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初一

关于西安游记的作文

《关于西安游记的作文》【第一篇】

  早就听说西安是我国的历史名城,那里享誉世界的兵马俑,有风景迤逦的骊山华清池,有保存完整的古城墙这不,趁暑假时期,我和爸爸妈妈一同游览了西安,感受了其厚重的历史。

  乘火车到西安后,我们在宾馆住下。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随着导游来到了秦兵马俑。人员到齐后,导游带领我们参观了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从1号坑开始。只听导游边走边听介绍:秦始皇陵1961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当地5个杨姓村民在抗旱打井时,无意中挖到了秦俑,赶紧上报,并经博物馆认定,确认它为皇陵的一处陪葬坑。从此,兵马俑陆续被发现,到目前发现已经开挖的有1.2.3.4个坑,虽然偌大面积的秦俑坑只占整个秦皇陵的万分之3.5,可是其占地广阔,气势壮观,历史深远,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来参观。

  还没听完讲解,我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一号坑展厅,只见整个展厅足有10多个足球场面积那么大,深深的大坑里有许多承重墙,承重墙只见排列着一个个神态逼真的兵马俑,听说挖出时许多都被压成了碎片,由考古人员一块一块进行了复原,有步兵佣、将军俑、骑射佣等。刚出土时是彩色的,上身红、下身蓝、白袜子、黑靴子,可是挖出没几分钟就氧化了,色彩消失,成了土黄色或棕色。于是,为了使祖先留下来的文物不被破坏,考古人员进行了回填,也就是我们见到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是在平地上摆放的许多兵马俑,是考古人员对兵马俑进行了复原。我们紧紧跟着导游,边听讲解边参观,又观看了2号、3号坑。在博物馆内参观了被堪称青铜之冠的铜车马等文物。

  第二天,我们重点参观了西安城墙。来到西安的东门长乐门,我们拾级而上,登上了城墙。这里的城墙好宽,顶部有10多米宽,简直可以让5-6辆小车并排行驶。城墙有12米高,朝外一面有垛子,每两个之间有一缺口,护城的士兵可以在此射箭。每个垛子的底部中间,有一小孔,据说是用来方便推敌军云梯的。城墙上有98个敌台,彼此相距120米,因其突出于城墙之外,可射杀攻城之敌。古代的弓弩,其有效射程为60米,两个敌台设计成120米的距离,正好对攻城敌人形成交叉火力。在敌楼和东门之间,是西安东门瓮城,呈方形,在防御战争中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当敌人攻城,进入瓮城后,守军士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关闭,城墙上乱箭齐发,守军即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那瓮城即为敌人的被俘或葬身之处。行走在宽敞的古城墙上,俯瞰外面的护城河,遥看远处郁郁葱葱的高树,听着广播中铿锵有力的战鼓声,我仿佛又穿越了古代,这里正发生着一场异常惨烈的保卫战,守城士兵与攻城将领正在进行激烈的对抗,四处杀声震天,城上城下尸骨遍地、血流成河,连护城河的水也被染成了红色。经过一次次的坚守,守城士兵终于击退了敌人的进攻,保卫了城池的安全四周林立的高楼与车辆喇叭的鸣笛声又将我拉回了现实,在导游的催促声中,我们依依不舍地下去集合。

  后来,我们还游览了华清池,参观了钟鼓楼、大雁塔,聆听了烽火戏诸侯、蒋介石被捉、唐僧埋葬大雁等故事,领略了亚洲第一音乐喷泉,品尝了街的名小吃羊肉泡馍、陕西西安的biangbiang面。几天下来,收获满满。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我们结束了西安之旅。

初一:李栋

《关于西安游记的作文》【第二篇】

  【古都忆】

  话说千年中国看西安,百年历史看上海。

  西安,陕西的省会,古称长安、京兆、镐京。合上双目,便能想起历史老师给我们讲过的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故事。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在此建都。历史上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都将它列入肇建首都的上上之选。它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它承载着七千多年的文明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它是耀眼的一颗繁星,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闪烁。它有着黄土高原的豪迈气概,也有古都的怡人秀丽。

  很难形容,走出黑暗后那第一眼的惊艳。

  抬步走出火车站,那里的火车站并不繁华,只是抬头便能仰望见大且红的西安二字。已经是深夜将近十二点,街上来往行人仍是络绎不绝。夜晚的西安人来人往,灯火辉煌。用不夜城来形容最恰当不过。

  街上漫步着,感受着西北地区独有的干热气候。街边的景象会让你忘记自己仍身处二十一世纪,那些仿唐的古房,红黄混合的房檐,木棕的圆柱,精致的花纹,是我们周围见不到的。但在古城西安,却处处可见,可谓是目不暇接。

