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初二

关于温州的三丝敲鱼的作文

《关于温州的三丝敲鱼的作文》【第一篇】

  一提到浙江温州,你一定会联想到温州人的商业与温州的二千年历史文明。殊不知,常言道民以食为天,温州人在吃的艺术上也丝毫不亚于其他人。

  温州地处东海之滨,许多菜都与海鲜有关,而三丝敲鱼就是温州菜中的代表之一。

  有人说,回温州的华侨要吃家乡菜,其中,就有三丝敲鱼。为何敲鱼如此受温州人的喜爱呢?

  首先,三丝敲鱼中三丝当然是一绝。这三丝便是胡萝卜丝、青菜丝与香菇丝。但如今有些人会用鸡丝代替青菜丝。或许有人会问,这么简单的食材只是切成丝,怎么能称得上是一绝呢?其实这些简单的食材配上了敲鱼,就能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味道,与敲鱼碰擦出火花。我想,一碗三丝敲鱼中,胡萝卜丝主色,青菜丝主素,香菇丝主鲜,各有各特点,真是色香味俱全。

  三丝敲鱼的另一绝就是在于一个敲字。请注意,敲鱼不是一种鱼类,而是把鮸鱼用擀面棍敲成薄薄的一片。从鮸鱼的挑选到敲打都很有讲究。这敲法有一点小技巧,绝不是单纯地敲,要不怎么能成为一绝呢?鮸鱼是一定要选择最新鲜的,温州人在选材上一向是一丝不苟的,绝不连累自己的嘴巴。把鮸鱼去骨,切成一块块鸡蛋大小的约一厘米的鱼块。把鱼块边粘着淀粉,边用擀面棍敲打。敲打的声音就像傣族的姑娘跳竹竿舞一样,只是声音稍稍沉重了一些罢了。边敲边翻边粘,几分钟后,鱼块就会变成约大盘子一般大小,纸片一样薄。

  三丝敲鱼的做法也颇为不同,十分简单,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用大火煮敲鱼,所有鱼片煮至浮起捞出,放入冷水里拔凉几分钟,再切成条状待用。把三丝和敲鱼一起煮,快要熟时,加入盐、白糖、花椒粉、猪油和料酒,烧开后放菠菜叶和鱼片。三丝敲鱼几乎不放味精与鸡精调鲜,因为温州的新鲜鱼类本来味道极鲜,再加上有香菇丝,味道就更好了。如此简单的做法,但此时的三丝敲鱼色香味俱全,勾人食欲,薄如丝般的敲鱼浮在汤上,好不诱人!吃一口敲鱼,又嫩又滑,入口即化,鲜美爽口。

  当你品尝完三丝敲鱼时,你可能会觉得如此简单的材料怎么能做出如此鲜美的菜呢?但细细想来,三丝敲鱼的简单美味不就是温州人小资情调的体现吗?

初二:林惠井

《关于文化广场夜景的作文》【第二篇】

文化广场夜景

文化广场夜景
昨天夜晚,我和哥哥外公三人一同到文化广场乘凉。
当我们走进文化广场时,广场上灯火辉煌,三三两两的人们在那里乘凉。有的滑活力板,有的滑冰,还有的骑自行车,他们玩得开开心心满头大汗。
宽广的广场上,地面上铺着大理石,地上有彩灯,还有一头栩栩如生的金牛和汤显祖、王安石雕刻壁画,灯光习习照得惟妙惟肖。还有那金光闪闪的双凤朝阳,瞧!那里十几米高的灯塔放着五颜六色的光芒。
呀!文化广场的夜晚多迷人呀!我爱文化广场的夜晚,那里使我流连忘返。

《关于文化苦旅的作文》【第三篇】

  从没看过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但是,我想我可以肤浅的认为,现在的学习生活就是一次还未完结也永远不会完结的文化苦旅。

  古人云完,今人又说,学习,乃人生之大任也。是的,没有人会反驳,也没有人敢反驳,为之的结果就是招来一大堆铺天盖地的谩骂、质疑。教育工作者们会说:我们这么辛辛苦苦的教学难道就是为了换来你们对学习的厌倦吗?;父母们会说:孩子啊,我们赚点钱供你们上学不容易,要好好学习,长点出息,千万不能有这种思想啊!;由于各种原因没能上学的孩子会说:你们知足吧,你们的生活,是我们盼也盼不来的。诸如此类的话,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很合乎情理的,但是,又无一不是具有一定强迫性的。

  当今社会的大部分孩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走上了同一条文化苦旅。走得远的,成了文坛泰斗、科学家、政治领袖,高高在上,受尽人们的膜拜。走迷了路的,半途而废的,空有知识分子的头衔,郁郁不得志,就像旧时候名落孙山的穷书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余生只能手捧一本发黄的旧书,郁郁寡欢,等待死亡,如此而已。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极端,可能是人的态度所决定的,可能是运气的好坏不同,亦或是不合适,这个人从一开始,就不适合走上这条路。

  然而,文化苦旅的苦,绝不止这么简单。那些被贴上成功标签的人,也不见得就仕途一帆风顺了,他们依然在这条道路上行进着,被接受着外界的质疑。而因为曾被认可过,因而质疑声亦比常人更加猛烈。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韩寒代笔门,就很好的验证了这个事实。韩寒是我最喜欢的80后作家,是许许多多韩粉眼中的青年才俊。他的成功有目共睹,从《杯中窥人》到《青春》的跳跃,当年那个款款而来的叛逆少年以他不怕,不羁,不认输的真性情带给我们别样的文学享受。可是,即使是这样的他,也会被人怀疑是小偷,最可耻的代笔小偷。我个人是力挺韩寒的,但是,作为一个平民来说,我也是带有点看笑话的心理:原来偶像也是人啊!

  如此,这样的成功不算是成功,但很多很多人,确凿也正向往这样的成功。可我不懂的是,那些不见得是成功的人,只要心怀对文学的热爱,不照样可以活得很好吗?

  我知道,这些话听起来不像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说的,甚至有些前后矛盾。确实,以我这样的年纪来说这番话,评价别人,实在是有点太过于草率,这更像是我对学习的抱怨。长久以来,我以厌学者自居,好像比那些只知道埋头苦学的人要清高,实际上,不是全都讨厌,不置可否,我是喜欢写作的,至少,像这样没事发发牢骚,不用太多华丽的词来修饰,只求表达出我的真实想法。这可能上不了台面,但我不需要认可,反正我高兴了快乐了,其他爱咋咋地。这是我自创的一种文学风格,我把它称之为自由笔。

  我依然觉得追求文化的道路是艰苦的,往大了说,苦在坚持,往小了说,苦在作业,苦于成绩。如何才能在追求文化的道路上不迷失自我,找到通往成功的捷径?我问天,问地,结果什么也没问出来。最后,我问自己。

  哥们儿,接着苦吧,苦中偶尔做点乐,就不怎么苦了。我对自己说。

  好吧,既然这样了,也只能这样了。

  在这条文化苦旅中,我选择随遇而安。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东干中学初二:杜冰倩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