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初二

关于那株含羞草的作文

《关于那株含羞草的作文》【第一篇】

  那株含羞草,在风中害羞地卷起了叶子。

  晓琳就是这样一株含羞草,只要轻轻一靠近,便收拢了自己的叶子.

  晓琳是这个学期刚转学过来的一个女生,她总是独自一人座在那张万年不动的椅子上或是看书或是写作业.连老师也经常会忘记班上有这样一个同学,除了偶尔有个记性好的老师点名抽她回答问题,同学们几乎忘记了她.她的成绩也一般,偶尔也很优秀,但在这个班中并不突出.

  这一天,物理老师发下卷子,考了一堂有史以来最为难的考试.

  考试成绩出来了,班上许多成绩好的同学都没有考到理想的成绩,当老师念到晓琳的成绩时说:晓琳,成绩进步很大,这次考了98分.台下一片哗然,晓琳也一脸茫然.

  这时,一些考砸了的好学生,悄悄地说到:哼!这次考得好了,指不定是用了什么见不得人的手段呢话语声音不高不低,恰好落入了晓琳耳里,她的脸陡然涨红,被他们说得无地自容,而晓琳的这番表现,落入他们的眼中却成了恼羞成怒的表现。

  不久,这件事情掩耳不及迅雷之势传遍了整个学校,每当同学们遇到晓琳时候,总免不了冷嘲热讽。虽然晓琳总是小心翼翼的避开,但这件事还是大大伤害了晓琳的自尊心,她实在人受不了了

  在一个安静的角落,晓琳看着那株在风中卷起叶子的含羞草,一个人自言自语:我明明没有作弊,但为什么,为什么他们都不相信我这时,一双温暖的大手搭在了晓琳的肩上,晓琳抬起头,班主任和蔼的面容映入眼帘,温柔的声音随之传人耳朵,晓琳,老师相信你,你是最棒的,加油!证明给他们看!班主任的话像一缕和煦的阳光射入了晓琳的心中,她决定努力证明给他们看。

  那株含羞草,似乎不再害羞。

  打那以后,晓琳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到处都是她勤奋的身影,她的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而那件说她作弊的事情也渐渐被人抛之脑后,晓琳的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好了

  那株含羞草,在风中挺直了脊梁,仿佛不再害羞。

初二:夜未央@惜别

《关于那最闪最亮的孔明灯的作文》【第二篇】

  夜幕慢慢降临,大地也准备休息,抬头望去,有几盏孔明灯隐隐约约升起,像是天空挂满了灯笼,把道路照亮,越飘越高,更像中国红,蒸蒸日上,让过年气氛格外美丽。

  我心血来潮,也想放孔明灯,也表姐第一次买来玩,开始乱了手脚,因为配来的蜡块我们开始不会用,这看似简单的孔明灯,不看袋子上的说明,还真不会用,蜡块绑在了铁丝上,我开始点火了,唉,手都差点烧掉了还是没点着,表姐催促的说快点呀!我快抓这灯快累死了!别急,马上就点着了我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点着了,可我们有遇到一个难题,孔明灯漂不起来,我和表姐急死了,我叫表姐赶快放手,应该可以漂了,表姐就不敢放,说会烧掉啊,不行呀!我掐了表姐的手一下,终于放手了,孔明灯漂上去了,我和表姐赶紧许愿,我的孔明灯漂起来喽,耶耶耶!我笑着说。

  我欣喜若狂,看着孔明灯漂在天空,这个孔明灯看似简单,却带着我和表姐美好的愿望遨游天空,向大地倾诉我们的愿望,孔明灯表面简单,却代表了最纯洁的东西,它就是愿望的使者,就像老师,看似简单,他却担负着哺育祖国花朵的任务,帮助我们学习知识,老师不图回报,我们应该尊重老师,明白老师,老师呀!老师呀!您就是那盏孔明灯,那盏最闪最亮的孔明灯!不远处的绽放的烟花,是我们莘莘学子为您喝彩!

福建龙岩长汀县涂坊中学初二:涂静

《关于那座教堂的作文》【第三篇】

  昨天,我又看见了那座教堂,那座与世无争的教堂

  穿过拥挤的人群,走过那喧闹的街头,车水马龙早已抛在了身后。抬头仰望天空,呵,阳光灿烂,又是一个艳阳天。宁静的天空中,有几只鸟儿在教堂顶的十字架周围自由飞翔,它们清脆的叫声,似乎是在为每一个路过的人祈祷。它们是和平的使者,带给世间安定与祥和,它们是幸福的天使,那不停地舞动着的羽翼,就像是在播撒幸福的种子。

  教堂的钟声一下一下的敲响,给人一种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的感觉。进进出出的信徒们,嘴里不停的念叨着什么,心里在默默地为亲人祈福。教堂的枪是如此的洁白,那是信徒们纯洁而真挚的祝福和他们坚定的信念所锻造出来的。

  进出与此的人们,我觉得他们虽然看似平凡,但却做出了最伟大的事,他们守住了自己内心的信念,每天每天,从没间断过,他们的祝福是最美好的,因为有行动为此做见证。

  我们虽不是其中的一分子,但却在为守住自己的信念而努力。我们有着雄心与壮志,每天畅游与学海之中,扎扎实实,一丝不苟。多少个夜晚,当时针已指过12,我们依旧捧着书本在灯光下学习,在心中呐喊:为了幸福美好的明天,为了守住信念,这样做值得!

  昨天,我又看见了那座教堂,它高高的矗立在我的心中,每时每刻都在提醒着我,要守住自己的信念,为信念而坚持!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