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就是它的真实写照。
走过写着毛主席诗词的大理石碑,一直向前,一棵棵立在湖边的垂柳,就像一个个苗条的少女在湖边梳理秀发,一边梳一边唱着沙沙,沙沙动听的歌曲,给人一种飘逸、舒适的感觉。
走在湖堤上,眺望水势浩淼,芙蓉镜似的大明湖,真令人心旷神怡!数十只游船、画舫从水面上悄悄地划过,留下一路燕尾形波纹。湖水清澄,清得都能看到水里嬉戏的鱼儿。
湖中心有一组喷泉趵突泉。趵突泉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面积达到158亩。今日之趵突泉正越来越为世人瞩目,拥有游济南不游趵突,不成游也之盛誉。该泉位居济南七十三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名泉。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与标志,与千佛山、大明湖并称济南三大名胜。喷泉中间的一个泉眼能喷五六十米高的水柱,周围的几十个小水柱相互交叉在一起,犹如巨型水塔的塔座,水珠四散,洒落在游人脸上、手上,清爽极了;偶尔还会出现七色虹,这更为大明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喷泉的西南方有一个湖心小岛,那就是历下亭,亭子被层层垂柳包围着,掩映在绿荫之中。里面有许多文人墨客的题字,使历下亭显得更加古朴、典雅。
喷泉的周围是大片大片的荷花。此时,正是炎炎夏日,湖面上大片大片的荷花开出白色、粉红色的花朵。有的躲在荷叶背后,不肯露头,像个羞涩的小姑娘;有的从荷叶中探出头来,含笑怒放,散发出阵阵清香;有的还是花蕾,看起来饱得马上就要破裂开似的。一片片合荷叶就像一个个翠玉雕刻的大圆盘,有的亭亭玉立,有的贴在水面
傍晚,微风中,夕阳下湖面碧波荡漾,闪烁着亮晶晶的光点,像洒满了大片的碎金、碎银。
大明湖多美啊!此时如能乘一叶扁舟,荡漾在大明湖上,那就如同进入了仙境一般,令人陶醉。
如果说泉城是一块翡翠,那大明湖就是嵌在翡翠上的一颗明珠。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一定再次欣赏这大明湖那用泉水盈育出的名胜。
湖州市第五实验中学初三:韦忆莲
星期四的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动物园,打算看看过年的小动物们怎么样。
一进动物园大门,远远地就看见七八只动物在人群中不停地穿梭,有大象、老虎、猴子、企鹅、斑马等,它们不停地和人们握手留影,原来是工作人员装扮的道具动物呀!我也惊奇地走上去和一只漂亮的兔姐姐握了手,并且合了影。
我们来到猴类馆。这里有许多种不同的猴:有地上跑得最快的猴类绿猴,有蓝面孔、没鼻梁的川金丝猴,有全身乌黑的黑叶猴,有狒狒中体形最小的阿拉伯狒狒,有浓密的橄榄色长毛、马脸凸鼻、面部色彩丰富的山魈,还有狐猴、叶猴、花面猴、长尾猴、金丝猴等,真是品种繁多、姿态万千。由于天气较冷,许多猴子都围着火炉烤火。有一只猴妈妈特别有爱心,把大大小小的小猴子们都请到身边一起烤火,而且它怀中还抱着一只小猴子呢!但是另外一只山魈却比较自私,它把屁股都烤红了,却不允许其它小山魈来烤火,一只小山魈只好不停地荡秋千来取暖,真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啊。我还看见了八只小松鼠猴,它们正在聊天呢!只见它们活泼机灵的小脸正向我们笑呢!
我们来到狮虎馆。有些东北虎躺在木头上睡觉,有些老虎还走来走去的,好像有一点心事。
我们来到大象馆。一头威武的大象正在撞击栏杆,似乎还在想和同伴一起玩耍呢。
我们来到河马馆。有些人正在喂河马。
最后,我们来到游乐场。我先后玩了激流勇进、太空漫步、金龙滑车等几个项目,就高兴地回家了。
今天我真开心呀!
