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时候,书就悄悄进入我的生活,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打开尘封的记忆,打开凝固的大门,时间开始倒流,一件件读书的趣事就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记得二年级时,读书成为我们班的一种新潮流。同学们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本《福尔摩斯选》大家以此为荣,互相炫耀,我羡慕不已,回到家就吵着让妈妈也给我买一本,一开始妈妈怕影响我的学习并不太乐意,经不住我的死缠烂打,妈妈最后还是给我买了一本崭新的《福尔摩斯选》。那时的我开心的像春风里的小燕子;大海中的小鱼儿;雨中的颗颗麦穗每天一有空,就拿出来看,每一次看书前都都手洗得干干净净,生怕把书弄脏。
从那以后,读书让我变的快乐,我喜欢沉迷于书的世界里。有一次在家看《城南旧事》这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它记叙了林海音在北京四合院发生的一些故事,非常合我的口味,一看就爱不释手,那天下午叔叔,阿姨来我们家做客,谈笑声打破了我的读书之旅,即使把门关上也安不下心来,于是我来到离客厅远一点的小花园里,小花园里草色青青,花儿竞相开放十分美丽,但下午蚊虫比较多,可我也顾不了那么多,在大树后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小花园外有人敲门,我也一点没在意,直到晚饭的时间,我才合上书仔细品味书中那些动人的画面,人也仿佛置身其中,不知不觉中我的肚子也有点饿了,我想打开出去,突然发现门居然被锁上了。我连忙大声呼喊,可这时大人们已经去饭店了,吃饭时妈妈才发现我没来,在家里面看书,她既心疼又开心。爷爷说我读书很投入,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我还读过日本作家墨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它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作者精彩的描述,仿佛让我亲眼看到了小豆豆在巴学园的一幕幕生活画面。我也好像成为她们其中的一员,与小豆豆一起去泡温泉,晚上听鬼故事,一起去下水道捞钱包,和小豆豆一起开心着,伤心着,烦恼着,当我合上书时就仿佛和小豆豆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有夕阳,有大狗。这本书我读了无数次,每次都有新感受。它已经不是一本书而是我的一个朋友。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快乐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好像新生活的钟声在我的生活中鸣响了。说真的,读书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快乐。读书是快乐的,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好朋友,得到了一个好老师;读书是快乐的,它能让你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能让你拥有一个懂得快乐、感恩的心。
初二:雨诺潇潇
青藤静静攀在漆迹斑驳的旧墙边,空气里飘浮着不知名的清香,一个罗衫淡淡的女子,提着一盏小小的荷花灯,寻着清香,静静地走来。
没有过多的粉饰,只有石板路,青瓦房,砖瓦间的滴滴旧时光。江南的乌镇被雨敲醒,我持伞而行。
石板路像错落的墨点,勾勒出安宁的气息,延伸到我还未到的远方,远方的景色模糊成一团青色,雨飞逝掠过。有蓝衣女子撑着花伞,穿着素衣,站在某个巷口,等待故人相约。她可能只有等待的资格,当身边的人都各寻事业,离开故土时,她独留乌镇,每年同一时刻,翘首相盼。
目光触及青瓦房,它们在朦胧的雨雾中棱角不清,但像一名绅士,给予落雨温柔的拥抱。
瓦是雨的落脚点,虽有残破,有稀缺,却又成一种意韵,在不知名的婉柔中,回忆着乌镇里的段段故事。
我透过木门的缝,瞧着门后四四方方的院,粗壮沉稳的树,屋窗亮起的光,光中映着的人。他看样子很老了,我猜测已过七旬,他已经昏花的眼,一定见过乌镇所有的街坊邻居,已经驼下的背,一定曾撑开一片家的天空,他走不动的腿,一定曾为了家而不停四处奔波。他的命运,年轻时锋芒毕露,中年时一帆风顺,到晚年之时,才发现官场浮夸虚假,只有故土的小桥流水让他找到归属感。我沉思:命运弄人也怜人,常使我们忙碌不知方向,当我们天真的以为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时,有些东西却失去了。但是!不去抓住命运的尾巴,枉然一生!
乌镇是我沉淀了心绪的地方,一条条交错的巷道,正如人生中不同的命运。
我在天青色的乌镇等烟雨,而未来的命运在等我自己。
江南,因有了乌镇所以精彩;我因那时的烟雨,而恍若如悟。
初二:梁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