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抿着的嘴唇显示了他沉稳的性格和渊博的学识,童年的印刷工经历让他早早地认识了社会、感悟着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情感,内心的追求促使他一次又一次实现了目标,坚韧、智慧助他一步一步走向了巅峰。
他是美国着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外交家和发明家。他的一生,充满曲折和艰辛,但所有的磨难对于他来说似乎都是一种推动力,推动着他在能够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的道路上,永远向前并始终充满热情。
童年的学徒经历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品格,给了他自学知识的时间。家庭的窘迫让10岁的富兰克林便辍学回家帮助父亲制作皂烛,但从骨头里散发出来的领导气息让他在与小伙伴们玩耍时就成为了小首领。在12岁时与做印刷业的哥哥签订了合同直到21岁,这期间他很快掌握了印刷技术,也在闲暇之余学习了不少知识,广泛地阅读着各类书籍。其中《苏格拉底回忆录》教会了他用谦逊的口吻与人对话,用高超的论辩技巧说服他人。从很早的时候他就以非凡的求知欲和刻苦精神,吸取着文化知识的养分,不自觉地为未来的生涯打下了基础。
17岁的第一次外出闯荡拉开了辉煌一生的序幕。身高超过1.8米,肌肉结实,胸膛开阔,与身俱来的幽默感拉近了与每一个陌生朋友的距离,性格坦率勇敢,爱好交际,拥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人格魅力,走到哪里都会吸引来许多朋友。一顿颠沛流离之后,他终于在费城安下了身。白天做工,晚上和城里新结识的喜爱读书的青年们一同度过,日子过得十分惬意。在这里他又与房东里德先生的女儿黛博勒恋爱了,七年后他们克服了重重阻碍结了婚,逐渐富兰克林的家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家庭。从最初的印刷工到创办了《宾夕法尼亚报》的印刷商,富兰克林成长了起来,把他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付与实践,他正一步步地走向人生终极目标。
政治、经济、哲学、科学,每一个领域他都在努力,不过上帝待他不薄,他都成功了。早在费城他成立救火队、改革巡夜制,组建美洲哲学学会,帮助政府印刷纸币,创立了电学。渊博的学识、广泛地阅读让他在任何方面似乎都做到了最好。渴望知识的富兰克林心中有一个愿望,那便是在宾州创办一所学校。为了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他联络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完成这一计划。终于在做完充分的准备后,1751年这所学院正式开学了。多少年来,宾夕法尼亚大学培养了不计其数的优秀人才,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印花税法案让富兰克林第一次出使外国,开始了他政治家的道路。在伦敦他与英国的政客们周旋,为了宾州的利益,他顾不得长途劳顿、身染风寒,在国会辩论期间,与民众相谈,给各家报纸写匿名信,尖锐地抨击印花税法案。他还以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和敏锐积极做准备,一有机会便亲口说出自己的意见。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英国国会的听证会给了他发言的机会。在听证会上,他话语犀利,条分缕析,论据充分,侃侃而谈,给了《印花税法》最后的沉重打击。富兰克林的大无畏精神和他的异常精彩的发言博得了人们雷鸣般的掌声。在英帝国的层层剥削和压迫下,富兰克林斗智斗勇,维护着北美殖民地的利益。在独立战争期间,他出访加拿大、法国,用他那一身的学识和辩论家特有的才能为祖国争取外援,赢得独立,尽管这时他已年近八十,但他还在伏案和奔走间为祖国尽一份力。虽然没有像华盛顿这样总司令的贡献大,但富兰克林的尽心竭力和他不输于人后的才能辅助着美国走向新生。
1785年,富兰克林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费城,仍像往常,他受到了费城民众的热烈欢迎。回到费城后还不到一个月,恰好是宾州议会选举的日子,富兰克林以绝对优势的票数被选为宾夕法尼亚州州长。由于他对宾州人民的贡献,让富兰克林三次连任州长一职,直至去世,他一直管理着这片他热爱着的土地。
对富兰克林一生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约束自己德行的十三条计划:节制、少言、秩序、决心、节俭、勤勉、坦诚、公正、中庸、整洁、镇定、节欲、谦逊。节制、节欲让富兰克林拥有健康的身体,支撑着他做完了一件又一件的伟大事业。少言、坦诚、中庸、镇定、谦逊让富兰克林在处理事情上可以稳重有序、胸有成竹,可以更好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秩序、决心、勤勉、公正,让他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与人相处更加亲近容易。节俭、整洁让他在平常生活与社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培养了一代伟人的身份和地位。在生活中他努力克服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尽量让自己变得更加谦虚,当与别人意见相左时,他从不与人针锋相对,不容许自己使用诸入一定的无疑的之类的词语,相反而用我料想在我看来好像是等词语。他说:怒气与愚行并肩而走,悔恨则不断地踏他们的后脚跟。
