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
面,也就是面条,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食物。面起源于中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如今,面已驰名中外。北京的打卤面,上海的阳春面,山东的伊府面,山西的刀削面,陕西的臊子面,四川的担担面,湖北的热干面,福建的八宝面,广东的虾蓉面,贵州的太师面,甘肃的清汤牛肉面,日本的方便面,意大利的意大利面要是把世界上所有面的名称都列举出来,只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而此次西北之行,离不开的主食,就要数面了。
火车上,最流行的食物就是方便面。干干的面饼,用开水冲开,加入调料包,再配上几道小菜,一顿午餐便有了着落。每到吃饭时,车厢里,便弥漫着一阵阵方便面的香气。尽管知道方便面多吃无益,但每每闻到这诱人的香气,也就将健康抛到脑后了。(我承认管不住自己的嘴)
在火车上吃了无数包方便面后,我们来到拉面圣地兰州。这里的牛肉拉面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归牛肉汤内,浸着一根根细长的拉面,撒一把香菜葱花,又铺一层牛肉,一碗香喷喷的牛肉面便出锅了。久闻兰州拉面鲜美无比,今日终于一睹它的芳容。哧溜哧溜,一大碗面在我们风卷残云般的袭击下,全部阵亡,可我们连汤也不放过,继续品味当归牛肉汤的鲜美。这里的面很长,很劲道,用筷子很难扯断。如果你要把它切短些,只怕要费些功夫了。
介于兰州拉面的美味,一路上,我们几乎顿顿都吃牛肉拉面,直到到达敦煌。
敦煌的特色小吃是驴肉黄面,与我们的炸酱面差不多。用驴肉与其他蔬菜炒成酱,再醮在煮熟凉透的拉面上,就大功告成了。这驴肉黄面带有辣味,与汤汁鲜美的兰州拉面又有一番不同。
就这样,我们顿顿离不开面。一是吃面肠胃舒服,助于消化,二来拉面也是这边的特产。但是,面吃多了,有时也会浑身无力,整个人也像面条一样软。
日子一点点过去,拉面虽好吃,可也抵不住我们天天吃,顿顿吃。渐渐的,拉面没有以前劲道了,牛肉汤没有原来鲜美了,我似乎已经品尝不到拉面的美味了。可是,我们仍在进行吃面进行时,一日三餐除了面还是面。终于,我忍不住了,在一家拉面馆将筷子一拍,大喝一声:啊!我受不了啦,我再也不吃面了!
当天晚上,我真的什么也没吃,心里暗暗发誓,2个星期内,坚决不吃面!可是第二天,当我们坐火车途径西安时,我竟情不自禁地主动带领其他旅伴,坐车奔波到4年以前,令我难以释怀的天下第一面面馆:岐山哨子面,蘸水面,油泼面又再一次对面大吃特吃,边吃边说:恩,面条真好吃,还是4年以前的那个味!
现在,回了家,当父亲或爷爷端上一碗自家做的面时,我不禁哑然失笑,却欲罢不能。生活中,面很平凡。但要少了它,只怕日子就像没有了欢笑的世界要逊色不少了!
初二:小龙女武艺
话说天下分久必合,吴主孙皓、蜀主刘禅降于司马炎,自此,天下一统。
某日,晋武帝司马炎兴起,微服出巡。傍晚,于洛阳城道边见廖化宅,帝乃唤化之家丁曰:吾乃将军友,烦通报之。未几,廖化至,见帝,大惊,正欲拜。帝止,曰:将军勿拜。遂与化相步于中庭中。
及二人至一灵位前,帝问:此乃何人之灵位?廖化答曰:此乃昔日蜀汉先主刘备帐下汉寿亭侯关云长之位。帝惊,问曰:莫非向日斩颜良、诛文丑,驱兵于长沙,水淹于禁七军于襄樊,威震天下之关云长?答曰:然也。帝叹曰:万人敌也,恨不能用。
俄而,帝复问曰:关羽何如人?廖化答曰:初,臣乃羽将,常随其先登陷陈,知其心神,君愿闻否?帝喜,执化手,曰:卿试言。
廖化思之,良久,曰:关羽其人,喜读《春秋》,讽诵皆上口。初,刘备为曹公所败,乃奔袁绍。曹公将张辽劝羽降,羽谓辽曰:降汉不降曹,归之。曹公待之甚厚。后,曹公壮其为人,察其心神知其无久留之意,乃使张辽问之。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之。及羽斩颜良,尽封曹公所赐,拜书告辞,奔刘备于袁军。曹公义之。
帝闻,叹曰:羽天下义士矣!其忠,虽介子推不能比;其节,虽周苛不能比;其义,同彼者何人?二人默然。
当夜,廖化宴帝于自宅。席间,帝摒侍者,私问化曰:今海内初平,人心各异。卿多谋,有何策教于寡人?化曰:君尚记方才所论关羽否?帝曰:尚记。
