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初三

关于应该记住的的作文

《关于应该记住的的作文》【第一篇】

  那些回荡着微笑的,沾着泪水的,满怀着希望的,就是我应该记住的,不能忘记的,生命中最亮的闪光。-题记

  时光老人向前踱着。

  他的脚步时而匆忙,时而缓慢,仿佛怕追不上太阳的脚步,又担心错过了星辰的光芒。他已经很老了,可他却从未忘记带着那些美好远去,只留我在回忆中微笑或叹息。

  五岁.铃铛

  年少的天空总是湛蓝,衬着几朵悠悠的云彩,缓慢的移动。时光好像也慢下来了,不然那握在手中的铃铛,又怎会发出悠长的响声?

  那时笑是我脸上唯一的图案,你们是我眼前唯一的风景。我们嬉笑,打闹,手却一直紧紧地握在一起,我们因一块巧克力而冷战,又因一块棒棒糖和好。快乐是我们的代名词,忧愁是我们最遥远的彼岸,我们笑着,笑着

  铃铛又响起来了,夹杂着童年的阳光落地的声音.

  十岁.成长

  童年的伙伴渐渐没了联系,满屋的玩具也被压了箱底,桌上满是散发着墨香的书籍,埋头学习,忘记嬉戏。

  那是快乐和痛苦交织的时光。

  恼人的成绩,父母的唠叨,以及那越来越微弱,逐渐消逝的友情。一直坚持写日记,把繁杂的心情整理起来,用微弱的声音为自己喊一声加油,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被泪水氤氲的笔迹,幼稚的想法,执拗的沉默时间老人咳嗽着把它们背在身上,远去。他只在我手心留下了两个字,却怎么也洗不掉了:

  成长。

  十五岁.梦想

  阳光蒸发了泪水抹去了泪痕,让我成为最好的我。

  我在炽热地追随那颗很闪亮的星星,它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给了我向前走的勇气和动力,同时,它也时刻提醒着我,我十五岁了。

  我为了那颗星星要更加努力地学习,要面带微笑昂首挺胸地站在它脚下的那片土地,仰头微笑。

  嗨,你好。

  现在的我十六岁,普普通通,掉在人群中就找不着,可我觉得自己很特别。不管是五岁、十岁、十五岁,或是更远的未来,它都给了我刻骨铭心的回忆,让我怀着梦想,背着行囊,远航。

  那些回荡着欢笑的,沾着泪水的,满怀着希望的,就是我应该记住的,不能忘记的,生命中最亮的闪光。

初三:郭思琪

《关于应试教育弊大于利的作文》【第二篇】

我想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分数这个东西十分熟悉,没错,每次心惊胆战的考试过后,我们迎来的就是分数,在中国这个实行应试教育的国家,分数俨然成为了万千学子学习的唯一鉴定方式,考大学要分数,父母好脸色要分数,分数可以说已经成为我们这些学生的命根子,分数制似乎已经深入人心,这也导致了一些家长的所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理念,有多少小孩被强迫参加补习班?有多少小孩明明不喜欢,却还是被逼着练琴?有多少人能成为第二个朗朗?不得而知,但我知道,这些小孩失去了他们本应拥有的快乐,而这些,就是应试教育的通病。应试教育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自然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是教育工作所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现。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背离,采用机械化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它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它以考试为目的,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下的基础教育出现畸形发展现象,高等教育接纳的生源综合素质偏低,存在重智育、轻素质的倾向。其主要特征是,以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数。高考的时候学校会不顾学生的前途劝成绩差的学生放弃高考或更改志愿,简单说,就是考试成绩决定命运,从而影响学生的一生。这些例子还少吗?复旦大学博士生投毒事件,各种名牌大学的投毒案,犯罪,这难道不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严重影响吗?

