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二

关于得志与失意的作文

《关于得志与失意的作文》【第一篇】

度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昨夜,辗转反侧,半夜未眠,只得守着窗儿,独望月色。

  窗外月色朦胧,引无限感怅,思来想去间,总觉失意,不曾得志。

  掰指一数,得志寥寥,不足一掌。而那失意,算是手掌加脚掌,也未尝可说清。

  已而踌躇许久,月色愈加黯淡,觉得是有写些东西的必要了,侧目,瞥见永驶的时间,子时已过了。

  精神的救主将要来临了罢!确是要写些东西了。

  前几日闲来无趣,取一本(视周刊)研读起来,我不迷星,却对他们得志之路感兴,随手翻过几页,内容大概一样,不外乎当红明星、网络红人。我对此无趣,继而无绪的翻着。

  无意间,寻到了我厌恶已久的网络蹿红的与芙蓉姐姐齐名的凤姐。

  即是寻到了,便是有写点东西的缘由了。

  看这凤姐,我便忆起了一星期前,做电脑前,查看其资料,是怀着一种轻蔑来看待的,看其大言不惭,

  实是可笑。呵!此为得志乎?这便似是学校班级里爱捣乱的学生,旁人来看,活是免费的猴戏。

  又似是国际猴星在众目下表演,供人消遣,过后,关入牢笼,创新去了。

  可以说他得志于人们的压力与感兴,失意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于其自身,其言得志。而吾视之,则不言其得志。

  因而,于自己总言不得志,常失意。于凤姐不以其为耻,亦不以其为荣。

  只得守着窗儿,独望月色。

  是呵!我确实该望望那寂静的月色了,常常的失意,竟令我忘却了月色的魅力。

  好久不曾如此怀欣赏观月了,说是怀欣赏,然则内心总有断续的情,一望月色,便似出巢寻食一般一涌而出。

  在那月色更深处,隐约听到猫头鹰的鸣叫,叫声婉转凄凉,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叫人怎得不生殇意。

  因而竟觉一丝迷茫,一丝无奈,眼眶依稀泛红,却终是没有下起雨。

  雨走了,自是要晴天了。

  夜色下乌云褪去,一颗颗璀璨的明星构成一条条飘渺的绮带,折射着刺眼的白光,彰显着无穷的魅力,此情此景,叫人怎得不生乐意,因而竟觉一丝畅快,一丝豪迈。眼眶依稀泛光,却终是没有黯淡下去。

  精神的救主降临了

  时至今时,才似是醒悟,觉宇宙之无穷,人生之须臾,得志,失意,过程罢了!

  济南高二:幻别

《关于德艺双馨话老师——花海里的记忆的作文》【第二篇】

  又见梨花吐蕊,不由得想起我小学的老师徐素馨,我总疑心她的这个名字和我们梨都的梨花有关系,因为她清雅、温馨的模样是我心里永远盛开的花。

  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教我们语文的都是她。已记不清她具体的模样了,只觉得面容清秀,身材苗条,一说话连眼睛带声音都透着笑意。我们有时候把她当作姐姐,有时候把她当作妈妈,只在课堂上才当她是老师。

  有一段时间我们班的小朋友经常得病,一得病她就背着到学校后面的赤脚医生那里去打针。我特羡慕被她背在背上的小朋友那神气的样子。终于轮到我了,伏在她的背上脸激动得通红,有一种强烈的幸福感。其实我一直最怕打针,但那一次我表现得很坚强,既没有喊疼,更没有哭。她看着我,我望着她,我在她关切的目光的安抚下,屁股上挨了一针,打完了才哎哟一声。后来我装病又让她背了一次,不过这一次没打针,倒是被她打了几巴掌屁股。她说:下次再不许胡闹了,不许撒谎!这句话到现在还回荡在我耳边。