  这里保留着最真实古迹,最浓郁的古韵,最淳朴的人情。

  【秦兵马俑】

  如果你问,什么令我最难忘,那一定是列入世界八大奇迹中的兵马俑了。

  首次映入眼帘的是兵马俑一号坑,我们徐徐走来,人潮拥挤,好不容易才凭借一身蛮力挤进人群前端。我初见兵马俑时感觉有些眩晕。陶人太多,很是缭乱双目。在兵马俑博物馆里的,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站在身旁的法国人(是根据口音听出来的),用独具特色的语言说了很多,虽然听不懂,但看到他们频频点头,脸上露出的笑容,便知晓了他们对中国历史奇迹的称赞与仰慕。

  陶土做成的兵马俑,各具特色,他们没有重复的神色,他们的外貌都是独一无二的。我想,得多难为雕刻师才能制出如此高困难的杰作?每个兵马俑的手呈握状,因为刚挖掘出来时手上时有拿着兵器的,如今应该是交到别个部门去处理了(从导游口中得知)。

  我迫不及待地想冲去二号坑一览风光。

  古风木窗透进微微的亮光,我终于将光滑的石板地看得更清晰了些。

  这里是二号坑,我头顶着昏暗的灯光,观赏着第二号坑的兵马俑。

  听导游言,这里是将军俑坑,有着骑兵鞍马俑与跪射俑。导游还言,可从衣服上看出他们的身份。可在我区区平庸小女子眼中,好像所有兵马俑都出于一辙。但凝神细看,的确是大有不同。他们的着装,五官,神情,手势都判若云泥。有的是将军,有的是小兵。那要看你一双眸子是否灵光,能在眼花缭乱之下也能将每个兵马俑一览无余。

  三号坑建筑结构,陶俑排列,兵器配备,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兵马俑三号坑不仅是我国,而且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听说曾经有人炸洞盗墓。这不禁使我联想到如今风靡的《盗墓笔记》,而后我还兴致勃勃的问了导游一些盗墓常识。记得最牢的便是盗墓行规则:倒进倒出。

  导游言,兵马俑今后会采用高科技技术重新润色,恢复出土的光泽。我很期待。可惜,那要在数年后了。不知数年后的我,会不会再来故地重游,到时来时,心里又是如何感受。望着壮观无比的兵马俑,心里涌出一阵伤感,也许我们都是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栗罢了。

  【华清池】

  烈日炎炎,时值正午,我浑身燥热来到华清池,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不美好的开始。

  看见一旁的冰淇淋店,让我垂涎三尺,疯狂奔向店内。到店内,吃着冰淇淋一阵凉爽,享受完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华清池最高的宫殿盖在山顶,由于宫殿依山傍水,一阵微风拂过,竟是清凉不已。看见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翩翩舞姿,两人双手紧牵,犹如天上神仙,忘却人间诸事纷扰。杨贵妃乃是当时宠妃,冬日里,唐玄宗常常携杨贵妃过冬沐浴。白居易《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的杨贵妃在这花朵一样的浴池中沐浴了近十个春秋。太子汤是专供太子沐浴的汤池。尚食汤则是专供尚食局官员沐浴的汤池。还有莲花汤,御汤。每个温泉都有专属的名称和特色。这些汤池都是由古代石器,人工打造而成。只遗憾,来时是夏季,如果冬季,定能在这清澈的汤池中,望着优美的自然风光享受一番了。加上一旁的行宫,仿佛穿越到盛唐时期一般。

  双眉微蹙,走着走着,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悲伤的故事。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后而发生一系列乱事,导致唐玄宗沉浸在悲伤之中,郁郁寡欢,七十七岁死去。

  曾经的宠爱,被唤作红颜祸水。

  用网上一言:悲剧苦恋颇有些咎由自取。

  因为是帝王,所以不能有感情,所以不能自己选择。

  【大唐芙蓉园】

  夜晚的大唐芙蓉园,更胜白日。

  大唐芙蓉园可谓火树银花不夜天。繁华的盛唐犹如一幅华美画卷展开在眼前。这一切都十分真实。白鸽在乖巧地吃着旅客们买的粮食,时不时扑腾翅膀,或是展翅高飞。场面绚丽壮观。身处芙蓉园,灵魂已早追随着白鸽飞向千年前的盛唐时期。唐朝的故事在脑海里如流水般倾泻而出。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杏园、陆羽茶社、唐市、曲江流饮等众多景点叫人怎能忘怀。一派繁华景色,我早已沉醉其中。

