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初三

关于心目中的樱花的作文

《关于心目中的樱花的作文》【第一篇】

  还记得小时候看的动画片,虽说幼稚,但是在我脑海里印象最深的是那天女散花漫天飞舞般的樱花。虽然说樱花在日本是国花,但是,却没有因为中日之间的恩怨而使我对樱花的印象产生变化。

  小时候,我对着那怒放的美丽樱花充满向往,对着有种神话般的花儿充满期盼,对着小小的国家充满好奇。我曾经缠着小提琴老师为我演奏着异常哀婉异常好听的日本歌曲---樱花。老师告诉我:日本的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的作家,音乐家,诗人,艺术家都用他们的美丽想象与智慧表达对樱花的独特情感,使人们对于樱花更为好奇,使人们忍不住走进它,了解它,接受它,感触它。老师的话永远地保存在我心中,它让我更为有情感的,去感受,去欣赏,热情的演奏

  从那时候开始,樱花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我便寻找樱花的足迹,寻找关于它的一切。或许是老师看出我对樱花的追求,特地把我们乐队演奏的音乐改为了樱花,这使我十分兴奋与感激。可是,在幸福的瞬间总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会发生。在队里,有些同学认为,樱花不是属于我们国家的,而是属于罪恶深重的日本,不应该将异国曲子来演奏。我听到这些话时,我的脑海里一片空白;怎么会呢?樱花怎么会是罪恶的代表呢?日本的军国主义的罪恶怎么联系到樱花了呢?可是,或许因为旧中国的一切耻辱也使我的心开始动摇起来。我走到老师面前,说:老师,不要演奏这首曲子了,我觉得同学们说得很对,应该演奏些爱国的歌曲。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老师竟然没有骂我出尔反尔,而是用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亲切地望着我,温暖的手放在我的头上,对我说了我觉得一生受益的话:孩子,喜欢的东西是执着的,不要因为别人的零言碎语而让自己的心动摇;樱花,它并不会因为日军侵略他国的原因而变得罪恶,而是自己的心对它的一切影响才会感触到它的美丽与精神。老师的话提醒着我:是啊,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钟爱,不能让别人来决定,而是让自己的心去体会,去拥有,去保护。对着同学们眼里的不解,我说出了自己的话:樱花,它令我最为震撼的,莫过于它那超脱于世俗的品行洁身自好的精神,所以,希望你们能够很好的演奏它,感受它。同学们渐渐平息了争议,全心训练,在真正演出时,我感受到大家的用心与投入。

  樱花,它让我学会了很多,让我感触了很多,也让我体会了很多。使我幻想在漫长道路上,两边长着排排的樱花树,开满了怒放的浪漫的漂亮的樱花,一阵风吹过,树枝摇动起来,樱花瓣也随着风飘舞,使树下的人感到身心愉快,如在梦境。

  樱花,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永远在我的脑海里,我爱你,樱花!

《关于心孽的作文》【第二篇】

  记得空旷的教室,你我相拥而吻

  记得回家的路上,我们眉目传情

  知道没有永远的永远,总要别离

  知道你并不是爱着我,只是配合

  如果那天,我的要求没有说出口

  如果我们的开始,不是一场游戏

  若是我们两个没有把分手说出口

  若是我们,可以在一起长长久久

  就不会再伤碎了心,失去爱的人

  就不会在见面之后,存在着尴尬

  原来我们,都住进了对方的心房

  原来我们,谁也没有忘记过对方

  我的心脏,在胸腔里猛烈跳动着

  我的情绪,随着你的动作跌宕着

  可惜我们彼此终还是说出了分手

  可惜永远的永远,永远不会实现

初三:于永平

《关于心平气和的初三读后感的作文》【第三篇】

  今年是我和初三孩子摸爬滚打的第二年,两年的孩子王自学了一整套克制手下的绝招,那就是:猛敲桌子、瞪眼怒视、大喊制胜、家长受训。这样一来,咋一看,好象所教班级课堂常规极好。在为师的我沾沾自喜的同时,却越发地觉得自已失去了原有的温柔,日日暴躁起来了。并且训斥的次数多了,就没有效果了。教学和班级管理就会陷入狼狈状态,最后山穷水尽、弹尽粮绝、焦头拉烂额又不得善果。

