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初二

关于说再见的作文

《关于说再见的作文》【第一篇】

  不知道走了多路;

  不知道多少次在边缘徘徊;

  不知道多少次在懊悔;

  不知道多少次思想在挣扎着;

  有太多太多的不知道,造就了今天这个我!

  或许今天这个我来的迟了点,但我很庆幸,我并没有连个挽救的机会都没有,我还有最后一次机会可以去努力。

  如果说这个是一个转折点,那我想,这也就是改变我的命运最明智的选择了!

  一路走过来,走走停停,看多了人和事,也不再有跟第一次的感觉了一样了,似乎变成是很自然的了!

  看多了,什么都会变成自然!

  这个寒假,并没有多大的快乐,但它却让我体验了很多的感受。

  很朴实的话语,很认真的行动,很真诚的心,在这样的一个现实里,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这么深刻的体会那种感觉。那时候内心应该是万分的感激吧!每个人疲倦的神情,在刹那变得活跃了。对我来说,这会是一个完美的收尾。

  第一次对即将要到来的节日没有多大的期盼,并不是看透了,还是看清了什么。我想,是因为自己懂了,少了一份天真,多了一点理智;少了一点白日梦,多了一点现实吧!或者是,开始长大了

  走了多少个来回,兜了多少个圈子。最终,我还是把脚步停留在了家里!我想,这个家会是我最温暖的回忆。能够生存在这个家,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知足,是我这辈子最好的完美,是我长大的一个最初的开始,是我生命尽头最美的回忆!是我人生最大的成就!就因为我拥有这个家,融入了这个家!感谢你们没有放弃过我,感谢你们对我的期待,感谢你们没有因为一些事情而过于断定的否定我,感谢你们给我的鼓励,感谢你们给了我一个完整的家!

  以前的遗憾,现在似乎都不再是个遗憾了。一路的成长,感谢那些参与过的人,即使最后是互不相干的人,最初的认识都是美好的,不会因为最后的结局而把所有的好给掩埋了。只因为那些好确实是存在,只是时间不同了,人也不再是最初相识的了。

  不再去感叹时光的流逝,不再去追悔那些过错,只因为不想再重复一遍生活。

  潮州市龙湖三中学校初二:逆风。

《关于说知论智读后感的作文》【第二篇】

  

  能足智者,天不能穷。然而,什么是智?古往今来,每个人对此都有着不同的理解。《说知论智》则从什么是智慧,如何获得智慧等,给了我们独特的答案。

  智慧是引经据典,卖弄学问么?有学问当然是好的,但并不意味着有智慧。智慧是心灵手巧,有心眼么?也不是,这最多是投机取巧,心眼多。《说知论智》说,智慧,是指人的一种高级的、主要是知性方面的精神能力。智慧,要求远见,要求眼光,要求对于对象的整体把握,要求不仅经得住一时一地一事的考验,而且经得住较为长期且全面的检验。智慧要求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要求有所不为,有所为;要求学有新意,事有新意,言有新意。

  从智慧的土壤中生出三片绿芽,好的思想,好的情怀,好的行动。智慧的人,必然是有远见、明辨是非、有大局的人,绝不会鼠目寸光、私心杂念、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智慧的人,更会有好的风度,更宽广的心胸,更从容的举止。这是智者的情怀。智慧,也绝不仅仅是思想的火花、心灵的感悟,更是积极的追求与行动。古人说,知行合一;又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都是说,人,不仅要在知识修养、内在精神上下功夫,更要在事上磨练。与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脱离了智慧指导的行动,是盲动。

  然而,古人说,大智若愚。老子讲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致都是一个意思。这和智慧的思想、情怀、行动是矛盾的吗?当然不是。外智而内愚,实愚也;外愚而内智,大智也。因为,外智者,常好张扬,事事计较,工于计巧,惯于矫饰,精明干练,吃不得半点亏。内智者,外为糊涂之状,上善斤斤计较,事事算大不算小,达观,大度,不拘小节。我们当然要做内智者,真正智慧的人。

  读罢《说知论智》,掩卷沉思,确实,什么是智,应该能够得出一个答案。但更为重要的是,怎么获得智慧?要汲取全世界的一切智慧成果,弘扬民族文化的益智精华,倾听时代高端与科技前沿的信息与呼唤。这当然是必须的,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具体而言,实践,是获得智慧很好的途径。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我,获得成长。还有更为简洁的方法,是读书。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由书中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阅读,使我们获得精彩、睿智和幸福的人生。更让我们在其中,获得智慧。

  说知、论智,读好的书,做智慧的人。

初二:刘万辉

《关于说走就走的作文》【第三篇】

  

  《说走就走》是我曾经看过的一本游记,作者点子辞掉了稳定的工作,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浪迹天涯。在加德满都的黄昏里,在拉萨的蓝天下,在上海无止境的繁华中,还在丽江古城的四合院里,她找到了曾一度在忙碌的市井生活中迷失的自己。旅行不是逃避现实,而是正视梦想。

  她在书中说:这是思想的流浪。

  说走就走是放下一切的勇气。点子当初辞掉那份稳定的工作时遭到了家里人的一致反对,因为这就意味着没有固定收入和基本的生活保障。但这些世俗的名和利都不是最重要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以情诗着名的得道高僧最后舍弃了名利,放下了一切,决然离去,周游各地,浪迹天涯,在他心中或许有一个全不同于佛世宁静的繁花似锦的尘世,但他携带着信仰、自由和爱,不需要万人供奉和崇拜,只听从内心最温暖的召唤,说走就走,这种勇气何不可贵?

  说走就走是追求梦想的坚定。哥伦布在决定去环游世界时,没有顾及家人的反对,也没有听从朋友的劝告,更没有因为周围人的质疑而退缩,他从始至终都坚信着,只要一直向西走,就能到达东方,那里会有美丽富饶的国度。那时候的航海业还相对落后,他就凭着一艘木船与大海博击,在海上漂泊的那些日子里,汹涌的海浪,无边无尽的孤独都没能让他害怕。终于,他凭借着他的坚定找到一片新大陆,也就是现在的美洲,虽然没有到达东方,他是第一个发现新大陆的人,这种坚定让他被载入史册。

  说走就走是贯穿生命的积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凡事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的,旅行就是一个一点一点丰富生命,充盈思想的过程。在《西游记》中,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行了万里路,才到达西天取得真经。这种穷其一生的旅途,不只是为了信仰,同样是为了积累和丰富。经历了苦难之后所获得的必是不可多得的人生经历和阅历,在伊斯兰世界中,伊本白图泰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比哥伦布的年代早了两个世纪,他花30多年的时间游历了整个伊斯兰世界,足迹遍布44个城市,总行程是马可波罗的3倍。一生游历的他应苏丹王的要求记录下他的整个经历,和世人一起分享他的智慧,这样的积累不仅让他受益终生,还使他的故事千古流传。生命的意义不就在于不断的积累、丰富和传承吗?

  最后点子在她的书里写道:喜欢行走,却又不止于行走,这是生活中的另一种姿态。旅途不在于走了有多远,而是在于当我们停留下来的时候,看到我们离自己的心有多近。

  说走就走,让思想流浪,让梦想实现,让生命丰富!

初二:黄润青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