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什么呢?爱是雨滴,汇聚出一片广阔无垠的海洋;爱是音符,谱写出一片美妙的乐曲,爱又是什么呢?爱是一泓清泉,给行走在沙漠的人一丝希望;爱是一缕阳光,给处在寒冷中的人们感到一丝的温暖(绿山墙的安妮)中小女孩安妮阴差阳错地被爱德华小岛上的一对好兄妹领养了,小岛上的人们都极其平凡,却用他们真挚的心,体现他们不寻常的爱,他们的爱似音符,成就的安妮似一篇美妙的乐曲。
马修,一个寡言少语的人,性格十分的内向。不敢与除玛丽拉和林德太太之外的女人说话。却为了帮安妮买一件新衣服,而鼓起勇气向女服务员询问,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这也足够表明了他对安妮的爱。他的爱不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出来,而是用埋藏在心底的爱,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来爱安妮。他是第一个知道女孩掉包事件的人,在玛丽拉想要把安妮送回孤儿院时对玛丽拉一向退让三分的马修用自己的坚定,把安妮留在了绿山墙农舍。对安妮十分的宠爱,对安妮的一切都加以宽容。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对安妮的爱。
玛丽拉是马修的妹妹,性格却截然不同,却同样不苟言笑。做事沉着稳重,一开始安妮来到农舍时玛丽拉不是很喜欢安妮。玛丽拉是一个古板严肃的人,对安妮的教育也十分严格,甚近于苛刻,有时也会对安妮产生误解,但是她却十分的喜欢这个喋喋不休、喜欢幻想的小女孩,她把对安妮的爱深深的埋藏在心底,从不轻易表露出来有一次安妮去女王专科学校读书的时候,一天晚上,玛丽拉因为十分地思念安妮儿失声痛哭。因为爱安妮,所以害怕自己会过于的放纵她,使安妮变的自大,就会不由自主的对安妮十分的严厉。玛丽拉想用自己的严厉让安妮了解更多的东西。知道她生活的地方的一切,学会去亲近这个世界。对安妮的爱也表现在不经意间的慌乱。有一次,安妮因为和伙伴赌气爬上了屋顶,不小心从屋顶上掉下来,当时脚就站不起来了,玛丽拉知道事情以后,脸色苍白,十分的紧张,在她心目中安妮比任意一样东西都珍贵。可是后来又唠唠叨叨的说安妮自作自受玛丽拉爱安妮,因为爱她,才害怕失去她,害怕自己一贯的纵容会让安妮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计后果。她用自己的语言,教育安妮的态度来证明她对安妮的爱是无人能比的。
安妮一个喋喋不休的女孩,一个爱幻想的女孩。他有许多的缺点,,她并不完美。他长着一脸的雀斑,一头令自己讨厌的红头发。她容不得别人说她一点儿坏处,在有些人的眼中,她这一行为是高傲,不,他自卑,她是一个孤儿,刚来到绿山墙农舍,他以为人们会用另样的眼光来看待它,但是,他们没有,他们用一颗真挚的心去爱安妮,去抚慰安妮内心的自卑感。在文章写安妮一开始来时,林德太太说安妮的长相十分的丑,可是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在马修死后,他竟然搬到了农舍里去住了。
在文章的最后,马修因为突发心脏病而去世了,这让玛丽拉再一次失声痛哭。玛丽拉的眼睛也几近失明。安妮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她毅然放弃在大学深造的可贵的机会,留下来照顾玛丽拉。她爱马修,她爱玛丽拉,她爱阿冯利的所有人,她爱那一花一草,她爱小岛上的一切。她可以为了自己深爱的亲人去放弃一切。她的爱是伟大的。
马修,玛丽拉,小岛上的所有人,他们都是平凡的,却用自己不平凡的爱塑造了安妮不平凡的一生。
爱是什么呢?爱是一阵清风,吹遍世界没一个角落;爱是白云;点缀整片蓝天,爱是太阳,照耀着世间万物爱是音符,谱写一首首美妙的乐曲,让我们唱出美妙的乐曲吧!