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太多本不应该有的压力,分数决定一切,但潜在的优点却被忽视,分数俨然成为了老师衡量一个学生好与坏的标准直尺.再来看看美国,美国实行学分制,也就是分数放在最后,以品德,特长为衡量线,这比起中国的分数制,美国显得十分优秀,我记得有一个人曾经这么评价中西文化的差别,中国是小学严,中学逼,高中拼,大学混,外国是小学玩,中学混,高中逼,大学拼,这也就是中西教育的极大差别,本应是最该学习的高等知识,却被忽略,许多学子把大学当成是一种解脱,而不是拼搏的战场而外国则把高等知识当做重点,可以说中国一日不改变教育模式,想要超越?难比登天,有多少个大学生愿意拼?又有多少个大学生真的掌握了知识?一本名牌大学毕业证,就能让自己享受一辈子,谁还愿意去拼?现在的分配制度十分不公,一线工人的工资仅仅只是一个高管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这就是如今的现状,没有人愿意当一线工人,都在向着高学历进发,从而导致国家的一线工人量剧烈下降,高学历成为如今社会的现状,大学生当村官,大学生扫垃圾,试问拼搏那么久的大学,有什么用?应试教育,只是讲求知识上的丰盈,却把素质教育抛诸脑后,这也就间接导致了大学生等高等学历的人的素质缺失,你还能看到多少人能扶老人过马路?你还能看到有多少人能在公车上让座?这是一种由应试教育带来的副作用,也是中国教育的悲哀,我们一直在说减负,一直在说素质教育,试问,有效果吗?微乎其微,减负令初下就发生了家长不满老师作业布置少而冲进学校狂打老师的事件,我认为这就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副作用,分数制已经深入人心,要改变,谈何容易?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绝对不止这些,还有许许多多的副作用,不得不说,应试教育是一种相当于将人当成机器人来教学的方法,用比较普遍的话来说,应试教育相当于一种现代版八股取士只懂机械的灌输知识,而不懂得教育他们运用知识,将知识局限于一个范围,试问,世界上还能有多少个钱学森的存在?应试教育限制了人们的活性思维能力,只是局部的讲求知识的丰盈,而忽略了怎样大胆创新,不得不说应试教育是一种弊大于利的教育方式。

初三:六道魔

《关于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的作文》【第三篇】

  英国的史美尔斯说过:好书是生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今有幸拜读了王金战老师的教育著作《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道理,很佩服王金战老师的教育理念,从书中我看到的是一位拥有阳光心态的老师。他让学生拥有乐观的心态。同时,他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充满个性的老师,他是一位数学老师,却能和学生对诗,他的学生同样文采飞扬;他爱体育,他的学生同样运动积极;因此他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在各项课外活动中同样优秀。可以说,王金战老师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是值得我们注意的:王老师在骄傲地列举了他的北大清华入学率后,还特别告知,我们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是靠加班加点,不是靠增加学生的负担得来的.同时他的观点尖锐却不避讳:不去钻研和挖掘学生的潜能,而一味地挤占学生的时间,这是对教育的犯罪!使我领略到了在中学里几乎绝迹的快乐学习法在王老师的升学经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那么地让人兴奋给人启发,同时又显得那么弥足珍贵!.

  从书中我领略到的是一位与学生真诚交流的老师。于是,他有与学生交流沟通的习惯。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不同问题,他适时地与学生沟通。有的学生感情上有了波动,他像朋友一样客观的引导;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上有了困惑,他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寻找适合的办法;有的学生和家长之间有了矛盾,他成为一个很好的中间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了解每个孩子,才能发现哪棵苗是西红柿、哪棵苗是苹果,既而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正如王金战老师说:你不能让西红柿苗子结出苹果来,西红柿就让它结西红柿,苹果就让它结苹果,每个成果都有其价值,沿着你的强项成长,每个学生都是最优秀的!

  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的确是收益非浅,反思、借鉴是我今后必须要做的。我要像王金战老师那样,用智慧和爱去经营教育这份高尚、灿烂而不乏诗意的事业,使之成为美丽的教育!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