人总是残缺不全的,为什么我们说过的许多许多的话都会被自己遗忘。是不是因为现实的欲念和人心的沙化?那些以色列人呢?他们到底又是为了怎样的欲念?明明说只敬拜上帝,还高歌赞颂不离不弃。可最终还不是一样,违背西奈盟约另崇神佛,最终触怒了上帝,遭到灭国之灾

  蝴蝶扑不过天涯。人的残缺最终还是敌不过神的完美。

  三、永远的缄默

  放弃一些精神的荒芜,只为了填充一些生命的空白,让灵魂拥有一场高贵的舞蹈。

  人的本质说到底是轻率的,就像尘埃一样受不了束缚。可能是神话触及太多的缘故,也使自己的心情虚伪起来,总觉得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只是它自己在精神世界中的影子,游离而漂浮不定。当遇到一小点诱惑的时候,就像沙雕一样经不住考验。犹大,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了钱甘愿出卖自己的灵魂。当他知道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的那一刻,他到底是怎样的心情?其实耶稣一开始就知道出卖他的人就是犹大,可是却一直都不说破。或许,他只是为了让他提早的觉悟才永远的缄默下去。虽然最后犹大也因后悔而自杀,可是,这样的结局,是否都是他们所希望的?如果,我是说如果,再给犹大一次机会,他是否会做同样的选择,使自己含恨而终,还是要拒绝诱惑

  四、梦魇

  梦境代替不了现实,前方到底有没有路,路有多远,谁都不知道。谁能保证,一定能找到那片陌生的海洋?

  曾经的曾经,我一直都希望有这样的一个世界,一个爱与宽容弥漫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中,人们互相关爱,没有争执,没有战争,没有背叛。站在阳光下开心得都不会有影子;人们很幸福,风是有颜色的,爱心是火红的枫叶,人们一路行走,一路微笑,一路关爱。在这样一个原真的世界中,幸福漫溢开来。可现实,现实终究还是让我无能为力。命运的线头时不时在飘舞,但我始终找不到那根细小的银针延续万里并非直线。

  经历一场令人眩晕的循环,带着不平静的呼吸,我感觉到了常温下的现实。

  一切最终还是结束了。

  醒来的时候,眼前是蓝天。

  很高,很飘渺的天空。

  后记

  记忆在时间的海水里被漂白,我不知爱与宽容到底要飘向哪个无知的岛屿。

  或许会碰上暗礁。

  或许

  没有人知道,那是因为凡间的爱太短浅而触及不到天堂的方向。

《关于读史记后感的作文》【第三篇】

  一直在想这是怎样的一位史官:文直,事核。洋溢着油墨的书香让我无法想象那些刻入竹简的坚韧,但那不虚美,不隐恶的文字仍向我展开历史的长卷.那些封沉的记忆在摇曳的光影下若隐若现,跨越无限的时间和空间我看见了英雄项羽的懦弱,瞧见了小人刘邦的伟业,了解了将军的小肚鸡肠,倾听了易水的萧萧哀鸣。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记忆中那些闪耀的光芒,在此处早已褪去了圣洁.这里没有十全十美,只有一位位站在历史浪尖上的伟人。人一个多么难得的称呼.向所有的人呈现君权神授的可笑。在他的《史记》里,没有皇帝,没有将军,有的只是刘邦,李广。或许刚才的话错了,这《史记》本身就是十全十美,完美的无懈可击。因为它有司马迁的秉笔直书,因为它有司马迁的坚持真理。他做到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我看到了那位长信灯旁紧紧抱着孤单用心写下文字的身影。

  听说人死后会变成天上的星星。那最亮的一颗会是司马迁的眼睛吗?我抱着《史记》走进两千年后的历史。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