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想做成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只不过有些人往往会力不从心,没有足够的恒心、毅力,没有坚持自己起初的执念。反之做事情的执念越强,就一定能完成你想做的事情。
项羽率领少数兵马与秦兵一决雌雄,起初寡不敌众,被逼到了绝境。此时项羽的兵马已经无处可逃,他们慌了,到底该怎么办?项羽把营中的锅碗调盆全数毁灭,准备搏一搏,做殊死抵抗!项羽是傻了吗!明明知道寡不敌众这个道理,却还坚持自己的执念。其实项羽是很聪明的,他明白置于死地而后身的道理!摔掉了那些东西,将士们就会不顾一切,毫不畏惧。俗话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即使敌众我寡,只要有视死如归的执念,就可勇破三军!
项羽自称西楚霸王,雄霸中原,如同神一般的存在。他乃名将之后,力大无穷,英勇无敌,有万夫不当之勇!他推翻了秦的暴政,自诩天下无敌。也许他的执念是为了光复自己的国家,是为了名垂青史,登基皇位,那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吧。
项羽因为过度自负,败给了刘邦,刘邦建立了汉朝。惜项庄鸿门宴,顿生慈悲心,未了羽宿敌,他日欲灭刘,难上三重天,四面楚歌,无颜回江东!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因为一时的慈悲,酿就了日后的祸端,输给了刘邦。豪气冲天,义薄云天,皆乃把霸王也。霸王别姬,殊死夺江山,自刎于江东。
项羽败给刘邦,已无颜面面对江东父老!选择了自刎,这是因为他自尊心强的原因,也许是。但我认为这是他的执念!他的执念超越了生死的界限。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他的执念还颠覆了乾坤,跨越了时间,让后人敬佩!
一时的执念可能决定了你的一生,执念的强度也可以用来评价一个人的价值。
初一:徐佳伟
几经流年,时光荏苒,懵懂的我不再彷徨。多少年前,我央求你们陪陪我,可那答案终究是寂寞的。多少个春夏秋冬,我一个人看窗外树叶枯荣,隔着窗的我,隔着另一个世界。多年后,我已经熟悉了寂寞,孤独也无所谓,只是一个人罢了!落叶败了,罢了。
初一:宫华祭殇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
《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48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 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 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