  夜晚人很多,数不胜数。旁边几家拍摄古装照的小摊贩,亮出他们的仿唐华衣。有如小家碧玉的嫩粉,有大家闺秀般的清蓝,有妖艳似火的烈红。古代的服饰和头饰,看着旅客们洋溢着欢乐的笑容,感受着大唐芙蓉园的一切。他们都热爱盛唐的文化,更热爱中国的文化。他们正在享受着历史的辉煌绚烂。

  看着飞满白鸽的天空,默默许下一个愿望。

  【大雁塔】

  午后的阳光不是很生猛,更多了几分温和。

  从宾馆坐车去大雁塔,路程很近。

  远远就看见大雁塔高高的耸立,到了门口,才发觉真的很高。

  古代人如何修建?据导游告知,完全由人工一层层垒上去。

  为何被唤作大雁塔?也有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是说,唐玄奘取经途中被困沙漠,口渴无比,寻不到出路。突然飞来一只大雁,他跟着大雁,找到了水源,最终走出了沙漠。回到长安后,心存感激,便修了一座塔来纪念,取名为大雁塔。

  大雁塔有着悠久的历史,就连门前的一棵树,都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但具体叫什么名字,已经淡忘。

  登上塔顶,鸟瞰大地,看见宫殿,看见繁华的街道。更给人深的感受是里面的构造,的确普通,但是摸一摸尘土,心中感慨万千。当年的地震,它依然屹立不倒,它十分牢固,这是历史的结晶,古时劳动人民的结晶,更是佛祖的庇佑。

  由于进入寺庙,出于对佛像的尊重(我们一家人都信佛),不能拍照,所以除了满满的回忆,并没有带什么回来。

  【陕西历史博物馆】

  走进大门,恢宏气势扑面而来。这座馆舍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浑庄重,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于一体。

  与兵马俑的气氛一样,就是十分昏暗。

  进入历史博物馆,令人感到欣慰的事,有一个小设计,每走入一个房间,它会向你介绍历史时期文化。

  刚走入第一个房间,写着几个大字(具体是什么忘记了QAQ)。有着古时的陕西西安地图。它告诉旅客们,有十七个君王在此肇建都城。

  走进第二个房间,小牌子告诉我已经走入了原始社会。这里最早发现了蓝田人。一些远古时期的博物,都在眼前罗列而出。

  紧接着主要是秦朝、汉朝与唐朝(当然还有其他许多朝代的文物,但是较少)。千年前人们使用的工具与工艺品,都展现出古代人民的智慧。

  博物馆里的文物琳琅满目。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画举世无双。这里还汇集了各个朝代的专属钱币。

  曾经的历史,如今观赏,真是感叹历史伟大,岁月匆匆。

  【街与钟鼓楼】

  某天夜晚,抱怨最近都吃面食(陕西以面食为主),吃得腻味,说要吃点新鲜的。便被老爸老妈带去街享受美食一条街,直至十一点回来,撑肠拄腹。

  街和钟鼓楼挨得很近,我简单粗暴地将它们合称街楼。

  钟鼓楼可不是一个建筑物,而是两个,分别为:钟楼和鼓楼。昔日楼上悬一口大钟,用于报警报时,故名钟楼。古时楼上悬挂一面大鼓,傍晚时击鼓向全城居民报时,故称鼓楼。

  明代时期的建筑。楼分两层,每层四角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夜晚的钟鼓楼辉煌异常,灯火通明,照亮了大街,和漆黑如墨的天空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在这种视觉冲击下莫名产生一种互相调和之美。

  钟楼和鼓楼犹如一对孪生兄弟,相隔半里远,相映生辉,为古城天上一抹艳丽色彩。

  街的吃食可谓是种类繁多,品种齐全。街上的游人也是肩摩袂接。这让我想起古时的庙会,是否也是如此呢?不是我脑洞太大,而是繁华的街市,吆喝的商贩,古典的建筑,不禁让人思绪万千。先买了一只觉得极精致的古代发簪。可别误以为这全是美食,更有好玩之处。路上有人出售古典服饰。更是有人将天文望远镜搬至入口,让游客观赏星球。花了二十元观察到挂在夜空的明月,上面的坑坑点点让人惊奇不已。其中最令我难忘的,也是最想向大家推荐的店铺如下:老金家酸梅汤,红红米饭与甲三灌汤包。虽然这三个我暗自认为极为出色,但沿街小吃都十分美味。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口味下定论才好。

