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初三

关于麦海漫游录的作文

《关于麦海漫游录的作文》【第一篇】

  农村有句谚语说: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这不,我刚睡醒,准备去麦田看景,那令我烦躁一夜的声音又从屋后的池塘传出,在我的耳根萦绕。呱呱呱好像是让我带他一起去。嘻嘻,我才不呢!他又急切的叫唤着,我也懒得理会,心里得意的想着:这就是吵我睡觉的下场。然后头也不回的冲出我的歆慕小屋。

  绿的树,绿的水,绿的苗,天地之间仿佛就只有这一种颜色,却不出现的多么单调。因为,它代表着生的希望,代表着大自然勃勃生机的开始。一阵微风拂过,麦苗摇曳着她不堪一握的腰肢,水中微波荡漾,掀起层层浪。

  我小心的走在田更上,漫步在碧绿广阔的麦海中,心中的激情难以演言表。深吸一口气,尽是大自然的气息;侧耳倾听着,唯有悠远的宁静。忽然,远处的一声蛙鸣,打破了这静悄悄的世界。继而,一声声蛙鸣从四面八方接踵而来,本死沉的世界活过来了。我聆听着这无序又似乎蕴含着某种规律的演奏,此刻,我觉得这蛙声也不是多么讨厌,而且渐渐喜欢上了这独特的乐音。伴随着这一声声响,我徜徉在这绿色的海洋。

  随着时光的流逝,田中的麦苗逐渐长高、长壮,转眼间又将至五月。我侧卧床上,皎洁的月盘害羞的躲进了云层。蛙声不断,不知是否是去年的老友又重回故居。此时的蛙鸣声更盛了,似乎也在呼唤着我。想到此,嘴角不由露出一丝笑。我也不知为何而笑,也许是去年的那美丽的景,也可能是那一声声熟悉的蛙鸣。

  我睡了,不像去年那样因为蛙声的打扰而彻夜未眠,也许是心中的观念变了,这蛙声入耳也不再是烦人的噪声了,倒像是动听的催眠曲。

  心沉寂了,梦却复苏了。去年的美丽的景色,动听的音乐像放电影一般,在我的脑海中重播。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不过这梦比真实的更增一丝梦幻,更加一层朦胧,却更让人回味,更让人留恋。

 

初三:张正

《关于麦琪的礼物II的作文》【第二篇】

  五元二角。全在这儿了,这些钱是在老板那儿预支的二十美元,位作家用花去一大部分,现在只剩下五元二角了。

  吉姆在办公室内不停地踱着步,思考着在圣诞节这天要给德拉一个怎样的礼物。只有五元二角给德拉买礼物,他的德拉啊!他花费了多少幸福时光筹划着要送她一件可心的礼物,一件精致,珍奇,贵重的礼物至少应有点配得上德拉所有的东西才成啊。

  吉姆抬起手腕,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得过去了,但他却仍没有想到要给德拉买怎样的礼物。突然,他盯着自己的金表,眼睛一亮。他熟练地摘下金表,认真的把玩在手中。夕阳透过窗户照在吉姆的金表上,那缕金光仿佛要穿透吉姆那削廋的身子,他又快速的把金表戴在手腕上,披上那件旧大衣,飞奔下楼。

  吉姆跑到街对面那家当铺,气喘吁吁地对老板说:老板,我这儿有块祖传的金表,您看看可以当多少?三十美元。老板一边说,一边内行地抓起金表看。快给我钱!吉姆说。

  终于找到啦!那是专门为德拉制作的,绝非为别人。百老汇里,那摆在橱窗上的用纯玳瑁做的,边上镶着珠宝的全套发梳,其色彩正好同德拉的美发相匹配。德拉那次看见羡慕得要死,现在终于为她买到了。

  吉姆花去三十五美元买下了,就匆匆向家赶去!

  二十一中初三:王娅琪

《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的作文》【第三篇】

  暑假,我读了《麦田里的守望者》。

  正如其名,有一个17岁的男孩,厌恶世俗的纷纷扰扰,梦想有一个孩童的世界,没有城市的纷扰和成人的虚伪。

  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本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是他在纯真的妹妹身前发自内心的几句话,道出了他心里所想、心里所念。

  在如今社会中,现实与残酷将人们狠狠包围。许多满怀梦想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在城市的喧嚣中,逐渐的迷失自我、失去方向,曾经的梦想烟消云散,人性也被逐渐磨灭。

  我的姥姥生了三个女儿,大女儿是我妈妈,还有两个分别是我的二姨,三姨。

  我的表弟是我三姨的儿子,三姨在他五岁左右时便外出闯荡,过几年又把表弟接到了她有所成就的那座城市。但是,抚养我表弟的人,并不是三姨,而是二姨。二姨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只要不是触犯了她的底线,不管你怎样做,她都不会生气。正是这样,三姨才会借着她的性格将她利用让二姨给她带孩子。

  在表弟去大城市不久,我和妈妈也相继的跟了过去。于是我们一大家团聚,其乐融融。二姨待我很好,只是面子上做做而已,三姨却连面子上也不做。她先前去我老家,瞧见了那副土里土气的模样,假模假样的装出疼惜我的神情。在她怜惜的眼神里,我还看出了不屑。她带我去了县城,给我买了一套衣服让我穿上,我高兴的不得了,她就像成全了乞丐一顿饭似的笑笑。她带着我们去饭店吃饭,菜上来了,没尝几口,她就拿出文化人的娇气,说:亏这个饭店还是这个城里最好的,做的菜竟然这么难吃。