初一:施逸菲
学数学,就犹如在捕鱼;会解了一道题,就犹如捕获了一条鱼;从而掌握了一种做题的方法,也就犹如拥有了一张捕鱼的网,再难的题目也能成功突破!因此,能否学好数学,区别就在于你是拥有了一条鱼,还是得到了一张网;是解答了一道题,还是拥有了一把开启数学之门的金钥匙!其实,学数学并不难,主要在于你是否能做到善于实践,善于动脑。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多观察、多多发现,那么,你就会知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建造房屋自然要用到几何;看时间自然要用到24时计时法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是从生活中产生的,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现在,我有意识地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发现了许多有关数学的奥秘与乐趣。有一次,妈妈烙饼,每次锅里只能放两个饼。我就想,烙一张饼要用两分钟,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个烙饼,烙三张饼最少要用几分钟呢?回到书房,我算了算,得出了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张、第二张和第三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过后,取出第一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二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二张饼就烙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一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妈妈,果然就节省了好多时间。时间就是生命!原来学习数学,还有一个节约时间的好处呀!深奥,太深奥了!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它与生活是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数学中的几何图形也很有趣,尤其是几何图形中的最怪的圆。计算圆的面积的公式是S=r2,因为半径不同,所以圆的面积就不相同。例如:一个半径为9厘米的圆与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面积相等吗?我们先用面积公式把两个圆的面积求出来,分别是254。34平方厘米和78。5平方厘米。两个圆的半径不一样,所以两个圆的面积也不一样。如果半径长,那么面积就大;如果半径短,那么面积就小!有了这个规律,以后做题就有保障喽!数学,就像一座高峰,直插云霄,刚刚开始攀登时,感觉很轻松,但我们爬得越高,山峰就变得越陡,让人感到恐惧。这时候,只有真正喜爱数学的人才会有勇气继续攀登下去,所以,站在数学的高峰上的人都是发自内心喜欢数学的。记住,站在峰脚的人是永远也望不到峰顶的!爱数学,才能学好数学!
江苏常州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初一:赵悦婷
一次去新华书店,看到了书架上的一本书,作者的名字吸引了我龙应台,那是我们期末考试时课外阅读的作者啊,我对她的了解不过在于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安德烈,一个叫菲利普,而这两个儿子都十分会做菜。怀着对她的兴趣,我从书架上取下这本书。
刚回到家,耐不住的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页。封面上有一行字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原来,这里面是家书啊。我暗自想到。一本好书,就像一种迷香,吸引你,不断诱惑你看下去。我就抱着这本书,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上看了许久。
平常看书的习惯让我一气呵成读完了这本几百页的书。读完了书,似乎还意犹未尽。书中的安德烈18岁,与母亲在报纸的专栏上写家书,并一直坚持了3年。龙应台,作为一个母亲,她小心翼翼地从书信中那些只言片语内和孩子交流,努力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而安德烈,与母亲讨论天南地北的事,在有不同见解时与母亲有理有据地争执。看到一些政治上的事我也很好奇地询问爸爸是怎么一回事,仿佛这样就更能读懂他们在讨论什么一样。他们谈论是事情在我眼中都是那么有意思,比如在龙应台写给安德烈的《独立宣言》,我看到了一个好笑的场面。一位母亲询问自己二十几岁的女儿上不上厕所,龙应台正好也要去上厕所,也顺便问了一句菲利普,没想到菲利普非常质疑为什么自己的母亲要问他这个问题。这在我眼中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比如,当我想上厕所时,如果妈妈在我身边,我一定会问一句,你上不上厕所?可是在菲利普眼中,他却难以理解。他认为这种问题是对三岁小孩问的,并且这是一件很个人的事。也许是我还小吧,并不能体会,如果我的同学在我旁边,我仍然会这样问一句。当然,这同学一定要是女同学。也许这是因为东西方国家的差距吧,在西方国家的孩子更独立一些。在他们那里,只要满14岁,老师便要用您称呼自己的学生。而我如今也满14了,想想我的老师要是称呼我为您,不禁打了个冷战,真是想都不敢想。也许在中国的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永远都是一个孩子,不管他们的年龄是否能算得上孩子。那么我想西方国家的孩子等成年之后,父母对待他们,应该就像对待一个与自己同辈的大人一样了吧。这就是他们的独立宣言。
看完一本书,我像是洗了一个热水澡一样舒服。36封家书,里面无不透露着孩子的自主以及母亲的尊重。也许我还未真正读懂这本书,毕竟有些事我仍然不是十分明白,不过,一本好书,是可以不断去翻阅,去品味的。爱就像流水一样柔柔地流进你的心房,即使书中并没有那么明显的流露,我但仍是能品味出那份亲人间的爱。
初一:陌凝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