  酒足饭饱回到宾馆,父母至今还戏谑地向朋友言:这熊孩子没洗澡没换衣服便倒头睡了。

  【华山】

  清晨,坐着火车,阳光渐渐镀上发梢,微微打盹,迷迷糊糊地就到华山了。

  华山给我的第一个感觉,说实在点,就是凉快啊。我也正因为在西安几日被晒得心情极坏,日日怨天尤人。所以父母决定把我从酷暑中解救出来。

  华山风景独好,也极为险峻。远远看华山好像并没有什么险处,反而秀丽优美,特别是在听说宝莲灯与华山论剑的故事后,便觉得自己毫无压力。

  登山之后则不同了。

  我们选的是北峰上,西峰下。我们选择了最有挑战性的路程,北峰往西峰正是上坡路,且西风极险。所以一路向上爬楼梯,总觉得摇摇晃晃,身子恐是要向后倾倒一般。我们还特意去了长空栈道,由木板环山搭成一条只能一人通行的路,往下看便是万丈深渊,只能扶着环山铁链而行。我不敢闭眼,原因是走错一步便要掉落悬崖低谷之中,想起来都毛骨悚然。

  还好,我们都通过了,其实并不危险,除了有人有意而为之。

  爬山的路途漫长,且极容易消耗人的体力,虽然山上环境风清气爽,但是仍免不了大汗淋漓。一路上虽再没有长空栈道如此险峻之处,但也有许多要靠胆量度过的地方。有些地方的楼梯几乎接近垂直,我们缓步而下,楼梯间距极窄,且凹凸不平,要十分小心才可通过。不能不说险,虽不是掉入万山之底,但从高处摔到地面也是疼痛不堪,骨折也是免不掉的。

  清风徐徐,爬山旅途中,越来越放松,也越来越大胆。

  一路上,欣赏了许多妙绝的景色,站得越高,看见的景色也越美。看见美的景色,似乎也忘记自己身处高而危险之处。

  到达西风索道,看见有一位英国人(后来交谈时了解到的)正在买票,可惜售票员不懂英文。我自告奋勇去当了一回翻译,虽不是初次与外国人交谈,但是依旧忐忑不安。英语并没有很高的水平,我向他说明我只有十三岁,英语不好。他开始用简单的英语和我交流。我乱七八糟的跟他说明索道的最晚时间:原意是索道最晚可以开到凌晨十二点。从我嘴里说出就是:圆车(roundcar)会在晚上十二点停止(stop)。老外好像勉强听懂我在说什么。乱指点一番后,我下了山。回顾华山的景色,疲累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有留恋。

  人生亦是如此,攀得险峰,小心翼翼,不畏艰险,方能成功。

初一:黄雯翌

《关于西藏.墨脱的作文》【第三篇】

  那一日,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慕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那一日,我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日,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题记

  西藏,那是离天最近的地方,那是一个神秘的地方,那是一个离小哥最近的地方,那是一个虔诚、纯净的地方。

  我没去过西藏,但那个并不繁华的、那个未被污染的地方,是我心中的圣域。

  神秘的藏文化,弥漫着香火味的佛堂,那些听不懂的佛经,做工并不精致的唐卡,虔诚的僧人,不得不让人着迷。心系西藏,不只是因为风景,是为了我爱着的那个香火味,那个铺了蜡的经堂,没有电灯的阁楼。

  曾去过青海的几个寺庙,那是修建在深山中的群寺,只记得开车开了好久,直到一个人很少的石路边,一直沿着那条石路走,两旁有冰水从石头上流过,水很清,与蓝天白云石路构成一幅画面。

  起初的庙宇与平常见得无异,只是因为人少,所以感觉更加肃穆了。在一个尼姑庵里,我们在一个尼姑的带领下上了二层楼阁。里面很黑很暗,两旁有很多唐卡,那位尼姑不能说话,我们也只是学着她赤脚在那个铺了蜡的地板上匆匆走过,偶尔有几盏忽明忽暗的油灯在殿前闪烁。庙前的沿上有几个妇女和小孩,藏族装饰,他们在练习磕头,肘和膝盖上都绑着毯子,据说每天要磕两万多个,有个九岁的小女孩擦着地板。起来,跪下,那些虔诚的信徒,亦是如此,不远万水千山,磕长头匍匐在上路,只为那所藏传佛教的精华布达拉宫。

  至于墨脱是西藏数多县城的其中之一,它是中国最晚通车的县城,周围是茫茫雪山,它未被污染,依然保留中最初的安静,因为那是离张起灵最近的地方。不是为了与他相见,而是沿着他的路再走一遍,是否就会明白,小哥在夕阳底下雪山前拉下那无限悲凉的曲子时,心中那一抹无奈呢?

  多少人在繁华中寻找旧所与宁静,心系西藏,心中自然多了些平静。

  有时间就去西藏吧,不枉此生!

初一:hqliurui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