  后来三姨提出让我去她们那座大城市见见世面,妈妈也跟着去了。本来哥哥嫂嫂为了勤俭节约,与三姨二姨表弟共挤在两房一厅的房内,为了欢迎我和妈妈的到来,哥哥嫂嫂特意租了两房一厅的屋子,我们四人便搬了进去。在我们到了的那一天,哥哥嫂嫂给我和妈妈去超市买了上几百元的东西,嫂嫂更是礼貌的待着我和我妈妈。

  记得我们刚到大城市的时候,还没天亮,哥哥嫂嫂便等候在车站将我们接了回来。我们去拜访三姨的家,表弟还睡着没醒,三姨和二姨都才刚在我们的敲门声下醒来。表弟被三姨叫醒时,极其不耐烦。三姨把我和表弟拉在一起,一白一黄成了鲜明的对比,白的是他,黄的是我,三姨为此还乐了一下,说她照顾儿子得当。饭做好后,我好心的夹菜给表弟,他还嫌恶的将我骂了一句,把菜推了去。三姨并没有站出来为我圆场,而是笑着说她儿子不喜欢别人给他夹菜。好像城里人特有的优点似的。这件事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到大城市才不久,哥哥嫂嫂天天精心的照顾着我,为我买这买那,吃的水果数不胜数,使我原本焦黄的皮肤变得又白又水润。三姨看我时妒忌的眼神我记在心里。我原本发黄的头发,变得黝黑有光泽。我瘦如柴股的身子,也长了一些肉。三姨看在眼里,心里冒火他儿子只白没肉,瘦骨嶙峋。由此,她处处针对我,也叫她身边的人针对我。

  我和表弟打架,我打赢了他,他跑去告状,把责任全推在我身上。三姨和二姨合着说我,说我比表弟大,要我让着表弟。我打不赢表弟,我跑去告状,三姨和二姨眼里闪着儿子建功立业回来后的得意,也要我要有一个当姐姐的样子,不要和他斤斤计较。妈妈、哥哥、嫂子,只能在背地里安慰我。其实,我只大我表弟两岁。难道大的孩子生下来就注定要让着小的孩子?这就不得而知了。

  我的哥哥,给我买文具,我心疼他的钱让他少买点;表弟几天一次得缠着我哥哥,给他买这样那样的文具和玩具,就怕我哥哥少花一分钱。我看不过去就说一两句,表弟还毫不在意的说:他是应该的。

  有人欺负我表弟,表弟跑来告状,我二话不说,立马去帮忙打架。可是到了别人欺负我时,他反而还落井下石,站在对立的一边说我坏话。事情到了现在,我都没弄明白那些人为什么平白无故的要找表弟打架,而且是一群人。而我给表弟主持了公道之后,为什么那群人立刻转移了目标,将锋头指向我。

  过年时,哥哥和嫂子赶着回家结婚,妈妈也跟着回去主持婚礼,留下我一人在大城市。表弟得到了机会,狠狠地报复我。

  一天表弟引诱我打架,我和他打了起来。因为每次都是他先惹了我,我不去理他,他就越来越得意忘形的触犯我底线。直到我忍无可忍,他才达到目的的和我打架。

  我和表弟正在打架时,二姨恰巧朝这边走来,表弟赶紧躲在二姨后面说我欺负他,并把责任全推卸给我。只要是一个长眼的人,都知道是表弟欺负我。但是二姨像当妈妈一样的养了表弟这么多年,和自己的女儿待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都没和表弟待在一起的时间长。可想而知,就算我再怎么和二姨关系近,都比不过她和表弟的亲情。

  二姨护着表弟,不让我打他,我当时火冒三丈,一下子管不住自己的嘴,说二姨偏心表弟。就因为这么一句话,她对我大动肝火,咆哮着:你在说一遍!急不可耐的急急向前冲一步,并举起巴掌来瞪眼看着我。

  我大哭起来,再也不敢说话了。她一个大人,我怎么打得过她?就算我躲了过去,我自己一个人在家,没菜没饭,晚上又不敢一个人睡,所以,我无助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

  我向二姨身后望,表弟便探出了头,颇有得意的笑。每次在我委屈的时候,他总是在大人身前一副委屈像,到了大人身后,便笑嘻嘻的看着我。他的成就,靠心计得来的。我没能比得过他,我又怎么可能比得过他?两个阿姨一起过来针对我,我家里人又得靠着他们吃饭。所以,我忍了。

  事隔多年,我又回到了老家,搬到了小县城。每每想起到那里的一段时光,心就止不住的发寒。三姨见我搬回来,也就跟着表弟搬了回来,房与房相隔不到三十米。并和我读同一个学校。我还在给表弟主持着公道,他还是理所当然的享受着我的庇护,有时难免回过头来咬我一口。只是我没有再和他打了,因为他们搬来之后,我和妈妈搬到了离他们家隔着三条街的地方。他再也别想得到我理所应当的疼爱,再也别想伤我的心。

  现实就是这样,我也同《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一样,希望到一个只有孩子的世界中去,哦不孩子的世界里只能有天真无邪的,不能有像我表弟一样的小孩。那样的小孩,心智和大人的没什么两样,只是他人小鬼大而以。

初三:白妍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