让闪电不再神秘,让神权不再迷惑人心。在1752年7月的一个下午,天色阴暗,乌云滚滚。天空中闪烁着白光,传来一阵阵沉闷的雷声。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带着风筝和莱顿瓶奔向郊外田野里的一间草棚,不一会儿莱顿瓶电火花闪烁,充上了电,验证了雷电与普通电完全相同,随后他又在自家用细铁棒和金属线完成了避雷实验。不久后,下了一场大雷雨,装有避雷针的房屋安然无恙,而教堂却着火了,于是人们渐渐相信了避雷针。避雷针的发明和他在电学领域的探索,又让人们把富兰克林称作伟大的科学家。对于科学的向往,让富兰克林的一生更加丰富多彩。
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起床让人收拾好床铺,在夜里11点,这位伟人溘然逝去,终年84岁。四天后,费城两万人参加了出殡队伍,码头上船只下半旗致哀,教堂里哀钟长鸣,沉重的礼炮声回荡在天空。服务于公众一辈子直到老病缠身才回到家中的富兰克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都那么让人不自觉地对其充满敬仰之情。
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取得民权。虽然富兰克林一生的辉煌伟绩,我无法去学习借鉴,但他那优良的品格却足以让我受益匪浅。一个人的生命中总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喧哗和骚动,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然后再订立一个真实而有效的目标,去完善自己的人生,进而是整个社会,那么世界都将变得真实而安详。
因为崇拜,我尽量去学习着他身上的优良品德;因为热爱,我尽量努力做到更好;没有其他的东西,唯有他那一身的德行引领着我向前,向前。
高二:晨光
微抿着的嘴唇显示了他沉稳的性格和渊博的学识,童年的印刷工经历让他早早地认识了社会、感悟着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情感,内心的追求促使他一次又一次实现了目标,坚韧、智慧助他一步一步走向了巅峰。
他是美国着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外交家和发明家。他的一生,充满曲折和艰辛,但所有的磨难对于他来说似乎都是一种推动力,推动着他在能够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的道路上,永远向前并始终充满热情。
童年的学徒经历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品格,给了他自学知识的时间。家庭的窘迫让10岁的富兰克林便辍学回家帮助父亲制作皂烛,但从骨头里散发出来的领导气息让他在与小伙伴们玩耍时就成为了小首领。在12岁时与做印刷业的哥哥签订了合同直到21岁,这期间他很快掌握了印刷技术,也在闲暇之余学习了不少知识,广泛地阅读着各类书籍。其中《苏格拉底回忆录》教会了他用谦逊的口吻与人对话,用高超的论辩技巧说服他人。从很早的时候他就以非凡的求知欲和刻苦精神,吸取着文化知识的养分,不自觉地为未来的生涯打下了基础。
17岁的第一次外出闯荡拉开了辉煌一生的序幕。身高超过1.8米,肌肉结实,胸膛开阔,与身俱来的幽默感拉近了与每一个陌生朋友的距离,性格坦率勇敢,爱好交际,拥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人格魅力,走到哪里都会吸引来许多朋友。一顿颠沛流离之后,他终于在费城安下了身。白天做工,晚上和城里新结识的喜爱读书的青年们一同度过,日子过得十分惬意。在这里他又与房东里德先生的女儿黛博勒恋爱了,七年后他们克服了重重阻碍结了婚,逐渐富兰克林的家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家庭。从最初的印刷工到创办了《宾夕法尼亚报》的印刷商,富兰克林成长了起来,把他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付与实践,他正一步步地走向人生终极目标。
政治、经济、哲学、科学,每一个领域他都在努力,不过上帝待他不薄,他都成功了。早在费城他成立救火队、改革巡夜制,组建美洲哲学学会,帮助政府印刷纸币,创立了电学。渊博的学识、广泛地阅读让他在任何方面似乎都做到了最好。渴望知识的富兰克林心中有一个愿望,那便是在宾州创办一所学校。为了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他联络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完成这一计划。终于在做完充分的准备后,1751年这所学院正式开学了。多少年来,宾夕法尼亚大学培养了不计其数的优秀人才,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印花税法案让富兰克林第一次出使外国,开始了他政治家的道路。在伦敦他与英国的政客们周旋,为了宾州的利益,他顾不得长途劳顿、身染风寒,在国会辩论期间,与民众相谈,给各家报纸写匿名信,尖锐地抨击印花税法案。他还以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和敏锐积极做准备,一有机会便亲口说出自己的意见。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英国国会的听证会给了他发言的机会。在听证会上,他话语犀利,条分缕析,论据充分,侃侃而谈,给了《印花税法》最后的沉重打击。富兰克林的大无畏精神和他的异常精彩的发言博得了人们雷鸣般的掌声。在英帝国的层层剥削和压迫下,富兰克林斗智斗勇,维护着北美殖民地的利益。在独立战争期间,他出访加拿大、法国,用他那一身的学识和辩论家特有的才能为祖国争取外援,赢得独立,尽管这时他已年近八十,但他还在伏案和奔走间为祖国尽一份力。虽然没有像华盛顿这样总司令的贡献大,但富兰克林的尽心竭力和他不输于人后的才能辅助着美国走向新生。
