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平凡、宁静的小镇里,人们和和美美,那儿就是我可爱的故乡。
每当晨光熹微的时候,人们都早早的起来了,在滨河路边徘徊,呼吸着新鲜空气。老人们、姑娘们在这儿练太极、舞剑、跑早操,各种各样的人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好不热闹。当阳光一点一滴地洒向大地时,同学们已经陆陆续续地走进美丽校园,从校园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晶莹的露珠在草尖儿上滚来滚去,好像也听的津津有味呢!
太阳徐徐上升,霞光四射,这时,滨河路上的人寥寥无几,大多都在农贸市场。在农贸市场里,商贩们扯着嗓字吆喝着,想多招来一些顾客买自己的货物。消费者呢,左逛逛右瞧瞧,提着个菜篮子在市场里穿梭着。在这一片热闹非凡的吆喝声中,还夹杂着顾客们爽朗的笑声。
傍晚,落日像喝醉了酒的红脸醉汉,跌到了河的那一边。把水映得一半红,一半黄,这真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啊!家乡的黄昏是恬静的,路边的花草都在晚风中安静的睡着了;家乡的黄昏又是热闹的,在河边洗衣服的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一些老婆婆还在这里练腰鼓,咚打咚,咚打咚,清晰悦耳的腰鼓声划破了夕阳的宁静。
太阳落下了山,夜幕来临,月亮高高地悬挂在深蓝的空中,星星眨巴着眼睛看着人们。每当这时,滨河路上华灯初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给美丽的滨河路披上了一件华丽的彩衣,使它显得更加美丽,更加迷人。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加五彩缤纷。
我爱我美丽的家乡。
易县实验初级中学初二:赵海云
拔根芦柴花,乡音分外亲,好歌龙川飞出去,好水流进我的心。碧波引入万顷田,船鱼彩霞饶楼行,烟花三月下扬州,请到江都停一停。走过龙川桥,绕过绿草茵,七分水色三分柳,蒙蒙秋雨也是春,请到小城来作客,乡情暖人心歌里唱的这个美丽如画的城市江都就是我的家乡,她是中国唯一一个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三河交汇的城市,她是亚洲最大的引水水利工程中国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起点。我的家乡水资源得天独厚,城市优美,风景秀丽,钟灵毓秀的龙川大地还涌现出大批的英才俊杰,建设出许多有特色的文化设施。其中最突出的要数地处市区西入口处的城市客厅龙川广场了。
一进入龙川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巨大的银龙腾飞在广场的中央,广场的中环由12根龙柱和雕刻着我们江都历史的玉雕组成,外环是新建的城市博物馆和音乐台。因为我的家乡是花木之乡,所以绿色是龙川广场的基调,郁郁葱葱的名贵香樟树,石楠树,百年以上的香气诱人的桂花树围绕在广场的四周,夜晚,752盏灯齐放,你看漂亮的椰子灯灯花灯星光闪烁,星罗棋布的草坪灯、高杆仿生庭院灯,使整个广场在灯光的辉映下流光四溢,使整个广场更加新颖、秀丽、柔和、迷人,真令人流连忘返。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芽,又白又香人人夸拔根芦柴花,清香那个玫瑰,玉兰花儿开,蝴蝶那个恋花,牵姐那个看一根么丝线,牵呀么牵过河,郎儿买个梳,姐呀么梳个头,撒趟子撩在外勤劳的江都人民创作了许多优美的歌曲,赞美美丽的江都,好歌飞出江都,飞向世界,腾飞吧,我美丽的家乡,我爱你水木仙女,龙川江都。
我呢,来介绍一下我的家乡焦作。焦作非常美丽,这里有好多美丽的景点。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接壤,南临黄河与郑州相望,东连新乡,西接洛阳,全市总面积4072平方公里,总人口352.03万人。焦作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它地处我国南北交汇点,东西结合部,又是新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的中心地带,具有承东启西、沟南通北的枢纽地位。旅游资源丰富,现已开发建成云台山国家级风景区,青天河、神农山、青龙峡省级风景区和峰林峡、青龙峡、月山寺市级风景名胜区,以及中央电视台焦作影视城、龙源湖乐园等现代休闲娱乐场所。
云台山:又名月牙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40公里处,距蓝田县城17公里的焦岱镇境内的大羊峪。海拔2224米,有瀑布、险峰等景观,景色秀丽,风景宜人,是佛、道、儒三教布道的名山。一路上灌木丛生,藤类植物很多形成了一条条天然的绿色走廊。当地人称之谓云漾就是云在山顶荡漾。进山后几里路有呈"Y"样分叉路走右手侧,几百米后有河,过河后一路向东,分两个阶梯层登顶。登顶后,有东西两个山头有庙宇,东望极限看见商洛山水,南见襄樊,美不胜收,天蓝的洁净如水洗过,云白的似刚刚凝成,登高心旷心魂震撼。岱顶处有三座相望的古庙,蔚为壮观。因为是周围海拔相对高处,可清晰看见汤峪等处的美景。深秋第一场雪因谷深林密而至今未能融化,让你首次感觉踏雪、赏雪的刺激与惊险。
青天河:集江南水乡与北国田园风光于一体,被誉为北方三峡的青天河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西北部博爱县境内,系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太行山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中国青少年科学考察探险基地、河南省最具魅力的十佳风景名胜区、河南省十大旅游热点景区,景区面积106平方公里,由大坝、大泉湖、三姑泉、西峡、佛耳峡、靳家岭、月山寺等七大游览区、308个景点组成。
怎么样?焦作美吧!快来我们焦作玩吧!
初二:李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