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戏曲对于Teenagers往往是遭到排斥的,所以我时常被视为异类。由于家里有人搞戏曲,我从小就对这种传统文化心存好感,尤其是京剧和越剧,偶尔也听听黄梅戏。至于秦腔,只知道听起来挺闹心的。也许是地域文化的差别吧,一直没兴趣去了解秦腔,直到这次拜读贾平凹的文章,才抓到一点皮毛。
正如贾先生所写,山川不同,便风俗区别;风俗区别便戏曲存异。越剧如同浙江人,吴浓软语,流畅细腻;而秦腔的个性就如同头上扎着羊肚白毛巾,光膀子上披着大花坎肩儿,水牛腰上别着细羊皮鞭的秦川大汉一样:朴实,敦厚,却不乏粗犷,豪放。秦腔就是秦川人,而秦川人一折秦腔。可不是吗,贾先生虽是写秦腔,可将整篇文章细读下来,我不仅能用耳朵听到振聋发聩的秦腔调儿,还能用眼睛看到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被太阳晒成浅棕色,泛着油光的各样脸孔,用鼻子闻到黄沙味和着泡馍味的香气。即使没听过秦腔没去过秦地也没尝过羊肉泡馍,但我却能感受到着一切。
秦腔与秦地秦人息息相关,虽说冲不出八百里秦川,但也延绵不绝好几百年,一方水土一方人情。秦腔从明代中叶发展至今,它在西北一带已不仅仅以戏曲这一种身份存在,而是完完全全融入在百姓的生活中,成了劳苦大众的生活要素之一。唱戏,听戏与吃饭睡觉同等重要,没了这戏就没了情绪的寄托,开心了或是不顺心了都无从开口,这一点,戏曲绝不亚与摇滚。我忽然想起《北京人在纽约》里头的一段----初到纽约的王启明字大工的餐馆里满怀压抑的洗着碗,突然不顾一切地吼了两句黑头唱段,这是他憋足了劲吼的,引得伙计们直叫好,当然也释放了自己压抑的心情,痛快,够爽。京剧如此,西北的秦腔相比更甚。
总之有这样的感觉----若说越剧是织女手中的绣花针,那么秦腔便是武松腰间的短哨棒。秦腔虽粗,但粗也粗的有特色,有风格,男声雄而有神,女声秀而有骨,如回响在黄河边上的威风锣鼓般有气势。
贾先生用满纸爱乡之情写这秦腔,其实何尝不是在写秦腔人,戏与人的性子简直如出一辙。我想,希望在秦川宝地闯出一番事业的人们,务必先听听秦腔,别嫌它闹心,仔细品着,里面饱含着多少最朴实淳厚的处事哲学!
读完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触良多,海伦在假想的三天光明中想要看的,想要做的也许我们曾经谁都没有留意过,谁也没有想过利用我们的眼睛来享受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三天的光明对我们来说无足轻重,而对于那些失去视觉的人们将是一种多大的奢侈啊!我们总是不珍惜自己拥有的美好事物,有时甚至还损坏它们,我们总是抱怨生活多么平淡无奇,却没有试着用一颗积极的。充满好奇的。感激的心去观察我们的世界。假如给我三天黑暗,我会更懂得珍惜生活。
其实我是羡慕海伦?凯勒的:生命的开始似乎充满了不幸,但却因此更多地品味到了人生的真善美。在求学的高2年龄段里,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个像我这样心里老感觉到不充实的孩子,只道是现在的生活很不好受。海伦看不到世界,却可以更加去尽自己全力地去把它想得更美。我看到世界,也努力地看到了课本。可却
海伦说:给她三天的光明,她会去做那么那么多美好的事。而我,假如我的生命只有三天了,我会去干什么?我本想给自己一个月的。想想还是算了吧!按照我自己现在的行为习惯,我一定会拖到最后一刻才会去干自己生命中最后的事情。生命只有三天了:第一天,要亲亲妈妈,我说妈妈我去上学了!我可不在高中的学堂,是小学一年级!那个时候多充实啊!我还老嫌作业多呢?然后我会和爸爸说再见,我去上学了。晚上和爸爸妈妈吃饭。完了第二天,我要去谈恋爱,十七八岁了我都,我怎么可以不知道爱的滋味?我一定要找一个爱我喜欢我只会疼我的女孩儿,让她给我买汽水买面包让她对我说:我只愿和你在一起。第三天,我就不和同学玩了,也不去上学了。我要写份遗书才好。我对我妈妈说:妈啊!对不起啊!我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的生命弄的只剩三天了。我今天就要走了。听说是天堂,也不知道那里好不好。我前2天好好学了一天呢!我终于会ABC了。前一天我还谈恋爱了,我的女朋友好疼我,和你一样。对不起啊妈!让你培养了20年了快,说再见就再见了!很抱歉下午我和世界88了三天完了。
上了天堂,遇到了海伦姐姐。她给了我一巴掌说小子你给我回去努力感受一下生活的美好好不好?我说好!
梦醒了,我爬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上睡着了。书页上还有我流的口水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