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蝶是花的精魂,是花前世不灭的思念,来寻找今生的誓言。我认为花是蝶的守望者。而祖国的大好河山则是中华魂的守望者。
乌江,项羽
乌江水失去了往日的宁静,此时此刻正在低声地咆哮着,如同铮铮作响的兵器。刘邦的军队在步步逼近,马蹄声,兵器的碰撞声隐约可闻。项羽看看乌江,长叹一口气。躺在身边的虞姬凄美无比,流着血的粉颈像开了一朵火红的玫瑰。
乌江流泪了,江东父老流泪了,霸王的心也流泪了。霸王宁肯死也不肯苟活,死得轰轰烈烈。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霸王死前留下的。乌江至今还在守望着霸王项羽,守望着他这番豪言壮语。
(二)锡山,阿炳
社会的动荡不安与阿炳脸上的平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阿炳拄着小竹棍,戴着墨镜走在当时那个风雨飘摇,狼烟四起的尘世中。
来到锡山,阿炳停下了脚步,双目失明但心还未死,呼吸着锡山清新的空气,阿炳坐下来,坐在山中的小石凳上,将饱经沧桑的二胡从背上取下来,陶醉在《二泉映月》行云流水,空灵清幽的意境中。锡山也被陶醉了
阿炳走了,锡山还在。锡山在守望,守望着孤独的阿炳,守望着《二泉映月》。
(三)黄河,李白
李白一袭白衣站在黄河边,吟唱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喝着玉液琼浆,回想起在朝廷上的不得志,大叫道安能使我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的开心颜!面对着奔腾豪放的黄河水,他写下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壮语。传说李白正式在此时编写了著名的《李太白文集》。九曲黄河见证了诗仙李白,见证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李白是如何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
九曲黄河在守望着,守望着我本楚狂人的李白。
看到刘铁芳《守望教育》第二辑的标题是我在,故我说。我马上联想到了这样一句我思,故我在。?阅读,是一种与书中人物心灵对话的过程,多读书,可以充实我们的心灵。有人把阅读经典名著比作与伟大的哲人对话,阅读一百本好书,就是和一百个有思想的人对话。这种深层阅读中的思考,更能体现出人存在的价值。
在这方面,美国的教育值得借鉴。有个老师布置给初三孩子的任务是作一个关于蓝鲸的研究,要求孩子自己跑图书馆找参考资料,而且参考资料要来源于不同的地方。还要求研究论文至少要有三个问题,要写满两页纸。(详见黄全愈著《素质教育在美国》164页)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不仅培养了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而且在搜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略读、浏览的能力。因此,在学生刚开始课外阅读时,放任自由是比较合适的办法,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卡通笑话,全凭学生喜欢,当学生逐渐觉得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和生命的需要时,老师再适当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刊并提出读书要求,先放后收,让学生一个适应过渡期,有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因此,在保证课外阅读数量的基础上,也要保证其阅读的质量。在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要求不能太高。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必须在质量上和深度上下功夫,要指导学生学会真正的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能驾驭语言文字。我们要教会学生阅读的艺术:(1)读书贵精不贵多,与其匆匆博览百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要求学生读书要通读精读,读有所悟;(2)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读书多而不思考,头脑就会因膨胀而受到压抑,弊多利少;只有思考和消化书上的知识,才能发挥书的作用,给人头脑以健康和活力。
而我们自己,不单单为考试、写论文而读书,让我们的孩子不仅仅为考个好分数和写作得到好成绩而阅读。让我们为多种成一些充满人文精神的各色各样的树,形成充满生机的原生态森林而阅读吧!
你有你的梦,我有我的梦。有梦想才会有美好的未来,才会有追求的动力。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是梦想,想拥有一张新书桌也是梦想。大梦想有大梦想的价值,小梦想有小梦想的意义。没有梦想的人生贫乏,没有梦想的人就永远停留在原处,拥有梦想的人生充实,守望梦想就是守望未来和希望,心若在,梦就在。人天真是拥有的梦想是单纯的,只是你心中所期望的未来的雏形,成熟时拥有的梦想是伟大的,它不同于理想,只是一种心灵的呼唤,是一个期望去成为的模样,即使达不到,它也给了我们奔跑的动力,让我们热爱生活,悲观的人会沉溺在达不到他的失落中,而乐观的人则会看清现实,守望梦想且继续前行,梦想,是了望塔,是肩上蝶,是启明星,是生命的意义,是生命的指南针,我的梦想,是不管多久以后,身在何处,能时刻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跟着自己的内心走,从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去爱,去看潮起潮落,去倾听花开花谢。梦想有什么意义呢?想过这个问题但毫无疑问它是我前进的动力,我的梦想就是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学习是我们现在必须的任务,然而在其中得到快乐,才是最重要的,没有快乐,学习也只是枯燥无味的苦工。在我心中,快乐大于一切。这个梦想也许难以坚持,但现在,我不会放弃。让我们共同守望梦想,共同实现梦想,共同见证梦想之果的花开花落。
初三:金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