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一个神圣的地方,一个神秘的地方,一个庄严地地方,一个威武的圣堂,普通人可能是对军营只是一种了解,而我是对兵营的一种向往。由于我从小喜欢军营这神圣的地方,我从小不点的时候就喜欢军装、军帽。也许是我对军营实在是太向往和了解,更是喜欢军营生活,也是为了验证从小我听说军营是一个神圣的地方这句话的含义和我想揭开军营的什么面纱,我的几次特殊生活,让我对军营有了新的认识,下面就是我对军营了解的几件有含义的事情,就请我娓娓道来。
2005年是我的人生中的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我实现了我的梦想,我来到了我人生中第一个军营,初到军营给我的感觉就是正直、庄严地感觉,确实是这样,世界上最庄严的地方我想可能就是军营,因为如果军营不是庄严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的国防也是不庄严的,容易会遭受侵略,当我看到新的中国军事力量如此的完整,我想到1840年前的旧中国,那时的中国经常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而且清政府非但不积极抵抗外来侵略反倒是赔起款来,这让许多那时候的人寒心,但是现在是新中国的时期,是新的开始,如果西方列强还在继续侵略中国的话,我想可没有旧中国的时候那么的容易,中国人民和军队会奋力抵抗侵略,绝不会让外来力量以武力踏入中国领土半步。我是越想越欣喜,中国从此在世界上站起来了。
不知不觉中我来到战士们的训练场,看着战士们在紧张的忙碌训练、射击等等吧,但是让我想不到的是在训练场的一个水塘边,十几个战士围在一起,正在传递TNT并且还在数着数,让我看到后我真是为他们的举动捏了一把汗,虽然这是他们不知道几十、几百次的训练但让第一次看到的人十分害怕。那包炸药足足有一公斤,一公斤什么概念它可以把2米厚的水泥掩体炸的荡然无存,何况是柔弱的人体,我一想到这里就很怕,但是这是在常人的眼中,但是在战士们的眼中,炸药成为有生命的物体,当导火索还有几厘米长的时候,战士们好像听到了炸药的呼声,嗖的一下把炸药扔到了水了,随即炸药把水柱炸到了空中,成为训练场上的一道风景线。而就从那时起我觉得兵营并不是严肃的更多的是胆量的地方,因为军营可以让人的胆子变大,我觉得这是我眼中的第一个军营。
2007年,我又来到军营,这次军营可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办公楼、训练场等等的一些都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原来的旧模样。当然变化最深的就是战士们的衣服发生了变化,原来的旧军装变成了新的07式军装,战士们穿在身上别提有多好看了这是军队换装中最完美的一次,也是最漂亮的一次。当然还有许多新的新武器列装部队。大大提高的战士们的作战能力。而我来到了训练场看到战士们正在训练一种新的武器,它叫07式火箭筒,是最新列装于部队,但是战士们不到1个月就把该武器的掌握性能全部了解,并且在训练中运用到了实战,在每次的演练中它都能做出最出色的成绩。训练完成后,战士们还能休闲一下,这在原来可是没有,而现在战士们每到周六周日都能休息一下,比如打打台球、下下象棋有很多现在越来越多的新科技娱乐设备也在进一步的走进军营。
这些就是我对军营的对比,其实军营说神圣是必然的,说神秘就不对了军营也是一个家是战士们的家,但一到紧急时刻,部队的官兵总是冲到最前面,1998年的抗洪抢险,2008年的汶川地震,再到玉树地震,那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战士,更有兵营的陪伴。
在我看来兵营就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里能学到许多的知识和本领,以此来保卫国家,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祖国最危险的时刻官兵们准备好了出发、战斗。
这就是我眼中的兵营。
初三:孙溯
我很荣幸能站在这国旗下讲话,和大家分享我作为一个团员的打算。
我既是一位团员也是一位毕业生,大道理我不讲,我讲求的是小事。都说什么事都要从小事做起,例如,我要要求自己不乱扔垃圾,要求自己不辱骂他人,要求自己不抄袭他人作业,还要求自己上课要专心。我可能做不到悬梁刺股那一般,但我还是要努力要求自己做到问心无愧;我可能做不到凿壁借光那一般,可我要要求自己学习那一种精神;我可能做不到将铁棒磨成针,但我要求我自己要坚持。
在这过程中,困难自然少不了。比如,在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原本对你抱有希望的老师感到失望,遇到老师的批评时,那应该是怀有怎样的一种思想呢?不言而喻,是虚心。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会感到不好受,但我不会让自己的消极情绪来影响自己接下的学习,更不会去影响其他人,我只会要求自己更加努力。当自己被他人冤枉时,不能存有抱复的心态;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能对其违反的后果存在侥幸心理,更不可无视;对陌生的事物感到好奇,不能随意去接触这些都要求我以及你们拥有极强的自制力。
以上不仅是我的计划与行动,也是你们需要学习的,我们是学生,我们就应该要像这样要求自己!
