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高二

关于不是只有人才应该得到尊重的作文

《关于不是只有人才应该得到尊重的作文》【第一篇】

  中国出现了个标题为《活吃炸鱼》的视频:鱼嘴还在一张一合,鱼身却早已炸熟并浇上了糖醋汁。旁边的食客用筷子戳鱼,鱼头颤动,然后客人开心地大笑。

  那鱼该是多么痛苦地活着啊!只是人们不知道将心比心,鱼不会人的语言,只会用鱼语表达身体的痛楚,所以食客不知道它的痛,所以食客安心地笑着。

  我不禁想到人的恩人海豚被人穷追不舍前后夹攻时绝望的尖叫,无辜的熊被获取熊胆时响彻天地的痛吼,刚出生的幼鼠被吃进肚前那三声痛苦的叫喊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文明了,越来越讲究尊重这个词。人们不再对那些十恶不赦的罪犯采取凌迟腰斩砍头等残酷的刑罚了,社会上越来越多地出现关于疗养心灵的心灵鸡汤心灵疗养院等了,学校开始不再公开惩罚学生了但为什么文明的人类对那些动物却越来越残忍?虽然那些动物和人不是同一个种族,但它们和我们一样都是这个地球上的生物,它们和人类一样努力地为生存而奋斗,为了适应环境而不断进化自己,为了延续后代而坚定地牺牲自己。它们和人类一样伟大,一样值得尊重。人怎能因自己比它们强,怎能为自己心灵上一时的愉悦而残忍地对待它们呢?孟子说:君子之于禽兽,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不能要求人人都像君子那样仁慈,毕竟我们得生存下去。但为了一时享受而残忍的对待那些动物也不是正确的。就算不为了那些动物的感受也想想人这个身份吧!

  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难道人不是因为有智商思维心,才自称为高级动物吗?为什么那么多人有高超的智商丰富的思维,却没了善良的心?难道高级动物的定义改变了?难道,人的定义改变了?

  请发挥那优越的智商好好想想吧!请在尊重人类的同时也尊重下其余动物!请在伤害无辜生物时先三思,先将心比心。因为,不是只有人才应该得到尊重。

揭西一中高二:黄俊凤

《关于不是自白的自白的作文》【第二篇】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大学是个很美好很美好的词。

  每当谈起大学,我总会想起多歧为贵的北大校长蔡元培,想起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五四人物胡适,想起泪眼已枯心已碎的学界泰斗陈寅恪我关于大学的种种印象,就是建立在这些国学大师的一生浮沉中。纵然现在,他们都已百年孤寂。然而,历史不会忘记他们,我也不会忘记他们。是他们用他们的身体力行告诉我:大学,是一种精神!

  记得,高中时代,时时读先生们的文章。透过他们的字句,我总能感受到传统文人的风骨,五四精神以及在那个广开风气的时代他们的大师气象。那时,便对大学有着莫名的神往,总是在想象自己捧着一大堆书在宿舍和图书馆间直来直往的样子,那是一种忙碌,一种充实。一种幸福。

  只见其人,不见其文,是人们对台湾大学时代的李敖的评价。告别了自己绚烂多彩的高中,告别了那些可笑的恩怨与追捧,我早已把小名小利看淡。我愿我的大学能如他当年一样低调,一样务实,一样平淡。

  带着这样的淡定,这样的从容,我离开了十几年未曾长久远离的江苏,来到了北京,来这里求学,来这里寻我的大学梦。当我拖着大大的行李,站在北京站并不空旷反而略显拥挤的广场上,看着这个陌生的城市,我再一次默念起明代名臣张居正的句子: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我愿在这个繁华而陌生的城市,度过我平淡充实的四年。

《关于不死的青春的作文》【第三篇】

  我有一个透气的大脑,总是在阴霾的气忿中也能欣赏到春天的明媚,草长莺飞啊,恰是那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旷古美景。我是一个逆思想主义者,我不想对任何人,任何事抱以感情,因为我不怕,不怕旁人鄙视的眼光。不会对眼泪作过多的诠释其实,不是这样的,不是的

  新年新气象啊,我也来感受感受那炮竹的热情――炮竹是心里的一道浓烈的伤痛,就在那一团火苗的引动下,轰轰烈烈的爆发了,那样痛快呵!

  他们说,过年了哈,我们去送祝福吧,送祝福呵,好啊送给谁呢?

  又推开了我心中的伤痛,朋友是人生的过客,他们就在我们念念不忘中,被时间一点点的带走了,仿佛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局。我们为我们的梦想忙碌着,是那样执着,在我们匆匆的脚步声冲斥着,重复着。从不曾停下,哪怕是一会儿的促膝谈心,一瞬间的欣赏。那些美丽的风景,还有美丽的故事就那样遗憾的遛走了,听不到挽留的声音。

  那些共同奋斗的时光,在脑中拍成了一部部电影,无须导演,无须剪辑,自有无穷的乐趣,在记忆中永不腿色

  朋友走了,留下我一个人,孤独的我寂寞的生活,在成堆的作业中寻找着充实

  也许这一切就会结束在今年六月,也许也会在那个时刻走向消亡!

  我在沉默,就为着哪天的爆发,

  青春没有辉煌,我能奈何?

  然而不死的青春,我又如何摆脱?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