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诠释是微笑;快乐的意义是微笑;温暖的真谛是微笑;挫折的鼓励是微笑;坚强的象征仍然是微笑。
我们可以轻松快乐地对着母亲微笑,却难以面对困难扬起嘴角;我们往往自信地对着成功微笑,却抱着枕头痛哭流涕地感伤失败!我们微笑地走上人生这个大舞台,却没有勇气面对空无一人的观众席。
当你对母亲就这学校里发生的每件快乐的事侃侃而谈时,母亲笑了,那份笑是幸福的,虽然其中还参杂着工作上的疲倦。当你遇到挫折,对着天空默默流泪时,有没有想过试着将不愉快缩小,而不是成百上千倍的扩大,当你坚强地笑对困难,那将是一种怎样的坦然,怎样的豁达?
其实生活就是一种信念,只要你的信念不是忧郁,那么,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每件事都有值得高兴的地方。
你正在为一道难解的数学题苦思冥想,你的同学轻轻为你点了一下,你恍然大悟,却在想,我怎么就没有想到?你紧锁眉头,看了一眼同学,他正在谦虚地对你微笑,于是你也笑了,一定是平日的功夫没下到!
其实,往往一些事情很简单,而我们自己却一定要给它加上层层疑虑,让它变得复杂,然后整日忧心忡忡,但经长辈的开导后,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庸人自扰,何不微笑一下,让心情不再如此沉重?
面对快乐,微笑是人的本能,而面对挫折微笑则是那份可贵的坚强。笑对人生,笑对生活,你会发现,其实一切都很美好!
中国教育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这无不都是教育制度的功劳!从最初的科举制到如今各种的考试制度,这其中经历了多少的变革啊!然而,在我看来,如今的教育制度与当年的八股取士如出一辙。
如今的教育制度多是硬式教育。老师们源源不断地向学生提供生涩的知识,没了趣味,课堂上的气氛便变得紧张而沉重,学生们架着一副副近视眼镜,拿起手中的笔,沙沙的写着,知识在不断的抄写中如刀一般刻在学生们的脑袋里,不少学生称这样的学习太伤脑。然而,现在大多数人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那就是不读书,就没出路,这样的思想导致学生们只能拼命地去学习,被迫地去学习,无法提起学习兴趣。
韩寒,一个新进作家,他以一篇《杯中窥人》的神作荣获首届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然而,他却因为期末考试不及格而不被一些人所承认。韩寒曾公然在微博上挑衅中式教育,却引来一片唏嘘。为何?只因人们的思想被中式教育禁锢着,他们认为负偶顽抗是无用的,于是只能默默地接受它。
每年的高考总是中国的一场重头戏,参考的学生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在那时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学生们为了谋得生路,彻夜苦读经书,积攒每一滴时间来学习。成为传说中的高考机器。高考,犹如一场旷世之战,赢的人,高举旗帜,傲然地站在山巅,尽情地大笑;输的人匍匐在山脚下,仰望着山巅之人,流下滴滴悔恨的泪水。我只想说:高考真作孽!
中国一直高喊素质教育的口号,却不实施实际行动。我只是希望,未来的教育制度能更加成功,更加立足于当前的教育,更加适用于被教育人群。我相信,未来的国家一定会涌现出一批批真正的人才,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教育大国!
