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初二

关于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作文

《关于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作文》【第一篇】

  梦,一个简简单单的字眼,却承载了十三亿中华儿女的信念,饱含了十三亿中华儿女的希望与未来。

  中国梦,到底是什么?我曾经认真的思考过一番。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五十六种灿烂的文化历史。那么一个人口众多,文化强盛的国家,到底有着怎样的一个梦想呢?我想,那就是民族团结,振兴中华罢。

  谁说我们的衣物穿着中没有结合各个民族的特点?谁说我们的歌声里没有各个民族的旋律?谁说我们的佳肴中没有各个民族的特点?几乎每个汉族人民都有几个少数民族的朋友;几乎每个少数民族的人民也有几个汉族人民的朋友。我们的国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家庭,正是由于多种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特色才把我们祖国的大地装饰的如此美丽,才把我们祖国的蓝天渲染的如此清澈温暖。

  回顾历史,我们的国家曾经消沉过几百年,光辉过几千年,我想我们都不会忘记那些深深烙印在我们心里的耻辱1937年南京大屠杀,七七卢沟桥事变,1840年鸦片战争,1860年火烧圆明园,东亚病夫等;但同样我们也记得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记得周恩来总理十二三岁时那铿锵有力的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莫欺少年穷;几百年屈辱,几千年辉煌,莫忘中国梦。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五十六个民族的梦,是十三亿中华儿女的梦。中华民族一家亲,十三亿人同心共筑中国梦,那么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在未来的征程中,只要我们中华民族十三亿人团结一心,相信我们汇聚起来的力量足以让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仅仅在东方,也在全世界有了一个崭新,不可磨灭的地位。

  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正在我们的团结奋斗中不断靠近。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信念就有力量这是我们的中华民族毅然挺立走过几千年沧桑岁月的写照。

  我们每个人都如同一滴水,正是有了千千万万滴水的团结,才能共同汇聚成大海。

  埃菲尔铁塔不是一日建成的,同样的,实现我们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千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团结。在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旅途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义务与责任,让我们一起携手,共筑中国梦。

初二:心生

《关于中华名族一家亲的作文》【第二篇】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1949年10月1日这天,地球上又诞生了一个坚强的国家中国。

  我们的国家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的光辉历史和璀璨文明。

  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各族人民亲如姐妹,民族地区的进步和发展不但需要各民族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阔进取,也需要经济发达地区的帮助和社会各方面献计出力。各民族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就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我想足以证明我们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而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东方巨人。

  鸦片战争,是史上的虎门销烟,鸦片从西方国家流进中国,鸦片战争是中国抗击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战争。

  1937年194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陷落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死看约30万人,中国南京的过去是一个惨痛的历史。

  各民族要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就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我们中华儿女要记住历史,要站起来,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东亚病夫,是东方巨人东方雄狮。

初二:林雯雯

《关于中华人民,团结的作文》【第三篇】

  中国是一个人口超载的一个国家。

  人多又怎么样呢?我们中国是一个最团结的国家,十三亿人口,手牵着手,心连着心,与祖国共同迈向繁荣,人民强了,团结了,还怕国家不强,不团结吗?

  有句话说得好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自古以来,钓鱼岛本来就是属于中国的领土,一个小小的日本,想买我们的领土,不买就抢,全国与世界的人民,我相信,现在都看得清日本是一个怎样无耻,霸道的,小到用一百个日本,才低得中国的领土。

  小小的日本,大大的坏心,高高的调子。凭什么来抢我们的领土,是因为我们好欺负是吗?我倒要看看是谁笑到最后,是谁成为最后的赢家。

  在这一点上,足够证明中国人民的团结,比团结,比人力我们样样赢你,小小的日本,你不要嚣张,最后的胜利是要靠民心所向的。

  就让中国的人民,带领祖国,走向富强,走向光辉,让我们拉开祖国新的一页,新的篇章。

  中国的人民很团结,团结到让世界震惊,不要小瞧我们,等二十年以后我们中国,一定会到达世界的顶峰。

湖南湘潭岳塘区湘潭市三中初二:熠子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