  迷惘的同时,学校发了《心平气和的初三》,规定要读,听说其中有很多颇有借鉴意义的低年级课堂教学文章,于是就怀着学习的心态打开了这本书,我把读书后感触最深的几点与大家交流:

  一、走向平和

  1、音乐元素的加入。

  优美的音乐,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孩子的心灵导向宁静优雅。同时,也使他们对音乐有了鉴赏能力----吃过仙桃的人,是再也不会贪恋烂桃的。这是薛老师的一段话,每天让初三的孩子听音乐,静静地趴在桌上,慢慢地,让很闹的孩子终于能坐得住,能静下来,对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大有帮助。

  2、秩序从安静训练开始。

  初三刚入学的常规教育很重要,当我面对初三孩子的时候,希望他们急速地成长起来,恨不得今天上学明天就学会了怎样学习。但是开学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时间长了,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适应了小学的生活。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家长和老师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和孩子说话。

  3、适当且平和的惩戒。

  看云非常重视惩戒的方式与分寸,年幼的孩子们也准确地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老师罚我们站就是喜欢我们。要不然的话,我们就会学坏,成为坏孩子。下面是看云与家长的谈话:已经处理过了,你不要听见孩子们的报告跟着虚张声势。没什么的,该让你知道的事情我会告诉你,像这样的小事情,教师已经即时惩戒过的,你最好装作不知道。被严密看管和双重监视的感觉,是很让孩子沮丧的。只能抵消我的教育效果。

  二、读书品味

  大量地、高品位地读;自由地、诚实地抒写;勇敢地、大胆地思考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的、越来越坚定的语文学习之道。这也是薛瑞萍老师的一句话。薛老师在安徽合肥的一座小学任教,是一个爱读书又爱教书的普通教师。因为爱孩子而做教师,因为爱读书而教孩子读书。感动于她的每天大声朗读一小时,惊奇于他们那群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薛瑞萍老师认为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因此,读书要从娃娃抓起。当孩子们刚学习完拼音,薛老师带领她的一群孩子和家长,坚持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开始了每日一句的日记练习。让他们尽早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刚开始要求学生一天一篇儿歌的阅读量,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优秀的学生已达到每日流畅朗读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水平。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读好书。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水平也能随之提高。我想这是值得我们强烈借鉴的。良好的语感,对于个人来说,不仅有利于文学修养的培植,也可以让他从谈吐到内心变得温煦优雅。

  三、结友家长

  学校教育只是鸟的一只翅膀,如果离开家庭的有效支持,那这只鸟将永不会真正飞上蓝天。引领家长走进孩子的学校生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在薛老师的叙述中,有大量的与家长对话的内容。有的,是电话的记录;有的,是面对面的交流,有的,是网上的跟帖。而最让人不忘在这本书中,我认为最精彩的是薛老师在一学期内给家长写的二十几封信的是告家长书的做法。按薛老师的说法是给家长的信。每周一封,情真意切。21周,写了21封信。信中有对学生知识点的强调,有让家长在家辅导时突出的重点,有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指导,有近期班级及学校工作布置。这些信是一名老师对家庭教育作用的延伸,并是老师与家庭沟通艺术的直接证明。其中,大量的对学生的肯定,学生优秀的表现,如背诵好的人名,写话好的语句及人名,考试好的人名等等,这无形中是对学生家长的一次鞭策。所以,21封信,涉及到学校,班级工作的所有方面,这远比口头的说教更有效,不要问,跟着我来就行,多好。

  同时她还要求家长都能写回信,互相交流,薛老师从中认识到孩子的心理状态,不断地调配孩子有效地学习。二十一封信,就是二十一次真情对话,不仅真正调动了家长的力量,也充分展示了薛老师的睿智。

  教育是润物无声的美丽缓慢的事业;从容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心态。这本书告诉我:学会从容,心平气和。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