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初三

关于浅谈法治的作文

《关于浅谈法治的作文》【第一篇】

  以法治国乃战国思想家韩非子的主张,韩非子是法家代表,生活年代距今约3000年,算得上是我国法治社会的开山鼻祖,其思想内蕴深远。从战国到现代中国,都离不开以法治国。

  法治自古以来便是各朝统治者治理国家的一大法宝。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什么顺其自然、兼爱非攻、仁义礼智信铺天盖地。各国统治者都有其偏好,但最后只有因商鞅变法强大起来的秦国灭六国、大统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国家。由此可见,仁并不能治国,只有法治才能使国家强大起来。多数人知道,明朝后期,女真族崛起,其部落首领努尔哈赤英勇善战,夺取明朝辽东七十余城。但多数人也知道,清军入关,接替明朝,并非努尔哈赤所为,而是顺治帝。原因很简单,努尔哈赤的确很能打,但他没有政治头脑,没有建立一个有健全法制和社会体系的国家,没有社会生产力。所以终究只能像强盗一样,抢了东西就走;东西不够了,再去抢。而顺治帝能入关,得拜他父亲皇太极所赐。皇太极在入关前就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有健全的法律,经济得以发展,最后到顺治帝,国力强盛,得以一统中原。所以,只有一个国家拥有健全的国家体系和法律,才能取得飞跃性的发展。

  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更是以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典范,它充分顾及到人民的利益,而对于社会上的一些特殊群体:妇女、小孩、老人、残疾人法律更是给予了特殊的保护。就拿我们初中生来说吧,现在我们能在教室中津津有味地听老师讲课,在旅游景点能够以半价、甚至更低价格游览名胜,就连贫困的孩子也能上得起小学、初中都是法律的馈赠。因为我们还未成年,还属于生命的开始阶段,国家为了保护我们,特意设置了特别的法律。要知道,国家的未来就是我们的呀!试想,要是没有这些法律,我们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保护,那国家、民族的未来又何处去寻呢?由此看来,法律须尽可能的保护人们的利益。所以,法治很重要,而依法治国也就更加必要了。

  中国上下五千年,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各个阶段,而各个阶段的法治,自然也有所不同。奴隶社会有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律,封建社会有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律,民国有君主立宪制到了现在,便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了。纵观历史,各个时期的法治皆与当时的社会情况,人民需求相适应。如奴隶社会,那时人们的觉悟还比较低,觉得人分三六九等,有贵贱之分。所以奴隶制便应景而生。现在看来,奴隶制自然是弊端横生,但你在那时跟人们说马列主义,他们听得懂吗?

  无规不成方圆,治国亦是如此。只有有了真正符合人民的需求,与其社会实情相适应的法律,国家才能富强,社会才会发展。而法治的重要性正是如此。

初三:陈雨晖

《关于浅谈网络小说与经典名著的作文》【第二篇】

  我自认为我读过的书少,不比有些人才富五车,可侃侃而谈。今日就我个人观点谈谈对当下流行的网络小说和经典名着的利弊谈谈自己的看法。我想这篇文章主要是给对网络小说有一定了解和兴趣的人看的。且限于自身局限性,说得不好之处望见谅。

  首先我要说明我是看武侠小说启蒙的,所以侠肝义胆、万丈豪情是我性格内里的基调,加上家族成员也多是直爽简单的性格,所以我自小就认为人之本性应是淳朴善良、爱憎分明的。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络小说却刷新了我的观念。且说我是零八或零九年时开始在网上阅读小说的,一开始是在贴吧,后来也加入了阅读起点网站小说的大流。一开始人们的言论与思想还是较为纯真的,加上自己年幼,单单就觉得看小说其实是一件很开心很有用的事,可以练习眼力和文笔,多好呀!但是现在我却对网络小说有些避之不及了。现下流行的网络小说大概有玄幻、修真、灵异、言情,灵异方面我且不谈,而玄幻和修真也差不多是一个打怪升级谈恋爱收小弟最后君临天下的路子,归位一类谈。言情在市面上的书籍大多是青春少女看的情仇纠葛,不过我在晋江网上看的大多是十分理智的言情小说。为了叙述方便,我将起点网上的热血小说归为一类,称起点文,晋江言情(含耽美)小说,称为晋江文。