1785年,富兰克林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费城,仍像往常,他受到了费城民众的热烈欢迎。回到费城后还不到一个月,恰好是宾州议会选举的日子,富兰克林以绝对优势的票数被选为宾夕法尼亚州州长。由于他对宾州人民的贡献,让富兰克林三次连任州长一职,直至去世,他一直管理着这片他热爱着的土地。
对富兰克林一生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约束自己德行的十三条计划:节制、少言、秩序、决心、节俭、勤勉、坦诚、公正、中庸、整洁、镇定、节欲、谦逊。节制、节欲让富兰克林拥有健康的身体,支撑着他做完了一件又一件的伟大事业。少言、坦诚、中庸、镇定、谦逊让富兰克林在处理事情上可以稳重有序、胸有成竹,可以更好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秩序、决心、勤勉、公正,让他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与人相处更加亲近容易。节俭、整洁让他在平常生活与社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培养了一代伟人的身份和地位。在生活中他努力克服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尽量让自己变得更加谦虚,当与别人意见相左时,他从不与人针锋相对,不容许自己使用诸入一定的无疑的之类的词语,相反而用我料想在我看来好像是等词语。他说:怒气与愚行并肩而走,悔恨则不断地踏他们的后脚跟。
让闪电不再神秘,让神权不再迷惑人心。在1752年7月的一个下午,天色阴暗,乌云滚滚。天空中闪烁着白光,传来一阵阵沉闷的雷声。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带着风筝和莱顿瓶奔向郊外田野里的一间草棚,不一会儿莱顿瓶电火花闪烁,充上了电,验证了雷电与普通电完全相同,随后他又在自家用细铁棒和金属线完成了避雷实验。不久后,下了一场大雷雨,装有避雷针的房屋安然无恙,而教堂却着火了,于是人们渐渐相信了避雷针。避雷针的发明和他在电学领域的探索,又让人们把富兰克林称作伟大的科学家。对于科学的向往,让富兰克林的一生更加丰富多彩。
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起床让人收拾好床铺,在夜里11点,这位伟人溘然逝去,终年84岁。四天后,费城两万人参加了出殡队伍,码头上船只下半旗致哀,教堂里哀钟长鸣,沉重的礼炮声回荡在天空。服务于公众一辈子直到老病缠身才回到家中的富兰克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都那么让人不自觉地对其充满敬仰之情。
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取得民权。虽然富兰克林一生的辉煌伟绩,我无法去学习借鉴,但他那优良的品格却足以让我受益匪浅。一个人的生命中总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喧哗和骚动,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然后再订立一个真实而有效的目标,去完善自己的人生,进而是整个社会,那么世界都将变得真实而安详。
因为崇拜,我尽量去学习着他身上的优良品德;因为热爱,我尽量努力做到更好;没有其他的东西,唯有他那一身的德行引领着我向前,向前。
高二:晨光
跑第一好还是第二好呢,爷爷?
当然是第一好了,谁让你总是追不上爷爷呢,哈哈
我闭上双眼,用心的去聆听那似乎还在空气中慢慢发酵的笑声,努力的去回忆那似乎发生在昨天的故事。
一直以来,我都那么炽热的爱着果园的春天,所以,才会用矛盾的心情去对待爷爷的早起,早起不好,通宵达旦唱歌的小昆虫才刚进入梦乡呢,打碎了它们的清梦,它们不再为果园唱歌,每晚只能枕着黑夜的寂静入梦可怎么办?早起似乎也是好的,可以和爷爷在冰凉的雾气里穿梭,进行着爷爷所谓的强身计划也未尝不妙。总之,无论如何,每天早晨依然会和爷爷晨跑,每天晚上依然会有小昆虫唱歌,而这一天,也不例外:
哇,空气凉凉的,有点甜。刚打开小屋大门的我回头对屋内的爷爷笑着,还调皮的用舌头舔舔嘴唇,似乎还在回忆那一份甘甜。还以为是我的小孙女,原来是这小馋猫。爷爷看着我,一脸的恍然大悟。小馋猫也比你强。我有些负气地向爷爷喊道,转身跑出小木屋,冲进了雾里。果园的早晨永远都是静静的,白白的雾犹如一片轻纱覆盖着大地,果树的主干无法看清,只见上端一簇簇的叶子轻轻地浮在雾里,若隐若现,路旁的野花和小草挂着露珠,粘乎乎的一片未来得及细细欣赏,身后已传来了爷爷有力的脚步声。跑!一个念头一闪而过,我回头看了眼那越来越近的身影,用尽全身力气跑了起来,因为我要比爷爷更快的到达目的,才不至于被爷爷嘲笑。然而,事实再次验证了爷爷那句历史不可重来却可以重演。看着爷爷到达终点后回过头那得意的一笑,我问了句:爷爷,跑第一好还是第二好呢?当然是第一好了,谁让你总是追不上爷爷呢,哈哈我一个转身,回过头去看身后的爷爷,更得意了:现在谁是第一呢,爷爷?其实第二也好的。爷爷竟比我还得意:只要自己不断自我完善,不轻言放弃,第二还会有赶上第一的可能
这一刻我才终于明白:人在顶峰,对手只有自己,战胜自我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然而成功后的自己又会是多么欣慰;处于第二位,则会给自己更大的信心,因为自己距第一最近。
广西昭平中学高二:左袁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