初二:春雪若絮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人们追求诚信。诚信之风朴实憨厚、历史悠久。她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我们不难发现,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这些不良社会现象也不时侵蚀着洁净的校园,对学生的成长及教育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诚信已成为广大中学生急需学习的课程。
如果要问:什么是诚信?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从言。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诚通常表现为真诚、诚实、诚恳;信通常表现为讲信用、守信用、重承诺。诚信的含义,就是讲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从而获得社会的普遍信任。诚信,是人的内心状态,不仅本身是一种道德操守,而且是孕育其他道德品质的基础。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诚信始终作为一种善德为社会各阶层所推崇;诚信之光始终普照着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用今天的话来讲,诚信是一切思想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有了诚信的思想观念基础,才能建立德育金字塔。诚信教育中的诚是本,是人们一切思想行为的始发点;信是表,是人们思想行为的以诚为本的表现。对于这一点,有专家如是说:诚信是人们心灵中无时不在的警察,它约束和规范着人们的一切思想行为。这一论述形象表达了诚信对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价值。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一项根本性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是我国自古以来尊奉的道德原则和立身治国之本,也是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司法、教育等活动的一条重要原则,中国人历来是一个讲信用的民族,中国的老字号一般来说都有8个字的经营方针;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正是这种诚实信用的原则,造就了百年老店全聚德和300多年不倒的同仁堂。中国入世后,诚信更是一张重要的通行证。作为一名中学生,将来必然和世界上所有的人站到同一个赛场上,诚信就成了除了能力以外的必备条件。可以说:诚信是国家、企业、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在古代的许多着作和文献中,都讲了很多关于诚信的典故。其中,刘基在他的名着《郁离子》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非常有钱的富商,他为人很不讲信用,常常欺骗客户以谋取额外的钱,还时常坐地起价,客户们只因为他垄断货源,而且被骗去的钱不是很多,也就放过他,不计较那么多。一次,富商出去与客户谈生意,途径一条大河,在过河时因触礁翻船,他在水中大声呼喊:谁能救我,我就给他100两金子!一个善良的渔夫把他就上了岸,可是富商觉得一个穷渔夫的工作不过是捞捞鱼,卖卖鱼,一天下来也就只能赚那么两三两银子过活,100两金子实在太多了,一个过惯了穷日子的穷渔夫应该花不完那么多的钱,给了他也是浪费,弄不好他还会被别人当成是贼,于是他认为要想出一个与渔夫的身份相衬的价钱。经过再三的思索,富商最后只给了渔夫10两银子,还觉得自己做了件大好事。渔夫指责富商不讲信用,商人则训斥渔夫太贪婪,但是碍于周围很多旁人开始围观,而且刚才也有很多人听到他刚才的许诺,就又拿了10两银子给渔夫,说:你可拿好了,别再多要了,本来不该给你这么多的。说完,大摇大摆地走了,渔夫不甘心,不是因为钱太少,而是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拿着渔篙往富商脚底一扔,本来只是想让富商尝尝栽跟头的滋味,但没想到,富商被渔篙一绊,掉到了水里,富商照旧在水中喊:谁能救我上岸,我给他100两金子。渔夫拿起渔篙头也不回的走了,旁人也觉得富商言而无信,都不再管他,任凭富商结果没人救富商,他淹死了。其实富商刚接了一笔大买卖,身上带了数千两金子,他完全有能力付给渔夫许诺的钱,可因为不讲信用,从而丢了性命。
在我的身边有很多同学对于讲诚信满不在乎。有的同学面对与别人约好的事情,要么迟到一两个小时才赴约,要么让对方等了半天后,才告诉对方没有时间来赴约,要么就干脆不闻不问,事后装作忘记了,其实是自己记得这件事,但懒得去赴约。这是最轻微的一种不讲诚信,常常出现在那些没有时间观念的同学身上,那些同学对于对方事后的愤怒,总会回应说:一点小事那么计较干嘛?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何必那么小气呢?其实他们不是说这话给对方听的,而是给自己听的一种自我安慰,因为我们还只是小孩子,不会死死地记得哪个人曾经与自己失约,但他们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内心多多少少会觉得对不起别人,与此同时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富商一样,反咬对方说对方小气,洗脱过错,求得心里的安慰。这不过是一件芝麻大点的小事,但这足以看出他们是一个不讲诚信的人。而且,如果不改掉这种坏习惯,而是一直伴随着他们长大成人,这个坏习惯会不断的侵蚀他们的心灵,会让他们做事没计划,不会安排时间也就会事事无成,习惯性地说大话,不守诚信也就会被社会孤立,过度地自我原谅,不会自我反省也就不会为做过的错事负责,甚至不为自己负责,自暴自弃,到最后,就算没有渔夫仍渔篙到他们脚底,他们的人生也会毁灭。
就像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样,哪怕是再小的一件不讲诚信的事也有可能让一个人的人生大厦倒塌,我们要时时谨记这一点。
初二:刘怡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