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我,在锄禾日当午,汗滴何下土的诗歌声中长大,每次端起书,看着那毫无生命的方块字,我总是大喊没意思。读书是我最头疼的事了。
渐渐长大了,我感到了知识的缺乏,每次作文,我都不知从何说起。爸爸、妈妈为我不喜欢读书而烦恼,常常买许多书让我阅读。直到有一天,那天晚上,我们家里开展成语比赛,该我说成语,妈妈说意思,我翻开成语词典,说道:金蝉脱壳(k)。刚一说完,爸爸、妈妈都哄堂大笑,我感到奇怪,不知道他们笑什么,妈妈看我一脸的惊诧,说:自己看看拼音,到底读什么。噢!是金蝉脱壳(qio)!我恍然大悟。爸爸严肃的对我说:以后要注意多读书,那才能积累知识呀!于是,我便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多读书,懂得好多好多的知识。
从那以后,我真的喜欢上了读书,因为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当读到安徒生的童话集《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做过祈祷;当我看到《狼牙山五壮士》时,我为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流过眼泪;当我读到《三国演义》时,我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钦佩不已。我深深地陶醉在书的海洋中,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读书能医愚,读书能治穷,读书能疗病,读书能砺志,读书能致远,读书能练达,读书能聪慧,读书能知道怎样交友,怎样识人,怎样说话,怎样做事,怎样活着才身心健康,读书能明白什么样地人生称得上完美无憾。是啊!读书得好处无穷无尽。
现在,当我捧起《钢铁识怎样炼成的》,深深融入到里面时,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因为我拥有健康的身体,保尔虽然残废,但他那种不向命运低头,坚强的毅志和顽强的精神,深深地把我折服,让我佩服。我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希望。我更爱读书了。
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名着有所了解;看《十万个为什么》可以使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读《作文大全》可以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就是看一些漫画、搞笑之类的,也可以让我们更加幽默,更加富有想象力。
读书给了我知识,读书给了我乐趣,读书更给了我力量。
我读书!读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酸?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辣?读书让我知道了怎么为人处事?读书给我的最大东西是:知识。它丰富了我的大脑,增长了我的见识。
你能说读书不快乐吗?
初一:忍者无敌009
力图社稷逞豪雄,辛苦当年百战中。日月同明唯赤胆,天人共鉴在清衷。一门忠义名犹在,几处风烟事已空。奸佞立朝千古恨,元戎谁与立奇功!
题记
轻轻地,我翻开一本书《岳飞》。主人公岳飞立志精忠报国,成为一名抗金大将。岳飞刚出生三天,家乡便发了大水,他与他的母亲坐在荷花缸里顺水漂流,躲避洪灾,幸得王员外相救,得已安顿下来,后来他长大后,发奋读书,勤练武艺,立志报国,最终成为一名抗金名将,名垂青史!
在读书前几章时,我怜惜,我难过。对于一个不满十岁对孩子来说,没有父亲,没有家庭的温暖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情,可岳飞从小却极为懂事,能体会母亲的难处,能尽力为母亲分担,他七岁时就天天上山砍柴,母亲教他读书写字时,他不忍心用母亲辛苦攒下来的银钱买纸笔,便去河边装了一簸箕河沙,又折了几根杨柳枝,做成笔的样子,此后,他就以河沙为纸柳枝为笔,开始勤奋地读书写字。但与之相反的是,有些孩子在与亲人经历了生死离别后,就从此一蹶不振,意志消沉,醉生梦死。毎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没了钱就四处乞讨,有的甚至成为亡命之徒,犯下滔天罪行。为什么你们就不知道像岳飞一样勇敢地面对挫折?为什么你们就不知道奋发图强?为什么你们就愿意如此虚度光阴、碌碌无为?你们为何不搏一搏,忘记曾经有过的疼痛成为命运的强者?
在读到岳飞带兵出征,屡立战功的故事时,我敬佩,我激昂。南宋建立后,宋高宗命岳飞带兵出征,岳飞不辱使命,他全面发挥他的才能,屡挫敌军,关于他力挫敌军的战例有很多,如:青龙山八百破十万、爱华山险擒金兀术等等。从这些战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战争的胜利与他小时习文练武、勤学苦练是分不开的。可在我们的身边,还有部分同学下课不珍惜求学时光,追逐打闹,上课讲话、睡觉,顶撞老师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全部!真令人痛心!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做的是刻苦学习,珍惜现在宝贵的青春,增长才干,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明天的主人!
即使我们是一棵嫩芽,尽管有被催残被折断的风险,也要不畏惧暴风雨的冲刷,坚强的伫立在这个世界上,因为,挫折只会成为我们成长的基石,我们经历风雨后终将成为参天大树!中国的明天需要我们年轻人不屈的勇气、远大的报复,我们是民族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作为青年,我们应该时刻想着,时刻努力着,为了祖国的明天去建功立业!我爱《岳飞传》岳飞的成长历程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活的航灯指引我的小船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初一:巩逸涛
我读赵普
读《赵普》有感
《赵普》一文,不过聊聊百余字,却言简意赅。透过这篇古文,我们去追寻一位伫立于历史长河之畔的贤臣良相赵普。
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此段话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从这段话中,我们体会到赵普的不骄不躁。不卑不亢。赵普以官至宰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金钱﹑地位﹑荣耀,他悉数拥有;然而,此时的他,仍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如此勤奋学习,如此刻苦努力,为何?只因他以天下事为己任。
普奏荐人才,不畏君主之怒,一心为国为民,不顾个人安危。或许,换做另一个官员,就会因触怒龙颜而放弃举荐此贤才;换作另一位宰相,并不会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冒死进谏;然而,赵普一奏,再奏,三奏,触怒太祖后沉着镇定,仍跪而拾之以归。此举不可谓不冒险,但,他岂止拾之以归而已,居然日后不缀旧纸,复奏如初。补缀旧纸这一细节令人惊叹那被太祖撕碎了的奏牍,要将它恢复原样,需要怎样难以想象的决心与耐心!
半部《论语》治天下以天下为己任性深沉有岸谷,这些皆是后世人对赵普致以的崇敬。一位心怀天下的贤臣良相,怎能不为人传颂?一位惟贤必举,不顾个人安危的清廉高官,怎能不为人称道?
我读《赵普》,读文品意,含英咀华;我读赵普,读人,读心,读传世精神。
初一:风毓清愁 王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