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初二

关于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的作文

《关于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的作文》【第一篇】

  每当世界的人们提起蜿蜒的长城,不息的黄河时,都会想起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民族,那便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回望历史长河,这一路走来并不是那么平坦风顺。从辉煌到衰败,再到屈辱,最后到重新富强,我国的历史进程显得是那么漫长,同时,也折射出一个足以照亮每个中国人的事实,那便是中华儿女在外来侵略者面前,并没有屈服。

  历史上,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是最早使用纸币交子的国家,而四大发明的问世更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中国的瓷器、丝绸等商品,曾在世界各国畅销。中国的汉字、绘画、药学在当时世界也都属领先水平。就拿明代的李时珍来说,他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达尔文曾高度评价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总的来说,当时中国的农业、药学、文化等都是属于世界领先水平的。

  而现代,我国的科技水平也是在不断提高。上世纪80年代,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漠凭借自身坚定的信念,制造出了中国预警机。2012年,神九飞天,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圆满成功,2013年,神舟十号成功发射。2012年12月1日世界上首条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哈大客运专线开始运营。近几年,3G技术不断普及到中国的每一个地方;蛟龙号深潜器下潜深度突破7000米。还有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四大工程无一不彰显了我国的先进水平。中国在不断进步!

  我们的祖国拥有优美的自然风景。中国最美的沙漠是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中国最美的湖是青海湖;中国最美的海岸是海南亚龙湾,等等。中国美丽的地方真是数不胜数。可是人们都知道,美丽的背后往往是难以启齿的痛苦。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上我国曾与海外各国友好来往,而更不可以忘却的是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历史!1840年,英国用中国发明的火药制成了炮弹,将清政府的大门轰开。1860年,英法两个强盗闯入我国的皇家园林,接着便洗劫了它圆明园。1894年,日本发动黄海大战,我国在威海卫战役失败后,日本为掩盖自己的罪行,又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1900年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所到之处,无恶不作。之后数年后,又经历了8年抗战以及3年全面内战,这些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可是,中华儿女岂是这么容易就会被打倒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有觉悟的清朝官员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马关条约》签订后,一些举人公车上书,之后光绪帝发布了变法;八年抗战,最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虽有三年内战,但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还是解放了南京;虽有文革浩劫,可是仍然有打不倒的邓小平。这些人诠释了中华炎黄子孙坚韧不屈的精神!他们向世界宣告:中华儿女是坚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永不衰败的!

  正因为中华儿女的自强不息,开国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总体趋势都是向上的。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的成功,则更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国际地位的全面提高。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伴随着社会水平的升高,更多的问题也接踵而来。其中我个人认为最为严重的便是环境问题。

  我国是人口大国,可是人均土地占有量少。人多,向大自然索要的则更多,因此环境在不断恶化。就单拿水污染来说,近几年,我国严重的水污染事件频频发生。2009年8月22日,云南曲靖南盘江被工业废水严重污染,江中鱼类大量死亡;2011年2月24日,贵州乌江镇河段被严重污染,河里的生物除了藻类,其他生物全部绝种;2011年12月13日,洛阳涧河遭到污染,河水变成血红色,穿越市区后流入了洛河。以上几个事件,都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我国本来就是一个缺水大国,再加上人为浪费、污染,使得可用水少之又少。水污染只是环境问题的其中一个,另外如雾霾等问题都是现在环境面临的可怕问题。现代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类与自然本应和谐共生,现如今,环境遭破坏,这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人不愿看到的。因此,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当今重要的任务。那么,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有什么意义呢?第一:它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第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条件;第三: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第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我认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识应该树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一个花园,要想光彩夺目,必定要有无数奋发向上的花朵,而我们,便是那含苞待放的花朵。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树立起一个伟大的抱负。当我们看到自己国家的文物被别的国家骄傲的放在博物馆里展览时,你不气愤吗?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国耻,定要有振兴中华的雄伟抱负,因为落后便要挨打,要被欺负。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我们,一定不能让历史重演,而要让我们的祖国一步步走向更加繁荣的明天!

  一天,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我的祖国在时间的推移下,变得更加发达,更加繁荣。梦醒来,看着一个个精神焕发的同学们,我仿佛看见了祖国美好的未来。

  美丽的中国,你是我心中的梦

初二:王萌

《关于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的作文》【第二篇】

  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

  我有一支画笔,我可以描画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画出青青草禾,可以画下堤岸杨柳。若是画不下来,没有关系,我还可以照下来,这是我的梦想。

  那么,我的祖国呢。祖国的梦又是怎样的?