  清明节的时候,我们这里都兴吃白水煮的鸡蛋,平时难得吃一次鸡蛋,清明节在我们心里就成了鸡蛋节,至于它的纪念意义,是上了初中才知道的。我们可以利用课间十分钟肆无忌惮地碰鸡蛋,谁的能保持到最后不碰烂,谁就晋封为碰蛋王。她把带给她儿子我的同桌王晓东的鸡蛋分了一颗给我,我没舍得拿去碰,一直到天晚了才舍得吃;那是我迄今吃到的最香的一颗鸡蛋。

  徐老师还夸过我的字写得好,在班里展览我和其他两位同学的作业,这使我练书法的热情高涨,并且保持良好的习惯直到今天。

  但现在我的徐老师是在哪里呢?三十一年过去,她应该白发苍苍了吧?她在我还没读完小学的时候就调到她丈夫工作的那个县城去了。启蒙之恩,无以言报,我只能在依稀的梦境里重温那份梨花般清香的感觉。

  而近在眼前的却有初三教化学的代世金老师,我上初中那会他教我们语文。他学识渊博,是教学的多面手,据说他以前还教过俄语和音乐,太令人惊叹了!

  我那时候好卖弄自己会写几个繁体字。有一次在期中考试的作文中写了个笔字的繁体,且不甚规范。代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去,找出那个画了红圈的错字给我看,严词立即订正。我涨红了脸,心下虽然有点不服气,却不敢迎对他的目光。自那以后,我很是改了改那华而不实的毛病。

  印象最深的要数中考前夕,我们一行人从乡下来到县城,租住在芒砀旅社(现在是联通公司的营业部了)里的一件事。他说:大考之前要学会放松,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今天我们就不看什么书了,灯光太暗,我给你们讲讲《红楼梦》的故事吧。我们立时来了兴趣,都说好。我们七、八个人趴在地铺上,在橘黄的灯光下,听老师开讲。

  代老师从大荒山无稽崖下无才补天的石头开始,讲到金陵十二钗,讲每一个女子的命运,讲宝、黛的爱情悲剧,讲真宝玉和假宝玉,讲贾宝玉的离经叛道、奇谈怪论真是新奇有趣,对我们那个时候没读过什么名着的乡下学生来说,不啻是天外仙音,天降甘霖。

  第二天考试,我们来报考的一行七人,都发挥得不错,五个考上了县一中,两个进了二中,是我们学校那几年取得的最辉煌的成绩。

  然而,惭愧的是,就是现今和我同处一所学校教书的代老师,我又何尝报答过他什么呢?也无非是相遇于楼梯,我请他先行;在公交车上,我想方设法给他谋个座位;偶尔酒筵前相遇,给他老人家敬两杯酒,而他也只是浅尝辄止罢了。只有一次,我算是实实地出了一把力了。

  那是冬天,他提一桶水到住的二楼上去。他穿得又多又厚,我赶紧上前几步,从他手里把桶接过来,说老师,我来,噌噌噌几步就上了楼。我把桶放在他那一室三用的房间里,卧室厨房兼书房,我面赤心跳,像干了什么大事似地手足无措。老师对我说谢谢你,又拿出一个大苹果给我吃,老师呀,我怎么消受您那一句谢谢和那一颗苹果呀?倒是现在,有学生看我没吃早饭,从食堂带两个饼来放我桌上,我连声谢谢都没来得及说他们就跑没影了。

  第三位我的恩师,他的遭遇却很坎坷。

  他曾经受过教育部门的什么处分,差一点离开讲台。我不明什么原因,但我仍然敬他爱他倾慕他。

  他给我最大的影响是他文采斐然、魅力四射的语文课堂。跟他上课的日子总觉得轻松、充实,有逸趣。他不爱笑,但爱看别人笑。他在讲杜牧的《阿房宫赋》时,讲到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这一句,说道看,渭水的水质都受到了污染,严重影响了鱼鳖虾蟹的生长,这忽然插科的一句话使大家笑不可抑,原本闷热的教室一下子像吹进了一股快乐的清风。那个夏季,只有上他的课我们才会一个睡觉的都没有。