  起点文多是男性阅读的,因为它满含豪情壮志、热血滚烫、逆天逆命、万里征战、开天辟地,间含无数美女投怀送抱、结交各式各样的兄弟朋友,背景宏大场面绚烂,实在是人一生最极致的享受啊!而晋江文多是女性写就,她们并不全是柔柔弱弱只会写谈情说爱的女子,不少作者理性且谨慎,也并非不看过起点文,但是却对起点文中的弊病譬如千篇一律的男主必定与许多女性搞暧昧、总是有逆天般的运气、天材地宝功法绝学奇境灵师,都是主角的。主角永远是对的,主角小分队是团结一心的,而敌人是无理的可恶的、内部相互倾扎的表示很不屑。故她们的作品较起点文较为清寡平淡,言辞之间十分理智,绝对的正义与邪恶是不存在的,也不大会让主角过分自大。

  当然晋江的女性心思纤细间也各有不同,导致作品风格、思想内容都是不一而同的,有些在情怨描写之间过于夸张以致矫情肉麻,心底一番纠葛读来让人寒意悄生、不解其意。有一些作者的心机自然是很深沉的,尔虞我诈、利益之争、亲情友情爱情等的背叛,赤裸裸地见诸笔端,也不知是不是继承了鲁迅的衣钵,可又不免将人的思想与情感黑暗化了,其实现实中哪里有必要想这么多呢!轻松搞笑的文章是有的,但是有时在我看来又多无可嚼之处,要么流于浅薄、要么太过欢脱、若是恰到好处的滋味也尚可一观,但是何必总是看这些东西呢。最后讲一讲市面上的言情小说,我是不爱看的,因为总觉得文字之间充斥着泛滥的情感,就像季羡林先生讲的:情感多于需要。不仅无缘无故的别有忧愁暗恨生,一些文章简直就是腻歪,若我捧着这些个玻璃心,不说出门半天就得折回家抱头闷哭一场,面对我老妈她也会一巴掌扇过来,吃好喝好让人服侍好,你还嫌个啥?

  要觅一篇结构布局巧妙、人生道理丰富且积极健康、文笔优美的网络小说可难如捞针了,尤其是在近些年来网络飞速发展的阶段。我发现现在网上常常因为各种观点一片错杂,相互对立而产生冲突的遍地都是,然后口诛笔伐,骂人毫不忌口,缺乏理性与文明,偏激冲动到处都是,人心躁动的风气在网络中迅速蔓延,而后越来越多的纷杂就此产生。张目之间暴戾乖张、批判一切、愤世嫉俗的气息和粗俗言辞溢满眼眶,令人蹙眉无语,内心起伏不平。越来越多的小说因为作者心境浮躁而言辞跳跃,人类正常的情感不得很好的体现在作品中,而往往这样的作品文笔也不会太优美香馨,因而这种文章也即所谓糟粕了,读来害多益少,全不可观。因为网络小说大多是快餐式阅读,所以若是看多了,即使当作消遣也会因为太多的情仇恩怨一下压在心头而使人心头难净。

  起点小说热血却有时带有膨胀的优越和叛逆精神,晋江文理智平淡却在文笔、气势、场面上略差一筹(不是全部,有很多大大文笔高超),其中各有其优缺点,一个读来爽快让人斗志昂扬,一个更含现实与智慧,一个有时会剑走偏锋,一个有时会压抑心灵。取其中庸之道,即应读经典文学了。经典是前人的巅峰之作,是贴合现实、在现实的基础上衍生的作品,其中自有常人最真最纯的情感,不会无缘无故驳斥一切,也不会无缘无故生出莫名其妙的腻歪情感,有的是人的骨气、人的勇气、人的追求美好的斗争精神和对无理取闹的社会现象的批判。古今中外,无论是开拓者的一路高歌或是隐者的淡然洒脱都让人赞颂,是因为他们都在追求心中的美好,而不是悲观失意,随波逐流。经典名着中有一股伟大的气韵,为人输送信心和动力,鼓励我们更加勇敢地面对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无论是朝日辉生、清风淡酒,还是鸟儿展翅长空、花朵浸透血泪而盛放,都是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生。

