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意思是收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怜悯却指一种发自内心的,原为对方的快乐和幸福付出的心态。可我却常常把它们搞混,因为我认为它们没有区别。可是有一次,我终于明白它们并不相同。
《风雨哈佛路》这部电影讲了一个女孩的悲惨让人感动的经历。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平穷,身世悲惨的女孩怎样生活下去的一部电影。它让我明白怜悯是你对局外人或任何人的生活觉得悲惨而产生的情绪,感动,是你对人们的行为和经历表示认同。它们让我时常头痛,现在我明白了,当人心中沉重时是怜悯,当人心中有股暖暖的风时是感动。截然不同的心情,这实在太愚蠢了。
上次我在查阅资料时无意中找到了一张照片,一个乞丐,一个残疾的乞丐在5.12汶川大地震后的捐款箱投入了自己的救命钱。乞丐以行乞为生每天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然而他却在捐钱,在为自己的同胞献爱心。那么我们在干吗?整天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呀!想想,身边有多少人为我们付出,我们感觉到了吗?简单安静的生活其实不幸福,所以我只拥抱刹那,绵延持久的感觉根本不快乐,所以我只信仰瞬间。我喜欢这个句子,所以我们要在瞬间完成自己的历程。
在这个纷绕的世俗世界里,能够学会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也是一种境界。难道我们所有的人都是木头吗?难道所有人都没有感情吗?不是这样,我们身边也有一些感动我们的人只是还未察觉而已。
初一:杨馨 予
很荣幸,能成为石老师的学生。
石老师是个好老师,他身高不算本年级中最拔尖儿的老师,教龄不算最长的老师,但他有一颗热爱工作、喜爱学生的炽热的心。
印象中,同学们(包括我)见到石老师时,总会追追赶赶地溜掉,仿佛在他面前,我们就是一只只小小的老鼠。但是,我的内心反对!
通常,铃声响后,石老师就带着书胸有成竹地迈进来。一步、两步、三步,就跨上了讲台,接着,眼睛扫过教室,有蹲下身,插u盘。这是,教室里的某些话包子总会憋不住,轻声细语地同别人说话。
是谁在说话?他开口了,锐利的眼神直袭向讲话的人,那人也就静下来了。教室静下后,他开始上课,石老师的备课总比较充分:文学常识、语法、赏析等都会一字不漏地准备着。
有时,讲到兴头上,还会给我们将一些与文章有关的故事。这时,大家总乐意听,连窗外嗡嗡地叫个不停的蜜蜂也会静下伏在花上听。
石老师虽然博学多识,但他也爱学习,努力深造自己。同时也会在班上安排读书时间,图书角也一应俱全。
他会让我们写周记,虽然辛苦点,但写作水平有所提升,让我们能观察得更细微。
某次月考,分数下降,我有点失望,拿着试卷,不知怎样交待。以前,总爱给自己找借口,但,这次的落差,就算能骗别人,能骗过自己吗?忽然,同学冲到我面前说,老师叫你去办公室。唉,挨骂是逃不掉的了。
站在办公室外,我稍稍放松,再看一眼明媚的阳光,便推开门,踱步进去,石老师正在审作业。他抬抬头,然后伸手去那一张写有字的纸,告诉我:写下你的真实实力。我迷茫地接下纸和笔,思绪万千,难以下笔,他又看看我,说:不知道吗?你以为你能考出多少分?写下来。我哑口无语,在尴尬中,脸上泛起红晕,手也不知往哪放。
他又递给我一本书,指着一句话让我念。
失败是成功之母。
好,再看看他的一生。
原来是美国总统林肯,他的一生多灾多难,这些,我是知道的。等等,哦,明白了!
石老师,谢谢!我知道了!
很好,把它牢记在心中吧,用行动证明给我看吧!他笑着看着我。走出办公室后,我微笑地看着阳光,心飘向白云。
慢慢地,石老师不再可怕,他不光得到学生的民心,同事们对他评价也好!
生活中,人们总把老师比作园丁,但这不恰当。因为,老师就是老师,是好老师。他们不是读心者,却能感受我们的内心;他们不是绘画师,却能在作业上勾出令人心动的符;他们更不是雷锋,却无私地将自己定义为学生的垫脚石。
五月,向老师致敬。
初一:冯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