  有一堂课很特别,那是他带我们上的室外诗歌欣赏课。晚自习前,他让课代表通知我们:到东操场集合!空空旷旷的大操场上,朗月清风,碧草如茵,我们席地而坐,望着他,望着月,心中充满一种浪漫的感觉。

  他开讲的,是我们刚念过的的苏轼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又似乎讲的不止这一首,旁及很多。他讲得很动情,兴致浓时,漫声吟哦,音韵清扬,豪迈中略带感伤,洒脱中透着不羁,与后来听到的邓丽君柔情版《明月几时有》绝不相类。我才知道,词原来是可以吟唱得如此令人动听动心动容的。

  老师他也姓苏,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很崇拜东坡先生,但我知道,是他使我真正爱上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并且影响我最终也走到了语文教学的讲台上来。

  后来的一次高中同学聚会上,听人说到苏老师的不幸,我着实震撼且疑惑了好久。尊敬的老师呀,我多么渴望能再见你一面,哪怕只远远地看一眼也好,再看一看您清癯的面庞,看一看您焕发神采的双眼,看您在手势翩翩、言语喋喋的人群边上,手执书卷的超然形象心不贪荣身不辱,这是您教给我们的人生智慧,学生一直谨记在心。

  学校的旁边是片梨园,漫步梨都花海,思绪如花香飘飞,记忆的相册打开,仰望我的几位德艺双馨的老师,心底感慨生矣,有师如此,夫复何求!我的老师们哪,俗语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涌泉之恩,我又拿什么来报?今天我站在你们曾经站过的讲台上,用从你们那里传承来的良心努力工作,这可以算作我的回报吗?

  祝我所有的老师幸福、安康!

高二:雨琦

《关于灯、路、人的作文》【第三篇】

  灯。

  缓缓地走在放学路上,河边的路灯光将身后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昏暗的光线沿河散落在地面,透着的,是一种寂寞。身旁闪过形形色色的人:有背书包骑车回家的少年;有一筹莫展开小轿车飞驰的青年;也有茶余饭后悠闲散步的老年。总有意觉得自己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类。总习惯于把耳机的音量调到最大,然后闭上眼睛,只有微弱的光线进入视觉,远离喧嚣。感受那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影子,在路灯的照射下,被拉得越来越长,伸向远方。

  路。

  喜欢街道旁的两排法国梧桐;喜欢盛夏翠绿流动的香樟;也喜欢一望无际金黄色的麦田。麦田里被踏出的一条弯曲小路,不知通向何处。那就是梦吧?总以为,自己有一天,终会住进一间被簇拥在麦田里的小屋;总以为,自己有一天,终会在屋子外打上一架很长很长的秋千;总以为,自己有一天,终会在屋子周围种上香气弥漫的熏衣草。总以为一生又有多少个总以为。又有多少个我想要。很难实现的梦,但却在不断努力。我们都一样,为了自己的那一个目标,那一个梦想,同舟共济。还好我们不是一个人。

  人。

  回到家,妈妈正在做晚饭。那时个整齐干净的家。虽然小,但依然充满温馨。妈妈突然开口道:等你考试完了我们回海南去看看吧,很久都没回去过了。我说好。是啊,几年前离开温暖的海南到这里来念书。那么多年了。又回去过几次呢?回去看看吧。回去看看那些早已不熟络的朋友;看看那些早已断绝来往的亲戚。只是他们还会记得吗?还会记得曾经有过这么一对母女么?不回去也罢。正想喊住妈妈。但回头她却已经在收拾东西。

  不是还有一个星期么,干吗那么急?

  早点收拾总是好的,免得到时候来不及。

  是啊是啊,妈妈急了呢。毕竟那是她生长的地方;毕竟家里总是比外地强;毕竟寄人篱下的生活总是不好受。好吧好吧。

  妈,要我帮你么?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