初三:阿斯顿
今天早上一起来,看到窗外阳光格外的灿烂。爸爸妈妈看天气不错,又赶上双休日。于是决定一家人驱车前往岣嵝峰,爬山、看风景,暂离城市的喧嚣。
早就听说岣嵝峰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现在又是国家森林公园。传说远古时代大禹治水时经过这里。所以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此修了一座庙,还立了一块碑,后人称为禹王庙和禹王碑。大约经过四、五十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岣嵝峰森林公园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高大的牌坊,牌坊后面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树林,一条林荫道在树林中弯曲延伸。路边,一两座瓦房隐约可见。树是绿的、路是灰的、房屋是红的、阳光是金色的,多种色彩被岣嵝峰这条特殊的纽带系在一块,交织成了岣嵝峰多姿多彩的夏天。
穿过大门,漫步在林荫道上,才能更深地体会岣嵝峰的神奇。近处,一丛丛的蕨生长在峭壁上,几棵杉树也来凑热闹,不偏不倚地扎根在茂盛的蕨丛中,看起来别有一般趣味。远处,云雾撩绕,如轻细的丝缠绕着群山峻岭,但山的浓绿并不因此而减弱,只是由绿油油转变成了绿蒙蒙,给群山抹上了神秘的一笔。要是有一位风景画家此时来到岣嵝峰,一定能画出一幅传世佳作。
上山的路是那么荫凉,浓密的叶子形成了一道屏障,强烈的阳光挤过树叶,只剩下一小缕光线,让我们暂时忘记了夏日的炎热。上山的路又是那么宁静,这儿远离城市,没有各种嘈杂无章的生活燥音,只有大山的宓静,我们听到的只有嘶嘶的蝉鸣。
走到一个转弯处,忽然听闻小孩子的阵阵欢笑声。可寻声四望,并不见个人影。正是应了王维所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又转过几个弯,一个小型的广场豁然出现在我们眼前。广场建在一面山坡下,由于没有了树木的庇护,强烈的阳光长驱直入,整个广场在艳阳的高照下,显得格外的敞亮,热浪也毫不犹豫地向我们袭来,让我们猛然回到夏日。此时,山坡下的一个亭子吸引了我们的注意。炎热驱使我们几乎是一路小跑地来到亭子前。走近一看,亭子中是一口清凉的水井,水井旁立着禹王泉碑。据碑文记载,原来这是一口后人为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而挖的泉井。我俯下身,捧起汪泉水,一股透心的清爽凉意瞬间由指间传遍全身,让先前的疲劳和炎热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真是一泉好水呀!
喝了几口泉水,稍作休息,我们又开始向禹王碑进发。又走了大约五分钟的山路,我们来到了一座庙前,这便是禹王庙。虽说整个庙堂因年旧未修,显得有些破旧,但庙堂正中高大的大禹塑像让我不由心生敬意。禹王庙旁便是传说中的禹王碑。碑上的文字不是象形文,也不是甲骨文,由于它们每一笔都头重脚轻,形似蝌蚪,后人称之为蝌蚪文。传说碑文记载了大禹治水的原由和过程。站在碑前,看着连大作家郭沫若也仅能辨识几个的古老蝌蚪文,它们仿佛在向我诉说一段段历史。我仿佛看见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看见了他带领人民一同疏通河道。看着历史的一幕幕,仿佛大禹就在我们面前。
站在山上,俯视着山下的树木水景,湘江如同一条绿色的腰带,系在群山之腰,散发着无限的生机。山上的树林竹林交错分布,如一潭深不可测的绿水。在这美妙无比的岣嵝峰,看着眼前的风景,追循古人的足迹,实在是心满意足了。
湖南衡阳雁峰区阳市成章实验中学初三:朱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