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鼓阵阵,赤壁已开始沸腾。多少年的征战,为了这一天。曹操,一个时代的英雄,站在船头,他那深邃的眼中,是统一中国的决心。赤壁也将见证这历史的瞬间。可无知的孔明,一把火,烧掉了曹操多年的心愿,烧掉了和平的协议书。赤壁在哭泣,熊熊的烈火在身上蔓延,嫩绿的叶,鲜艳的花,在罪恶的火焰中化为灰烬。滚烫的大地在咆哮,长江开始沸腾,水涌上了岸。洗劫了这光秃秃的山。也许不愿承认,但和平曾那么近的在自己面前。赤壁仍是北岸和南岸,心有不甘。没有了泪,一切都已平静,长江奔腾着向东,它流得那样慢,因为它带走了太多的,时间的遗迹,惟独,留下了一把残剑,插在这恐怕早被人遗忘的赤壁
2000多年后的今天,有多少人还记得,曾经火光冲天的赤壁。赤壁仍在那儿,在它伤心的地方。长江两岸,已是茂密的熟森林。鲜亮的绿映衬着蔚蓝的天;多情的风,穿梭在花丛间;温柔的水,向往者明天;赤壁,不会有昨天;人们,沉浸在今天但古老的战场不会就此沉睡,秋风带走了也,却带不走那苍老的树。它目睹了月的残缺,心中早已伤痕累累。痛会麻木,心却不会死。圆是世间最美丽的图案,它没有半圆那锋利的棱,会刺伤无辜的人们。唐、宋、元、明、清,无分之四的欢喜,无分之四的悔恨。看它那淡蓝的眸,只是一种渴望,布满历史尘埃的剑,仍屹立在那里,虽然那只是一把残剑。它将见证赤壁最后的心愿
赤壁赋是苏轼所作,但苏轼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一不朽之作呢?听我慢慢跟你析说!
苏轼本是朝廷命官,当时王安石支持变法,但经过苏轼蔡看,与王安石政治上发生了争执。后来他发生了一生中最大的灾难,他被关了监狱里,几次要被杀头,但最后还是免受一劫,最后被贬去黄州当副队长。一生的成就,就这样被注定,也许这正是命运的安排。他来到黄州,心灰意冷,一生的拼搏,就落下这样的下场,当时情绪很乱,心中充满了怨恨,但事实已经这样,也无法挽回了,他也已看透红尘,追随大自然的奇妙。有一天,他和朋友来到长江,清风斜来,波水不兴,白露做伴,明月有情,触景伤情,顿时,内心的情感涌向心头,满脑的怨恨发自内心,此时诗兴大发,写下不朽之作赤壁赋。
如果不是当时被贬在黄州,那么赤壁赋也就不可能出现,也就不会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这伟大之作。这也正是命运注定的,赤壁赋的诞生使我们更加一步的了解苏轼。
赤壁赋中包含了苏轼当时的情感,内心的怨恨和世态的不公。使我们感受一种新的情感。
当然,赤壁赋的诞生也是苏轼一生坎坷换的来!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