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缓缓睁开双眼,散漫的目光好一会儿才找到了焦点,看见从房间厚重的窗帘缝隙间射出的一束光,无数尘埃在光柱中飞舞。外面没有走动的光影,没有喧闹的声响,寻得床头的闹钟一看,已是第二天午后。一觉醒来,距离昨晚睡着竟十二个小时有余。抹掉额上薄汗,轻轻叹了一声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起床,赤脚踩在大理石地板上,冰凉的触感使脚指头一下蜷缩起来。走到厨房倒了一大杯白开水喝下,顿觉神清气爽。全身的毛孔仿佛都在慢慢地展开,带着呼吸的轻微响动,最后一个慵懒的细胞也被唤醒了,身体变得轻盈起来。-
窗外,流火的阳光,湛蓝的天幕,不倦的蝉叫,随即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裸露的皮肤有了炙热感,脖子上现出细密的粘稠分泌,让人不自觉往后躲去。随意把头发盘成低髻,转过头俯下身子弹了弹阳台上的那个玻璃缸壁,几条热带鱼在里面纹丝不动,如此安身立命。-
初二:赵瑞敏
如果春是萌芽,秋是收获,冬是永恒,那么夏就是无尽繁华前的奋斗。如果春是童谣,秋是雄歌,冬是小说,那夏就是让我陶醉的诗。
我醉于盛夏之绿。绿呀,无边无际的汹涌澎湃的绿,是不安于平淡,立志要奔腾的绿。近处是稍淡些的草绿,可爱的颜色里饱含生机,让我禁不住想拥他入怀,吻他的脸颊;而后是深沉的绿,充满激情而不张扬,绿仿佛嵌了进去,却又轻轻漾在我心头;远处是与天相接的墨绿,绿得透骨也不黯淡,成熟中蕴藏着昂扬的斗志,直教我想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句诗。老马的脊背肯定是墨绿的,至少绿的心中怀有远大的志向。
我醉于盛夏之声。知了,知了多么熟悉的声音,我却白听不厌,因为这声音让我陶醉。知了的寿命只有这么一个夏季之长,而他将活力激情完全献给了夏。我一边陶醉于知了不懈的歌声,一边感动于他们对夏无尽的热爱与无私奉献。知了,知了总是这么一种旋律吗?不,歌声中蕴着多少爱!夏之盛折服了多少生命,而这些生命的顽强热情又使我深深陶醉了。
我醉于盛夏之味。无论在湖边,在密林,在草地,即使在夏的一个角落,深吸一口气,感受到了吗?溢满全身了吗?深深陶醉了吧?这盛夏的味道。有泥土的芬芳,有密林的浓香,有湖水的清淡,还有阳光的温暖。真想席地而坐或天为被,地为床,让我全部融入盛夏里,被这味道感化。或许还能沾上点香,那就掬着沾香的手,轻轻嗅一嗅,小小的心也柔软下来,那就真正陶醉了,在被这盛夏的味道笼罩之中。
我无法用语言来极准确生动地描绘盛夏,因为他本身是让我陶醉的诗。他用绿的墨写成,用蝉的歌谱韵,用香味来营造气氛。我也只能反复朗诵着他,品味着他,而永远陶醉于他了。
初二:冯晓阳
伴随着暑热的消退,这个暑假就要结束了。我带着几分欢乐,几分惆怅,几分喜悦与紧张来为我的暑假,为这个盛夏做一个简短的、关于寻找美的总结。
我寻找到了艺术之美。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书名曰《美的历程》,是我妈妈上大学时买的。很陈旧泛黄的书中蕴含着无穷的知识与故事。它述说的是华夏民族从遥远的记不清岁月的时候开始一直到现今的关乎艺术、人文变化的美丽。遥远的远古图腾年代是中华的童年,它纯真、热烈,爱歌舞,也爱神秘的祭祀仪式,充满想象与真善美的年代让我找到了童年的时代发源先河。直到夏商周时期之后,美的历程才有了时代的更迭,才从混沌世界逐渐走向英雄时代。
这种美丽的艺术,并不是表面泛泛而谈的,它笼统地灌溉了从古至今人类发展的足迹。从这本书中,我明白凡事要从深处思考,挖掘其含义比仅仅知道它是什么更重要。并且美的历程是指向未来的,它要行走的路,还长着。
不仅如此,在生活中,我还领会到进退之美。八月下旬来到长城脚下,抬头远望,青山环绕,城墙曲曲绕绕,山脉绵延起伏;长城上烈日高照,片云俱无,人如蚁大,如山如海。加以刚刚走过几公里的路,就觉凭自己如今实力,万万登不到第八个烽火台,直达好汉坡。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个好汉可不好当。况且就算是逞强,也决不可拿自己身体开玩笑。宁可不做这个好汉,于是来到城脚下凉亭中暂作休憩,抬头远眺风光。
一个小时后,等到爬长城的人稍少一些,日头也不毒了,我们才决定开始攀登。一路上轻轻松松地,倒也不觉过累。带着相机,记录下沿路的一切美景,确也可乐。
原来进退之间,也有这样大的区别与学问。鲁莽之人,凡事不用脑子,最后不会有好下场;聪明的人,懂得伺机而动,智勇双全,最后不把事情做得十全十美也难。
盛夏里的美丽,还有很多
人总是要向前看的,我也会把寻找美的目光投向将来。譬如,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学期。
初二:阿莫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