  品读名着,犹如掬一捧清泉、啜一口香茶、饮一杯醇酒,万语过心中,不着丝痕,犹春风化雨滋长你的灵魂、你的学识、你的智慧、你的情操。虽是平淡,却比之精神的鸦片刺激大脑神经却令你茫然无所获的作品好上太多。故虽然网络小说对于我有一种奇怪的吸引力,现在我却要决心与它划好界限了,做些高雅的事,譬如寻一方净土排开他念诵读名着、做笔记摘抄、练字唱歌,若能学琴更是人生妙事回归本质的生活,享受分秒间的深邃悠远,当是人生一大境地。

  生活好比珠贝,历尽颠簸打磨、喧扰嘈杂才能孕育一颗光华动人的珍珠,洗尽铅华方能映射最美的情感。

  诸位如果领会了我的意图,就把这篇唠唠叨叨的文章忘了吧,前去追寻属于你自己的人生和快乐。

初三:刘洁慧

《关于浅谈乡愁的作文》【第三篇】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书写乡愁,自古以来都是众多文人墨客的千古话题,同时也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而其中,关于乡愁的诗词作品就有余光中的《乡愁四韵》、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席慕蓉的《乡愁》、朦胧诗代表人之一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等佳作。近些年来,国内一些纯文学作品兴起了一股股针对爱国思乡的热浪,而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却在似如烟海茫茫的文学界中脱影而出。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曾任台湾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老的作品的风格极不统一,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歌,一般多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是表现得很细腻而柔婉。着有诗歌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于种。很多读者知道余光中这个名字,便是因为这首着名的《乡愁》,因此很多时候余老也被称作乡愁诗人。

  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这首不到100来字的抒情诗,却借助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些具体事物,通过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实物化了,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深深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家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从作者少年时代乡愁的骨肉之情、青年时代乡愁的恋人之情、中年时代乡愁的生死之情、晚年时代乡愁的故国之情,乡愁的内涵和意境,随着自己成熟和时代的发展,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与升华!诗歌回环望复,音韵和谐优美、简练。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我在这头;有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量词:枚、张、方、湾。作者采用了这些艺术手段加强了此诗的音韵之美。而且诗人还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找到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些具体事物上,这样,诗人不至于无所依附。诗歌以情感为线索,诗词单纯、含蓄,美与丰富美于一体,不枝不蔓,意境悠远深邃,字里行间透露了作家余光中一生漂泊无依,在经历了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之后,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思想;真诚的希望台湾能早日回归祖国。

  回忆起上世纪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余老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似乎又在感念着当时的忧伤氛围。他说:随着日子的流逝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余光中说,这首诗歌是蛮写实的:小时侯上寄宿制学校,因为离家很远,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诗的前三节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节我想到了大陆这个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这句。

  在南京生活了近10年的余老,紫金山风光、夫子庙雅韵早已渗入他的血脉;抗战中辗转于重庆读书,嘉陵山水、巴山野风又一次将他浸润。我很庆辛自己在离开大陆时已经21岁。我受过传统《四书》、《无经》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学的熏陶,中华文化已植根与心中。余光中说,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很单薄的。

  当今台湾回归大陆是我们全体中国人与驻台同胞的一个最大愿望。《乡愁》是台湾同胞、更是全体中国人共有的思乡曲,随后,台湾歌手杨弦将余光中的《乡愁》、《乡愁四韵》、《民歌》等八首诗谱曲传唱,并为大陆同胞所喜爱。余光中说:给《乡愁四韵》和《乡愁》谱曲的音乐家不下半打,80多岁的王洛宾谱曲后曾自己边舞边唱,十分感人。

  也许诗人余老的心情我懂得,这种与祖国故乡的隔阂,是无法逾越的,但作为一个文化人或者诗人,最后我只想用诗人余老说过的一句话体现,诗比人先回乡,该是诗人最大的安慰。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