化起身,步于席间,曰:自桓、灵二帝以来,朝纲废、天下乱、人心异、百姓苦。董卓、刘备、曹公群雄并起。卓西起凉州,引兵入关,诸侯莫敌。然卓死于非命,为何?只因部将吕布之无信义。布先弑其假父丁原,又攻其主董卓,后复逐其恩公刘备于徐州,如此无信无义且不忠之徒,纵使其能,为之奈何?观刘备,起于织鞋贩履之徒,然终能称雄于西川,三分天下,复为何?只因其能用贤。贤者,一则能,二则忠,三则义。关羽者,天下大贤也!随刘备三十余年,不避艰险,身在曹营心在刘。然能先报曹公,后奔刘备,有国士之风。后虽败于吕蒙,为孙权所害,然荆州布衣至今仍称其善。刘备能用羽,何患民不归心、臣不死忠?今天下初定,人心思汉,君何不追谥于羽,嘉其义,则布衣、士子、群臣归心,天下安定。
帝闻,大喜曰:卿此言甚善,寡人当用之。廖化不言,右手执剑拜帝。帝大惊:卿意欲何为?化怆然:关公已卒四十余年,向日,公待臣如子,常谓臣曰:汝以身事君,当陨身匡国。观臣,公死乃投孙权,及刘备征权,复奔备。安乐公降晋,臣乃降于君,三易其主,臣自惭。臣乃无义不忠之人,苟活至今,复论及关公。臣自知无颜列于朝堂,臣自当于九泉之下以报关公。言毕,引剑自刎,须臾,死。
帝叹曰:士为知己者死,义士矣!令厚葬廖化。又诏曰:蜀汉前将军关羽,忠肝义胆,功德盖世,此为欲界之圣者,寡人并臣民当效之。特追尊其为忠武王,四时祭祀,钦此。
自此,九州多修庙宇,以奉关公,唤曰关帝庙,香火不绝。历代君王皆崇关公。评书人、士人论羽之忠义,代代相传。明朝中,罗贯中着《三国演义》,关公乃扬名于朝鲜、东瀛、暹罗,为华夏之志也。
福建省闽清县城关中学初二:黄剑锋
话说诸葛亮足智多谋,在马谡大意失街亭后,仅凭着一副泰然自若的神态和一条如簧的三寸不烂之舌,便把司马懿玩得团团转,保住了本来已经危在旦夕的城池,受到了世人的千古传诵。
再说司马懿那只老奸巨猾的狐狸,自从他得到那城里根本没有一兵一卒的消息后,气得三尸神暴跳,五脏六腑生烟,差点儿没到阎王爷那儿报到,好不容易抢救了过来,第一句话便是:诸葛亮,算算你狠,你你等着,我我要是不不把你碎尸万段,我我就把我司司马懿的姓倒着写!
盼星星盼月亮,机会终于让他等来了!司马懿得到消息,蜀帝刘禅盯上了魏国的一块儿地,非要夺过来不可,诸葛亮没办法,只好从自己管理的平原派出蜀军十万,由马岱和魏延带领,浩浩荡荡向魏国进发。
平原城内本就只有蜀军十万余人,现在又被派走了十万,城内所剩的官兵撑破天也不会超过一万,想要攻下平原,还不是易如反掌?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呀!夺取平原,既削弱了蜀国的实力,又可一雪前耻,好好报复一下诸葛亮,可谓是一箭双雕啊!司马懿越想越激动,拳头也在不知不觉中握紧了。突然,他仰天长啸:哈哈,诸葛亮,你的死期到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眨眼间,一个月过去了。司马懿早已经过了精密的挑选和严格的训练,组成了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魔鬼之师。单看那些士兵的体格,便知这是一支战斗力超强的军队:身材一个比一个魁梧,个个浓眉大眼、虎背熊腰,光是那气势,就足以令人闻风丧胆,魂飞魄散。
紧张的准备工作终于结束了,司马懿最后一次阅兵,看到自己雄壮的军队,他信心十足,歇斯底里地发出一声怒吼:出发!
司马懿率领一队人马,屁颠屁颠儿地往平原赶。经过十多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在四月初四赶到距平原城五里的地方。
虽说司马懿得到确凿的消息,可还是不敢贸然举兵攻城,于是就地安营扎寨。第二天,司马懿亲自带领百余名轻骑来到平原城下远观,只见诸葛亮依旧和上次一样,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边一名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名童子,手执麈尾。不同的是,城门外不再是二十余名百姓扫地,而是排列整齐的百余名兵士。
司马懿看到这阵势,心中已猜了个八九不离十:肯定是诸葛亮这低能儿无兵,所以才弄次玄虚。他心中暗笑到:呵呵,已经骗了我司马懿一次,这次还想再变着法儿糊弄我一次?没门儿!诸葛亮,无论你再怎么诡计多端,这回,这平原城我司马懿是拿定了!
