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太阳总是落得很早。还不到五点,天边的云彩就晕上了暖暖的金色。轻车熟路地爬到山顶。一颗有了年头的老树静静地立着,夕阳下的背景出奇得和谐,让我有那么一瞬以为它就是生在夕阳中的。其实这棵树于我并不陌生。许许多多个黄昏,我就是这样靠在凹凸有致的树干上,等待夕阳以万年不变的静默姿态给予万物遥远的安慰,然后连同那些爱与恨、对与错,连同时光一起,不可逆地沉没在我们永远无法预知的深处。
我不喜欢为了回忆而回忆。我想真正想要留住的东西,早在我们遗忘之前就应该已经深深烙印在我们的生命里。这样的回忆,再相逢时才会有似曾相识的默契。比如这棵树。我高兴地发现自己还能清晰地回忆起曾经在树下的每一个细节。那些个唯唯诺诺懵懵懂懂的年纪,那些个随着夕阳逝去的黄昏,像这山顶上吹过的晚风,带着夕阳的余温,把一抹抹鲜艳明亮的色彩,丝丝入扣地描画在我们心里。这晚风,不知是和进了多少青涩明媚的回忆,才变得这样温润醇厚呢。
天色近晚。山脚下鳞次栉比的房舍,几缕青烟不紧不慢地钻出来,淡淡的线条如同时光流逝。我看那条条幻灭的青色一点点被吸入天空,又一丝丝渗进那淡淡的金色,直到天空完全被染成钴蓝,太阳的轮廓逐渐消失在远处的青山下。几颗星星高高挂在颜色越来越深的丝绒幕布上。辽远的天空以一种苍茫的姿态拥抱大地。
下山的路上,遇到了饭后散步的人。一只金色的拉布拉多犬以不同寻常的热情不停地往我身上扑。我很没有形象地大声笑。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那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在我放声大笑的那一刻,我心里确确实实感到一种不知名的感恩。这些夕阳中走出来的人和事,永远以他们特有的自在方式生活着。即使知道自己每时每刻都在以时光流逝的速度衰老,还是愿意不慌不忙地陪夕阳画好每一朵云彩。
我想,生命就像这天边丝丝幻灭的光线,脆弱易逝。但正因了这许许多多零碎在风中真切的感恩,我们才得以微小的姿态,风姿绰约地活着。
初三:暮色尽头
《培根随笔》,可谓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字字珠玑,是培根生活的结晶,是人生的智慧之作。它虽是随笔,篇幅几乎都不长,但每一篇都凝聚着作者对于人生、哲学、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的认知与思考。
这本书,呈现给你的,是多少精辟的哲理!潜移默化中,你会从中逐渐领悟到这些老练锐利的文字的振聋发聩的力量。而这些文字之所以会具有这种力量,我想,这与《培根随笔》的作者弗朗西斯培根四十多年的宦海沉浮有着密切的联系。弗朗西斯培根出生于位高权重的官宦之家,他聪慧而富有才华,被伊丽莎白女王称为朕的小掌玺大臣,他十二岁就上了剑桥大学,但父亲早逝,又是次子,所得的遗产并不多。弗朗西斯培根自立谋生,成为律师,经历几次沉浮成为朝廷重臣,却又牵连因一桩受贿案而罢官为民。培根一波三折的经历,为他写《培根随笔》奠定了丰富的社会认知经验与人生阅历,但同时也不难看出,封建时代英国王朝所统治时期思想文明的日渐落后,而培根正是对于时代新思想文化热潮所提出的革新观点。
这其中,也有培根对于人的性格、行为所提出的建议。譬如《谈报复》,但有人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你是不是会报复呢?培根认为,报复是一种野道,人性越是趋之若鹜,法律就越应将其铲除,道理确实如此。当你的仇恨埋藏在心里越久越深,仇恨越会吞,噬你的心灵,但你的心中却不会认为自己的仇恨有什么错,会给他人带来如何之深的伤害,那么,我们为何不放下这不可挽回的令人耿耿于怀、心痛不堪的仇恨,去宽恕他人?宽恕别人的过失,便是自己的荣耀。若干年后,回首这岁月的往事,你不会因为报复而无奈、悔恨亦或是怅惘,宽恕了,氤氲心头的,只会剩下缕缕的感动与安慰。
