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她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它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激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辉。这是2003年巴金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颁奖词。
这位自认为过得平凡但其实不平凡的老人于2005年辞世。但他给我们留下的是无数人心中的感动与敬仰。他为人类留下了千万字的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就是这样,他依然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做人,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他说:人的一生在2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付出这件事情值得每一个人去做,多为社会做一些事,社会就会因你而又增添了一丝光彩。汪国真也在他的小诗中这样写道:给予你了,我便不期望回报,如果付出就是为了有一天索取,那么我将变得多么渺小。
是的,多为别人做一些事情,让自己种的小苗,通过浇水、施肥、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开最鲜艳的花,结最饱满的果实。如果每一个人的生命都这样,世界将会多么美好!
山西省太原市第六十七中初三:张清
大书法家颜真卿曾经说过一句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是如果你年轻时不知读书的好处,等到你老的时候要读书时都迟了。所以,我认为开卷有益。开卷有益就是读书有好处。有啥好处呢?读书能增强人们大脑的知识;读书能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道理;读书能找到好词佳句,可以用在以后的作文上......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些话都能体现出开卷有益的好处,说明古人也认同开卷有益。读书必有益,因为书就像一个不会说话的老师。又如高尔基说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六年级:咏思
人们常说读书好,开卷便有益。可这益处是什么?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当你独处幽居之时,手中捧书而读则感心情大好,豁达明朗。这便是读书的第一点益处:怡情。读李清照,婉约之意便从诗句中盎然于胸;读辛弃疾,豪迈奔放犹如壮阔波澜击打心岸;读司马迁,源远流长好似眉山韵水渲染记忆;读鲁迅,妙言智语恰是世间百态荡气回肠。读则有感,感则有悟,悟则有益。所以说,读书足以怡情。
出色的辩才,往往都是好的读者。周恩来总理便是一位饱览诗书,贯通辨理的人才。面对外国记者的刁钻问题,他总能机智应对,化险为夷。正是因为他不断在书中学习,使得妙语连珠,令人折服。读可晓理,理可应对,对则有益。可见,读书足以傅彩。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便是自古人们都称论的。不读书,诸葛亮哪得晓天文知地理?不读书,毛主席怎么能掌握机理统领大局?不读书,杜甫可会写出脍炙人口、激荡人心的诗句?读书,不是唯一长才干的途径,却是最重要的。读便长才,才可判事,事于有益。可以说,读书足以长才。
开卷便有益,这益处有三点。这读书的好处,在日后的生活中会带给你微妙的变化。可不要书当用时方恨少,才觉开卷有益!
作者的话:
此为一篇议论文,文中观点取自培根《谈读书》中的句子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属于借观点论述。
字数将近600,是我的语文老师留给我们的作业,觉得还可以,希望能帮到大家,通篇除观点外都是我自己原创。
初三:巳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