初三:rita
当国庆遇上中秋,2012年这个长假就注定是一场不平凡的盛宴。
前段时间,有记者就人们对各种中国节日的喜爱喜爱程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的前三位分别是国庆、五一、中秋。但大多数人们这样选择国庆、五一的缘由竟然是这两个节日的放假时间更长些。对此,我不由有些疑惑,难道假期的长短应该成为衡量节日本身的好坏吗?
不,我不这样认为。但我认为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却是人们早已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或者说是价值观一切以自我利益为中心注重所看到的现象,从而忽视物质本身的内涵。换句话说,人们为了多得到几天的假期,选择了国庆,放弃了中秋。
倘若我们透过现象看其本质,不难发现,中秋这个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与国庆这个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确立的举国欢庆的纪念日又有什么可比性呢?所以这个记者也犯了糊涂,他用错误的条件去验证错误的结论,只能证明这个命题本身就是错误的。对于这一点,我倒有个很好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鼎鼎大名的拳王阿里吧,说有一次,阿里坐飞机去参加比赛。飞机起飞的时候,阿里没有系安全带,引起了乘务小姐的注意,于是乘务小姐走到阿里旁边,热心地提醒道:阿里先生,飞机就要起飞了,请系上您的安全带。阿里一边向乘务小姐展示了自己健壮的肌肉,一边问道:超人还需要系安全带吗?聪明的乘务小姐反问阿里:阿里先生,请问超人还需要坐飞机吗?阿里顿时说不出话来,只好乖乖地系上了安全带。
在这个故事中,阿里用我是超人这一错误条件来验证我不需要系安全带这一错误的结论,而乘务小姐抓住这里面的矛盾反问了阿里一句超人还需要坐飞机吗,从而证明了这个命题本来就是错误的。使阿里陷入了尴尬的局面。这个故事再一次验证我前面所说的内容。
说到这里,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对待这些传统佳节呢?我认为,我们应该深入去了解这些传统佳节的来历,发掘它们的内涵,了解它们的习俗,认识这些它们存在的意义。而不是单纯地用喜欢或是不喜欢这一肤浅的口吻作衡量标准,来判断其好坏。
例如中秋,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中秋是始于唐初,盛于宋朝,至于明清已与元旦齐名,至今已成为仅次于春节的传统第二大的节日。其次我们要了解中秋象征团圆,合家欢乐之意。然后我们要知道中秋的主要习俗有吃月饼,赏月。关于中秋的传说有嫦娥奔月、月兔捣药、吴刚伐桂等。做到这些,我们才算对传统佳节有了基础的认识。至于更高深的学问,那是文学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倘若有兴趣的也可查阅一番,这里不必多言。
各位,试想一下,倘若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东西都被我们在消遣、休闲、娱乐中淡忘。那社会谈何发展?民族又谈何复兴呢?国家给我们这几天假期,我们也应当趁着假期深刻反省一番,当国庆遇上中秋,我们又能为这个假期做些什么呢?
贵州铜仁地区铜仁市铜仁市第二中学初三:天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