在相似的人生追求与轨迹下,很多的灵魂都在迷失,在彷徨,在苦闷。阅读《培根随笔》,可以让我们的心静下来思考。《谈厄运》教给我们厄运可以造就坚韧,培育美德,使人的意志愈加坚强,在厄运过后总会有春风十里;《谈父母与子女》则启示我们父母对于子女的溺爱会加剧自己的不幸,同时也会影响子女之间的和睦,加剧勾心斗角;《谈花销》则使我们懂得如何去花销
《培根随笔》使我们在时光荏苒中,懂得了成长,懂得了人生。当你的心累了、伤了、乱了,不妨畅游在这本书当中,放飞心灵,同时亦在品味道理。细腻之处,如明亮璀璨、馨香流转
初三:薛嘉雯
品格即命运《培养品格》读后感
利用假期时间能静心地读一本书,实在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培养品格》一书慢慢读来,丝毫不觉得枯燥,相反,越往下读,越觉得这是一本好书。记得刚工作时经常听到说,学习第一要学会做人,第二才是学会学习。我想所谓的学会做人,也就是要做一个有高尚品格的人。我们教育者,不管教什么,首先我们都应该教育学生做一个有品格的人。
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斯蒂芬.柯维有一句名言:思想决定行为,行为渐成习惯,习惯塑造品格,品格决定命运。我们试图要学生明白:不要总是抱怨命运,真正决定你的命运的是你的品格和思想。书中也提到了十种基本的品质:智慧、公正、坚忍不拔、自我控制、爱、积极的态度、努力工作、正直、感激、谦逊。这些优秀的品格引导人们走向成功之路,又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引导人们从漫漫长夜走向光明的未来。优秀品格于人生之重要不言而喻,所以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一言以蔽之:品格即命运。
品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不变的。优秀的品格,可以培养,可以树立,可以锻造,并且这种锻造大多不是在波澜壮阔的运动中,不是在惊天动地的事业里,也并非在崇高伟大的实践中,而是在平凡的生活里,寻常的交往中,甚至是索然寡味的日子里。从日常生活一些司空见惯的小事中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格,朱德军长的一件小事,令挑米的红军将士肃然起敬,车夫的一件小事,使其形象在鲁迅先生心中马上高大起来,所以平淡的小事,习以为常的言行,都会成为培植人的生命亮点的因子,决不可有半点忽视,忽视了它,就是忽视了习惯,忽视了品格,忽视了生命。果真忽视了它,不管你的理想是多么远大,志向是多么崇高,你都不会登上可饱览无限风光的顶峰。上海市曾倡导市民要做可爱的上海人,要求做到七要,即要尊重每个人,要按规则办事,要尽心做好每件事,要说到做到,要微笑待人,要学会勤俭生活,要时刻准备帮助别人。在现实中,一个可爱的人,会有什么追求,有什么作为,有什么人生,大家可想而知,所以上海没有直接倡议上海市民做什么有远大抱负的人,有伟大作为的人,有非凡才能的人,他们倡议的这些,都非常简单,但真正做到又是多么不容易。
孩子的成长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因此培养品格离不开家庭、学校、社区。书中介绍了如何培养品格家庭、品格学校以及品格社区。例举了大量事例,介绍了一些可以实施的培养方法。比如让学生进行品格访谈、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品格、设定日常目标、制作目标带等等,都是一些有创意的、可行的好方法。
作为教师,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有高尚品格的人,才能教育学生成为有品格的人,品格教育,应该落实到平时的点滴中。有好品格,才有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