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三上午的第三节课,我差点中弹了。这节课是语文课,看上去上下课和平时一样,但是仔细看却会发现少了些东西。
语文课上,上课起立老师好,于是坐后排的童鞋就开始吃喝拉撒,有说有笑。老师又走了一遍过程。班里安静下来了。第一个环节就是罚站,课代表把作业给老师,老师一组一组的点名,总共站起了8个童鞋(总共也就40只),于是老师就开始讲课了,当老师第一次转过去写黑板过后,只有6个童鞋站着,第二次,2个。于是老师便发现这个端疑,所以理所当然的那六只站起来了,这两只坐下了。而后,老师继续讲课,后面的几只又自然而然的吵起来了。老师一声吆喝:你们不要吵了,不吵会死啊,是不是得了说活的病啊!那几只像没听到似的,没有感受到语文老师的怒吼。
突然,老师的怒气值满了,发动究极必杀技:清空桌面。强大的技能让前排的都抱头趴桌(我就在最前排的正中间)。老师首先单手拿起粉笔盒往地上一摔,然后大吼一声,大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模样,我甚至没看清过程。老师又接连扔出数百本作业,几次从我桌上经过(我一直在认真听课),最后,桌面上就只剩下鼠标和键盘了,老师面目狰狞的拿起键盘向地上甩出,线断了,全班同学倒吸一口凉气。语文老师又拿起了鼠标,眼看是要砸下去了,那可是我们班童鞋带来的雷蛇鼠标啊,价值2800,眼看那名童鞋已经站起来了,老师突然停止技能了我估计是MP耗完了,那名童鞋这才没冲过去,教室里安静了几分钟,又开始讲课了,三分钟就讲了以前一节课的内容。
下课了,下一节是英语,英语老师正要放听力,却发现键盘不见了,于是问我们,童鞋之间面面相觑,面对英语老师微笑!
初二:金添沁
暑假这几天,我和妈妈去那神奇的美丽的响沙湾游玩。
一下车,我放眼望去,看到了远处金色的沙丘,天空中有一根根钢缆绳挂着缆车,地面上那松松软软的沙子非常舒服。
我看着那沙子,以为很容易就可以爬上去。结果,才不容易爬呢!这些软绵绵的沙子,爬起来极端困难,我好不容易爬了上去,正要一溜烟的跑下去,却被妈妈叫住了,妈妈让我认真听沙子声,我两手拍打沙子下滑,用心听这沙子给我们轰一曲歌,嗡嗡那爬沙筒直如背了一吨石头那么累,滑沙跟游戏一样,而听纱筒直爽极了。所以,我喜欢响沙湾的沙子。一会儿,还有沙地摩托接我游玩。我们很开心。
响沙湾,我一定要把它建设的更美,家乡也要建设的更美,所以,我要奋发图强,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初二:田苗
课前三分钟,学校都强调上课老师站立于门前,学生则边唱歌边作课前准备,这已成了学校师生的常规。然而,本人经多年观察实践,发现这个常规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老师对站立于门前的含义仅仅理解为等打上课铃。二、学生对唱歌,对课前准备持无所谓的态度。而第二点则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本身就没注重。长此以往,使学生养成懈怠的学习、生活作风。
多年来,本人均在努力探索课前三分钟,究竟要怎样才能使师生受益。因为一堂课的成败,课前三分钟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本人抓住小学生好动、思维活跃等特点,打破课前三分钟唱歌的制度,教师立门制度。
上课前,本人便早早地赶到教室,督促他们做好课前准备,预备铃响后,我不站在门前,而是跟同学们一道做律动,以发展他们的协调能力。有时,我也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如手挽花、踮步,登山步等。有时,我又组织学生进行三分钟百科知识抢答,有时,学生又可以自由三分钟任哭、任笑,体会各自不同的心理,有时,学生又可以低头抚桌假睡三分钟,有时,学生们又可以跟我一起唱卡拉OK总之,学生为了享受这神奇的三分钟,他们总是一下课就急急作好准备,又心切切地盼我上课。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江老师每节课都有趣。经过长期实践,本人发现,这样做,使我不得不认真备课(包括课前三分钟),因为我不能让学生们失望,这样做,更有利于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轻松轻松,以良好的心境上好课。
总之,我真心地希望每一个任课教师都不要白白地浪费课前三分钟,因为它是们这节能否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