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节至,好多同学怕也是荷包鼓鼓了,新年的压岁钱,是我们一年的期盼。
许多同学的家长出手都十分阔绰,有时出去串上几次门,便已是积累了几千几万了。
我询问我祖父母的压岁钱数,不过五分几毛的给。到我父母时,大概可收个十块十五块的。而现今我同伴的压岁钱数,却是远远超过这些的,一年下来,少说也可存个一千八百。比较过后,发觉数量是递增的。对照局势来看,压岁钱的数量也是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在几十年前,我们可以拥有的,不是整整齐齐的一叠100元人民币,而是一堆毛糙的角票。对照之下,我们为何不感恩,我们生于富裕和平的年代,而非五胡乱华,桓灵之世的社会。
对于源源而来的压岁钱,我从前也是十分欣喜,但尔后思虑一番,却也是兴致缺缺了。
原本的压岁钱,是长辈对晚辈希望的寄托与宠爱的具体表现,但现在,却似乎并非如此。调查亲戚家的孩子之后,发觉两家付出是相同的。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而另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这就像一个加法等式,等式左边有两个加数,右边是一个和,,对两个孩子所付的总和,正是另一个家庭孩子可得的。
这不禁使我感到悲哀,最初的目的,难道就是这个?家长如还债一般的举动,忍痛将自己不想的大度地交割,再提心吊胆地等待财务被归还,除了麻烦与焦虑,我想不出还有什么。而这些让孩子们欣喜不已的压岁钱,在前几年,都还要被尽数交还给父母。
我的父母曾经也是如此,或许是为了填补给了别家孩子压岁钱的空缺,程序地将散发的钱回收。而被交给了自家的孩子,不过是一道手续,但事实上,大人给孩子发压岁钱属于赠与性质,与孩子之间形成的是赠与合同关系,压岁钱一经孩子接受,赠与合同就依法成立,父母是无权予以没收的。
不过这也只是曾经,在今年,我所调查的大部分对象中,只有少数家长还会有这样的举动。52%同学的压岁钱用于存储,21%的同学用于买书与复习资料。我的姑父则是让表妹用于买爆竹烟火。明显的,家长们变得开明,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更加重视起来。物质与交易最终被瓦解。一年一度发放的压岁钱,因为家长懂得了享受与放手,让孩子们学会了理财和责任。
但在这放手后,浪费的现象也是有的,买零食或是用于打游戏,对于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同学,是压岁钱的最佳去处,对于这中现象,家长也不能仅仅报以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态度,或是直接将钱又回收,掌控在自己的手下。理财刚刚起步,绝不可扼杀在摇篮之中,在我看来,家长此时应该协助孩子理财,适当地加以纠正。
当然,也有因为压岁钱而助长了攀比之风的,得到了压岁钱,还有同学满脸喜容,扬言请客的。我在调查中不难发觉出,得到压岁钱较多的同学,在提起时一脸自豪,理直气壮。而压岁钱得到较少的,却羞于启口,仿佛受了莫大的委屈一般。而我们可以明确的将其定位于虚荣,对此,家长也需要好好处理。
在得到压岁钱后,我依稀还记得,在我儿时,压岁钱是要放在枕头下的,据说是因为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而到了现在,我在询问下,竟然发觉无一人有如此做。或许是科学发展,社会进步,这些迷信之说已经被渐渐淘汰了,但回忆起从前年味十足的过大年,只觉冷冷清清的。不仅是压岁钱,刚刚过完年,或许许多人也是意识到了。年味越来越少。
就说在我家附近,往年总是爆竹声不断,亲戚朋友也总是买许多的爆竹,飞天老鼠流星雨、火树银花,噼噼啪啪,好不热闹,烟花映着人们的笑靥,一闪而过的繁华绽放,带来无限欢乐。
而今年的爆竹声却明显少了,询问之下,才知道邻居们许多都去了国外,也有在家而没买爆竹的。中国人最大的春节,就这么惨惨淡淡地度过了。这不得不说,是我们中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漠视与摧残。而对这种变化,我察觉到了,或许许多人都察觉到了,但无能为力,人心,是在渐渐变化的,而对这种变化,仅凭几个人的觉悟是没有用的。我们的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消逝着,在细小的环节间,在从孩童的压岁钱中,这是对下一代的影响,又或许,在未来,我们残存的文明都将在冲击后消逝。
在关于压岁钱的调查中,先后涉及社会的经济发展,家长的教育问题,文化的缺失消逝,小小一叠纸,隐藏至大学问。压岁钱,轻如鸿毛;压岁,重若泰山。
马鞍镇中学初二:谢莹玉
夜深黑,
星星!一个少年突然叫道。
我抬起头,
看见了,
小小的,
却极亮极亮的,
星星。
我好奇数着,
数这星星的光角,
四个光角,
五个光角。
一瞬间,
几乎不容察觉,
就明亮亮的出现了,
啊,两颗、三颗、十颗,
一时间,
漫天星空,
一片闪亮。
初二:药诗化月
点评:文章用孩子的语言,显得自然,朴素,犹如一股清泉。结尾点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朴实自然的童心体现在文中,使文章散发着清新活泼的气息。
美中不足的是:不知作者所谓光角是什么,肉眼看到的星星是没有角的。对于星星突然间的出现,量词的使用有失准确。
作者可以运用些修辞手法使文章多种意境美。
点评老师:苏璐璐
雨,清清的,如季节的使者,是我最爱的。每次下雨,总贴着窗棂,去欣赏那一份别有的韵味。雨滴飘飘扬扬的飞洒下来,沾染了世界,点湿了空气。
春季,如丝,飘飘然,若有若无,似真似幻,如淡如浓。清晨的雨,伴着薄薄的雾气,神秘莫测,令人浮想联翩,如银丝,为世界织一条披纱;正午的雨,泛着点点金光,如丝,若线,连成一道绚丽的风景;夜晚的雨,雨丝更会与街道上守卫的路灯交相辉映,为夜行的路人准备一场盛大的宴席。
夏季,如刀,狠狠地,却是真真的。清晨的雨,伴着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让人神清气爽,雨淅淅沥沥的,透过清晨温暖的阳光,折射在身上,总会有说不出的暖;正午的雨,有着清新的泥土香味,和着微风,滴打在发丝、眉尖,顺着皮肤渐渐滑下;夜晚的雨,总是很冷很冷,针一般扎在身上,剥下虚伪的面具,留下空灵的灵魂。
秋季,如珠,紧密连在一起,晶莹透亮,灿灿生辉。清晨的雨,带着湿润的空气,无时无刻的泼洒,冷冷的,如同夏夜的雨,使人顿时感到寒气刺骨;正午的雨,带着阵阵冷风,和着丝丝缕缕菊花香的清雅,融在世界;夜晚的雨,更是阵阵寒气,笼罩在灯火之中,与街灯映照,更加寒意入骨。
冬季,雨滴幻化成雪精灵,翻舞飞扬,携手在人间点缀生命。飘在枝桠上、房屋上、车顶上、衣裳上,把世界装点成一片白雪的盛典,世界也因为有了这些白色而美丽。
雨,本来便是清冷的,他们亦是团结的,一同降落于世,一起被太阳召唤回天空。爱它们就是因为这些。
初二:刘丁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