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上帝只待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在天堂,而另一个地方则是在人的心里。而我对的这句话的理解则是:将你的心比作一个天堂。
人世间有很多负面的情绪,仇恨,悲痛,孤独。这些情绪它又足以的力量将一个人拖入深渊,无法自拔。佛家学论说:身心感受是知觉障碍。可是这只能说是针对佛家弟子而言,对于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来说,做到将身心感受抛至九霄云外,这种人少之又少,更况且在这个节奏快压力的社会中呢?在自己的无意间,那些负面情绪就会不请自来,真是些不速之客。
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这点,我也被这种负面情绪所纠结,而不知所措,比如说最常见的就是考试不理想,想必很多同学都是由这种深刻的体会。但是,当你考试不理想时,不是不停的在问:为什么呀?而正是这个为什么,就是将你引入极端的原因。不停的为什么为什么,能有用吗?回答是:没有用。你在为什么的同时,你心中的容量缩小的,你拘泥于你的成绩当中,拘泥于为何考不好的原因。
此时你心中的上帝,就会逃离你的心,因为,你的心无法容下上帝,你的心忘记了上帝。
《秘密》中说过:宇宙的智慧是伟大的,而你是宇宙中的一部分,所以你也拥有宇宙的智慧,这份智慧是伟大的,如果一旦运用恰当,那你就可以主宰你的生活,你的人生。
其实宇宙的智慧与上帝是一样的,若是你愿意去请求它的帮助,将你的心放到最大,它们就会再次来到你的身边,同你度过难关。
每个人都拥有上帝,只是有时,他们在悲痛,怨恨时,忘记了他的存在,从而一错再错。
当你心中有了上帝,那你的心就有天堂这么大,你的心就如上帝一般圣洁伟大。
生活就像一碗水,被人拿起、放下。无人注意时,他一动不动,没有大海的破涛汹涌,也没有小溪流水的潺潺自在。可一旦拿起他就是一碗沉重的水,他没有雨滴的来快去也快,也没有暴雨的持久不堪。它是一种责任,你今天不拿,明天也要拿,一旦拿起,就无法再放下。
很多人厌烦生活,恨生活的波涛汹涌,恨生活的沉重。其实,生活的重量是随着年龄增长的,就像小孩时只需要乖乖听话,少年时需好好学习,青年时需建立理想,成人时需努力顾家,老年时放下一切好好休息。可是有的人打乱了这些规律,擅自更改。少年时不好好学习,青年时只顾玩乐,成人时贪图享受,相信他老年时想起自己的一辈子,也会痛哭流泪吧。所以有人说,在开花的季节结出了果实,那么它和别的果实相比,一定是又小又涩的。厌烦生活其实是你自己选错了方法而已。
生活中有天生的乐天派。他们喜爱生活的平淡,喜爱生活的潺潺自在。他们一直向前看,对于他们来说,生命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的快乐回不去,今天的快乐需努力,明天的快乐在招手。向前向前,是他们永远的信仰。生活虽平淡如水,但却蕴含快乐。生活虽然波涛汹涌,但却隐藏幸福。
生活没有太多礼物可以送给我们,但它赐予了我们:快乐,伤心,希望,失望,幸福,冷淡......正因为这些,我们的生活才会五颜六色,有滋有味。所以,让生活在平淡中活泼。
初一:林孟妍
生命如同一朵绚丽夺目的小花,有些花朵会飘出诱人的花香,有些花朵则会零落。题记
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的,人生的道路,漫长而又艰难,难免会犯错,有时还会迷失方向,但只要坚持自己的理想,让生命飘出幽香,那么胜利之门便会悄悄的为你打开。
从古至今,有许多名人都是经过无限的拼搏、奋进成功的。像司马迁,他由于李陵一案身受宫刑,蒙受大辱,但他终于顶过磨难,发愤写完了辉煌巨着《史记》。再如现代的华人张士柏,他经历了从游泳健将到高位截痪的巨大变更,却并未因此一蹶不振,反而将苦难化为动力,勤奋学习,完成了许多健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还有张海迪、李政道逆境中成材的名人不胜枚举。乡村里步步走着山路上学的孩子,个个在困境中长大,学会了用勇气、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困难。他们像是野外的小草,饱经风雨蹂躏却不倒伏,而那些温室里的花朵的生命力又怎么能与他们相比呢?
花朵不仅要有牡丹的气质还应有小草的坚韧,因此苦难是我们最好的肥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看来,不经过风浪,就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不经历风雨,就不能看到彩虹;不经受磨难,就不能成大事。所以,如果你身处顺境,请走出温室,拿出勇气迎接困难的挑战;如果你身处逆境,也不要气馁,要勇敢地克服困难。正如人说:苦难是所学校。而学得好坏要看自己。
花不求美,但只要能散出幽香就是一朵好花!
初二:余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