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杂志上读了一篇文章《瑞恩的井》。文章讲述的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孩子能喝上洁净的水的梦想,额外帮家里做家务来攒钱造井,他的事迹感动了身边的很多人。终于,瑞恩的井建成了。读完本文后,感触最深的就是一个六岁的孩子竟有这样的同情心。
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同情行为是社会里一种非常重要的美德,若社会里没有同情,尔虞我诈,人人自利,社会也不成社会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觉得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同情心也是很有必要的。去年我们的学生进行过一次募捐活动。当时班里的孩子都曾捐过旧书或者报纸,有的孩子甚至把自己心爱的图书也捐了出来。当时我在班里曾举行过一次班会,题目是《我们如何募捐》,当时学生们的反应很强烈,有很多学生的发言很令人感动,但仅是一次班会没有后续的教育,可能也不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痕迹。
我们现在对孩子同情心和责任心方面的教育似乎有些缺失。我们的孩子也能和小瑞恩一样在听完一个故事后能对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同情,进而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吗?我想大部分孩子可能不会,因为他们没有时间或者是机会去思考这样的事情。我想这是家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失职,而这样的事情不正是为孩子编织有意义的生活吗?
明天的班会课上,我将把非洲小孩喝不上干净水的事情讲给班里的孩子听听,看看我们的学生会不会和瑞恩一样?如果不会,我将开始对学生进行同情心和责任心的教育。如果学生也像帮非洲孩子建一口井,那么她的钱从哪里来?他会和瑞恩一样通过额外干家务或者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吗?我不敢想象,我们的教育和国外相比,真的存在很多问题。写到这里,更加敬佩那个六岁的加拿大小男孩瑞恩。
《瑞恩的井》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小男孩瑞恩为非洲人民做奉献的故事。
瑞恩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有一天,老师给他讲述了非洲的生活状况,以及怎样可以帮助他们。瑞恩听了老师的话,决定给非洲的人打井,但妈妈说要自己挣钱,瑞恩决定每天都干活挣钱。当别人玩的时候,休息的时候,瑞恩都在努力地干活。周围的人被瑞恩的精神打动了,都尽力帮助他。瑞恩终于攒够了70元钱,但这远远不够,瑞恩没有放弃,他开始继续努力,瑞恩的行为感动了许多人,他的事被刊登上报纸,人们不断给瑞恩寄支票,两个月后,瑞恩终于筹到了7000美元,五年后,瑞恩的井基金会成立。为非洲的8个国家打了70多口井。
读了这个故事,我非常羡慕他为非洲的小朋友打了那么多口井,为别人无私地奉献,成为了十大少年英雄中的一员,这种大爱无私,乐于助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将来也一定要像瑞恩一样无私奉献,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题记
嗒嗒嗒随着一阵清脆的脚步声,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走进了教室。走到正中央,脚步声戛然而止。有些同学一边盯着她,一遍窃窃私语。她抬起头来,我看到了她的眼睛:在红框眼镜下的眼睛,不大,但却炯炯发亮,她用锐利的目光环视了教室一圈。就像一把锐利的钢刀,顿时,全班鸦雀无声,我也急忙低下了头,再不敢看那眼睛。
她那位年轻的女教师,便是我们初三新的女教师。我本以为她会先进行自我介绍,但却不然。她清了清嗓子,便开始向我们讲中考需要在考数学时注意的问题。她的声音高亢而不震耳,急速却不模糊。如同啄木鸟不停地啄树声,不轻、不重、不缓、不急,但却条条理理,一丝都不杂乱无章。这每一声的啄树声,都如一个极重要的警示,深深的刻在了每一位同学的心中。
几条警示讲完,照常来说,应是一场切切私语的风暴。可却奇怪,第一次,每一位同学都用求知的目光望着她。那一刻,她那娇弱的身躯在我的眼中却无比高大。
她很会节约时间。第一节课,她便运用了剩余的时间去讲新课。讲到一个知识点,她停下激昂的声音,微微一顿,三步作两步走上讲台,用纤细的手,拿起雪白的粉笔,挥动手腕,与黑板相融。顿时,便流泻出一片草书大小楷的优美字体。我惊呆了,这不只是讲课,更是一场绝妙的视觉盛宴。
她低下头去,稍一沉思,又迅速抬起头来,拿起彩色的粉笔,略一欠身,标下一个鲜明的重点符号,嘴里更在急切的喃喃着:注意!我怀疑她是否已经用了一个暑假去参透我们,曾经我们都没有注意过的一个细节,却排山倒海的向我们袭来。看着她那早已皱起的眉头,我的心中一时间也像压了块巨石,沉甸甸的,不经意也皱起了眉头。
铃声像一个无情的裁决者,将这堂智慧、谨慎、优美集于一身的视觉、听觉盛宴无任何分说的打断。我回过神来,才发现,全班同学的眼神中,都多了一种不由分说的崇敬。
从此,我注意起了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她的笑容,成为了我前进的动力。在她的带领下,我这个一直被称为马大哈的人,竟也一步一步的跟随着她,走向智慧,走向谨慎
山西太原清徐县清徐县县城第二中学初三:侯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