第二天一早,司马懿便率领全军兵临平原城下,只见司马懿的军队凶神恶煞,好像要一口把平原城内的士兵全部活吞了似的。而司马懿更是虎视眈眈地望着诸葛亮,那个鼻子喧宾夺主地占了大半个脸,活像一门点了火的高射炮,一炮就要把诸葛亮炸个粉身碎骨似的。
倒是诸葛亮先搭话了:仲达兄,别来无恙哇?
司马懿冷笑了一声:哼哼,我倒是无恙,不过,你快有恙了!
哦?这话怎讲?
哼!别装蒜了,难道我带着这十万兵马是到你这儿打猎的?再者说,你这儿有那么多的猎物够我这十万大军大吗?司马懿转过身去,对着十万兵马做了一个很夸张的动作
那你这是诸葛亮问。
司马懿咬牙切齿了半天,才从口中挤出两个字:攻城!
哦,原来如此。不过有些事,我想给你提个醒。
说!司马懿冷冷地喊道。
我的平原城内,有精兵五万,而城外,也埋伏有精兵五万,还有,我已经向皇上要了精兵十万,马上就到。
是吗?整整比我多出一倍哇!我可真怕呀!司马懿做出一副恐惧状,然后又换了一副面孔,哼!诸葛小儿,上回就让你骗了一次,你以为我会再受骗依次吗?
哎!司马兄,说到上次,我确实没有骗你。本来我就说嘛,城内根本没有兵力,可你就是不进来,我有什么办法?诸葛亮摇这羽扇答道。
你你你个泼皮无赖,提起上次的事,司马懿明显底气不足,不管你怎么说,这平原城我这次拿定了!
唉!司马兄我好言相劝,可你就是不听。罢罢罢,司马兄,看来你是执意要到黄泉路上走一遭了!那你就来吧!诸葛亮一副无奈的样子。
诸葛小儿,上回你就用疑兵把我骗了,这回还想故计重演?门儿都没有!司马懿喊道,传我号令,全军冲锋!
正当司马懿十万兵马张牙舞爪要向平原城冲锋之际,从司马懿身后传来一声怒吼:司马小贼,受死吧!原来,在平原城外,果真埋伏有精兵五万,姜维手持大刀,身披铁甲,好不气派!这时,远处又传来一声吼:军师,马岱来迟,请恕罪。只见马岱率领十万大军的长龙也赶到了。
没有来迟,来得正是时候,哈哈哈哈!诸葛亮大笑道,司马兄,我没说错吧,我劝你还是快快下马,束手就擒吧!
大家不要慌,赶快后撤,突出重围!现在的局面是司马懿始料不及的,不过事到如今,也只能硬着头皮搏一搏了。
司马懿十万兵马慌了手脚,不过,他们毕竟是些战斗中的勇士,很快就镇定了下来,按照司马懿的指示,连忙向后撤,指望着可以杀开一条血路,安全脱险。不过,诸葛亮早已作了精密的部署。正当司马懿的部队惊慌失措准备逃走时,从城墙上突然投出了一块块巨石,最大的足有两只老虎合起来那么大,小的也有肥猪大小。城门也打开了,从里面冲出五六十头野牛,身上捆着火把和鞭炮。鞭炮被点燃了,震天动地地响了起来,野牛受了惊吓,疯狂地跑了起来。与此同时,城墙上出现了上百名精良的弓箭手,他们往弓箭上绑上茅草,在点上火,专朝军旗战车一类的可燃物品上放箭。一时间,司马懿阵上浓烟滚滚,烈火熊熊,被蛮牛巨石撞死撞伤者不计其数。十万兵马一下军心大乱,蜀军趁势穷追猛打。办个时辰不到,司马懿军队死的死,降的降,十万兵马一败涂地,所剩无几,司马懿也被活捉了。
姜维把司马懿五花大绑,推推搡搡地带到诸葛亮面前。这时,司马懿这个羞哇!恨不得一头撞死。诸葛亮摇这羽扇笑道:司马兄,你可认输?上回,我说了个大实话,你不信。这回,我又一个大实话,你还是不信,这叫我怎么说你呢?可能是天意让你司马懿败在我手里吧!左右,给我把他押如大牢!
夜幕降临了,外面月明星疏,清冷的月光从窗户照了进来。只见牢房的地面上,两个硕大的字十分清晰,倒写着司马赫然印在地上,痕迹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