  中国,一个饱经五千年风霜雨雪的悠悠古国,创造过多少绚丽的智慧,孕育过多少伟岸的精神。似乎一切都注定了要璀璨不朽。中国的地大物博、风景壮美,散发着迷人魅力。看上去是那么美好,充满生机。

  但是,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即使当年的雄心壮志,也无法预料今后隐藏在角落,无处不在的变数。变数是什么?它是人们无法解释的,无限可能。它身后有两条路,一条通向天堂,一条,是悬崖。

  人们迈向小康的步伐龙骧虎步,一条条公路似乎通向美好的未来,一座座工厂似乎在制造成功但是都是假象。时间齿轮缓缓转动,一切便显现出来了。我看到,刚刚洗出的相片,上面的一切都是那么模糊,我以为是浮尘,抬手擦拭,却发现怎样都抹不掉。

  原来就是我拍的照片,那个关于祖国的照片。一个持续已久雾霾,似乎就能表明现实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好。就像是在一个看起来是玻璃建造的泡沫里,眼看着风沙来临,却蜷缩着,固执的认为很安全。她轻而易举地透入薄薄的泡沫,在山水间肆意畅游,与纷纷行人玩闹。行人咒骂这位天气的不好,多么讽刺,抬头看看,那雾霾混合的都是什么?汽车排出的废气,工厂腾起的黑烟,焚烧麦秆的灰烬一幕幕都浮现在眼前。很显然,罪魁祸首就是自己。我们的美丽中国是不是要一去不复返了呢?我摸着相片,狠狠地擦着,可又有什么用?擦破的相片,模糊的笑靥。我闭眼想象着。自己来到一个街道,空气那么清新,泛着点点花香,踏在一尘不染的地上东张西望。街道旁的一棵棵梧桐,葱绿的枝叶闪着光。树旁的居民楼,仿佛浮于绿海之上。树影投下的斑驳光影映在透明的伞上,殷波流转。姑娘如瀑布般的黑发垂至腰际,裙子飘飞似纷纷的青蝶。蓝天白云在我的头顶流动,仿佛触手可及。远处的青山,只用绿色渲染,没有勾勒,就像淡淡的水墨画,缓缓倾斜。黄昏,天空泛起迷人的涟漪。老人带着小孙子出来散步,浮出的笑容,欢畅的笑声悠扬在上空,缠绕在花间。殷红的夕阳,将祖孙俩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吧。

  仔细想想,对于现状,我们也应该做些什么。祖国母亲置身于雾霾的恶劣天气之中,我们不能坐视不管。现在春暖花开,时光大好。让我们迈开脚步,带着工具,到荒山去植树撒播绿色的希望,抵御风沙泥石流。节约用水,不再过度开采地下水,让罗布泊、青海湖回复原来的容貌。只要梦想没有干涸,只要种子还在泥土里,今年的夏天没有发芽,我还是会继续等待,有梦想就会有行动,有行动就会有成功,成就美好祖国就不再是空话。努力建造起坚固的玻璃,让祖国不再受侵害。这便是我的中国梦,也是每个国人的梦。

  那我的相册上,笑靥会不会更加绚丽呢?

初二:沈鹿

《关于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读后感的作文》【第三篇】

  中国,有着的悠久的历史,五千年,或许,你说它漫长,而正是这漫长的五千年,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造就了它的文明。这四大发明,这甲骨文就是见证。五千多年的沧海桑田,新中国的成立也使得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的迅猛发展让中国走上了复兴之路,也使我们过上了幸福小康的新生活。

  中国美,地理老师说: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这里的地形复杂多样,有珠穆朗玛峰,有吐鲁番盆地。是啊!这儿有内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有呼伦贝尔草原,有雅鲁藏布大峡谷,还有那迷人的青海湖。这山山水水,我也希望自己将来某一天真正看到它们,当然,还有我们的孩子。所以,我们还要守护我们祖国的青山碧水,让中国更美丽!2012年,出了很多中国最美的人,我想起了最美老师张丽莉2012年5月8日20时38分,在佳木斯市胜利路北侧第四中学门前,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本可以躲开逃生的张丽莉奋不顾身救起学生,危急之下,教师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不幸被碾到车下,造成双腿截肢,骨盆粉碎性骨折,以至生命垂危。她的一推,推得多么干脆呀!张丽莉用柔弱的身躯谱写了一曲英勇奉献的大爱之歌。我在想,我如果是她,我会不会像她那样,我沉默了。在最美的人之中,有的人爱岗敬业,有的人奉献爱心,而正是这些散发着,我们中国的民族魂!中国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美人,才变得更加美丽!

  生活在这美丽的中国,我也有着自己的梦想,我想,为了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美丽,我们要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向那些最美的人学习,也使自己努力成为一个美的人,行走于碧水蓝天之下,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个梦想。

初二:郑文婧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