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不乏完美主义者,而其本身也就追求完美。不愿委曲求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而如今,人们对追求完美主义却是产生了质疑,认为人一生中时光短浅,不可能有那么好的机缘可以与完美期然相遇。因此不再执迷,安慰自己:别人何尝不是和自己一样呢?也正是因为如此,形成了现在这种社会氛围。
父母为使自己脸面添彩而对子女严加管教;学生为使升学不辞辛劳;商人为谋求利益绞尽脑汁;公司为稳固事业不惜代价,有勇有谋。
一切皆是为了利益,何时,我们变得不再张狂?何时,我们变得畏首畏尾?何时,我们甘愿委屈自己,栖身于花前酒下?甚至何时,我们背叛了曾经的自己?何时,失去了自我?
我们主张乐观,殊不知,这只是面对强敌一个滑稽的借口。我们总认为环境改变人,人适应环境更好发展,殊不知,人也可以创造环境。
我国一代文人鲁迅,在黑暗阴沉,充满血腥气味的环境下,用一支马良的神笔,为生活在阴霾下不见天日的中国人指引了光辉的路。他!创造了一个空前的振奋人心的环境。不是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么?身为华夏儿女,我们难道不应该追求完美?不应该活得更好么?这是一个进步的时代。
其实世上本没有完美主义,只是完美主义者追求了完美主义,才有完美主义的问世。正如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难道时隔多年后,我们要让完美主义成为一种过去的文化遗产吗?我想不是的。
十四、五岁的青年,身上总带着张狂的气息,而随时间的磨砺,磨平了那棱角,用来铺垫幕布下那阴暗潮湿的深渊。张狂,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活力,我们应在社会的历练中,增添一抹稳重,来达到与张狂的平衡,做到钢中以柔,然后走完完美主义的旅程。
这便是人生的财富与真知。
初三:墨卉
说起玩,更多的记忆是在童年。不因别的,只因为那时的玩才是纯粹的快乐,而不是从冷冰冰的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里得到的快乐。
小的时候没有手表。早晨起来,上学之前,我会用圆珠笔在手臂上先画一块手表,再画上表盘,表针,刻度,甚至表链都有。然后就写一个几点,画一个几点。画完我就会往学校走,背一个书包,不知为什么我就走着走着神经质一样停下来,撸起袖子瞧一眼几点钟,可那分明就是我画的,摇摇头,便继续往前走。
来到学校。
上课,叮铃铃。下课,叮铃铃。上课。下课。几个来回之后,放学了啦!!!
砰,砰,砰没几下,学校工地旁的沙堆就被土匪一般的我们占领了,你一个山头,我一个山头。占山为王后,就开始基础工程建设了。先用手在沙面上画一个圈,然后开始沿竖直方向一点点地把圈挖空,待圈里基本挖空,就要沿着水平方向挖出一条条地道来,好些时候,是有两个人同时开工,但是这样的话危险程度会大大加深,原因请参考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工程。当中最危险的莫过于两条地道相交的时候,稍微出现一点偏差,两条地道就会相继崩塌,更有甚者,全军覆没。虽然很容易前功尽弃,但站在挖好的沙堆上,像国王一样傲视大地,心就像浸在蜜里一般,有一种飞飞走的感觉。
没有物质的玩一样精彩。
初三:黄惠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