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读到的陶星故事时候,心里不禁涌起了极大的波动:一个"90后"的学生在学校里是名列前茅,可是家里却是一贫如洗:父亲在55岁时因癌症而在病床上离开了这个世界,而母亲却是一个患有痴呆的人,智力才有2、3岁,而且是个聋哑人,生气时就打自己的儿子。另外家里还有一个姐姐在湖南省岳阳县的一个工厂打工,陶星正是花季少年需要父母遮风挡雨的年龄,而湖南省岳阳县三中高二学生陶星却承担了该由一个大人来承担的责任
此后的三年里,照顾母亲的重任就压在了他身上,这位坚强、乐观的90后阳光少年开始了带着母亲求学的生涯。他起早贪黑,和母亲睡在一起,只要母亲一动,陶星便起来给母亲喂药,全部的家务都由陶星做
一个90后的学生竟然能为母亲做这么多,我们要为母亲做一点事情便向其索要钱,在我们眼里天大地大,父母应该是最大的,我们要对父母有很大的感恩,因为毕竟是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啊!!对我们的父母好一点吧!1
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教师都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有些学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把孩子扔在一边,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学习跟不上,有时我真的不忍心责备他们。想想自己的孩子每晚几乎都在自己的看护下做作业,再想想他们,我们作为教师的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他们呢?教育本来就要用爱去浇灌,心与心交融才能回报以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