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作文 > 初二

关于论课改的作文

《关于论课改的作文》【第一篇】

  我上初二赶上了新课改,心里美极啦!现在和过去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我们没有了早读的折磨,早期时间从6:00调到了7:00。下午的五节课也缩到了四节。从此我们不用再披星赶月。风餐露宿了!有了更多的活动时间就不用再苦熬黄灯的写作业;也就有了更多的学习课外知识的时间。在我看来它是我们千万学子的大救星!大大减轻了广大学生的学习负担。

  它的实施标志着中国教育从死板的硬式教育转变为科学的全面素质教育。虽然在中国有很多的家长和老师对此很不理解,但是在外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它不仅实施着而且比我们更大胆。就说美国的中学生吧!他们每天的在校时间就很短,他们所学的知识在我们这些同龄人看来那可不是用小儿科就可以形容的,最起码也要加上八个太字!可他们的学生也不见得比我们笨呀?相反,在很多科技领域上却远远高于我国!他们的伟大科学家也不比我们的少!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我们把学习任务全放到初中和高中,把重担压在了我们长身体的黄金时代。但很多人就是不把这些放到心上,认为这是智力发展的好时期,就应该多学知识!但你要是问:这些知识在社会上有什么作用哪?很多人就回答不上来。是这些只是没用吗?我想这是因为大多数人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心里想的只是那一张张的试卷而已!

  我们把中学和高中看的重而又重,却放过了大学!有多少人把大学四年的时光用在了学习上?四年时光:恋爱时间。这是大多数人对四年的理解。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中学和高中的任务均给大学一些呢?

  我认为这次课改只是牛刀小试罢了!中国的教育制度还有更大的改革。这是应该也是必须的!是时代进步的必须!

  汝州市市直中学初二 闵志成

《关于论礼道的作文》【第二篇】

  临近春节了。

  而我总是不那么畅快,原因亦是很多,而最大的却在家里人的到处忙活。主

  要在于给他们的那些亲朋好友什么的送礼呢。

  第一次送礼。简直是全家出动,竟然还捎带了我去。去的人这么多,还专门开着车,应是很有趣了,我以为。然而光是在路上就兜转了四十多分钟,这对于一个晕车的我,实在是个难以承受的现实。一路颠簸起伏,像是活在地狱一样。千辛万苦跑到了一个地方,车门哗哗的打开,他们呼地就蹿上了楼,只留我和司机父亲看车。看他们似乎很紧张的样子,想应该不久就会回来的。然而,这一去就一个时辰。回来时他们脸上怎么也找不出喜悦来。这一个时辰的时间我是白白扔掉了,但也不见得他们。又去了下一家,也还是如此。

  第二次送礼。人数不多,但同样捎带着我。这次我可识相点了。俟他们挑完东西,我就嚷嚷着要回家。凑巧姑姑身子不舒服,也要回去。车转来转去不知怎的就转到了家门。我欣然丢掉了礼,准备开门回家。而他们却拦住了我,只让姑姑回了家。而我却无能为力,只能顺从了他们。他们叮嘱我,到那里一定要叫爷爷,有礼貌点。这次竟要我和他们一块儿去!尽管我不想,终于也敲响了那位爷爷的门这次活动一直进行到晚上十点半,待在那儿多长时间我大概是忘记了,只记得那时我是要在家里舒舒服服地洗个热水澡,再躺在床上看会书后,舒舒服服地进入梦乡的。

  后来也有几次类似的活动,至于具体情况什么的,我现在已记不清楚了。

  现在想起,我问他们为为何要这样做,他们只是说,经常打交道不送点礼什么的不好意思,说我不懂,长大了才知道。我确实不懂,但我现在也不知道。他们又说,也为过节送祝福嘛,拜访拿着也好看。我和那几个朋友关系也都不错,而过节什么的也就说声什么什么快乐而已,甚至干脆什么也不说,依旧照常玩耍,我们认为那样做简直是无聊透了。可我仍是不理解,我又想起喜欢的动漫最新一集还没看呢,就跑去看电视了。

  之后每看到他们把几家送来的礼换了一下再送回去时,心里就不舒服。

初二:孙新然

《关于论李鸿章的作文》【第三篇】

  晚清腐朽的冷风不断在他脸前飘过,帝国主义入侵的步伐在他耳边闪过,清军战败的消息不断地摆到他桌上,和谈的进行耗费着自己本应安度的后半生,他是清政府唯一一位能够与帝国主义战胜国进行真正谈判的官员,他是唯一一位在言词上完败帝国主义战胜国的外交大臣,他就是晚清全权大臣李鸿章。李鸿章接手的签订的第一份条约为《中日修好条规》,这是一份平等条约,标志着中日关系有了一个新进展,但好景不长,日本公然于1874年出兵台湾,清军战败,李鸿章再次被任命为外交大臣,与日进行谈判,虽然签订了《中日台事条约》,但野心勃勃的日本在5年后吞并了琉球群岛,严重威胁到台湾安全,1876年,英军出兵干涉我国,李鸿章接手了他签订的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中英烟台条约》,他没想到,随后的条约不再平等了,随着这份条约的签订,晚清政府的腐朽局面开始败露出来,一份份战败消息令他心里冻寒,每一次奔赴谈判会场他没有一丝焦急,没有一丝害怕,仅有心里充满的那份自信心,凭着接手的不平等条约签订的经验,他让战胜国的一方不敢直接摆出骄傲姿态,而是尊称他为李中堂。他每次都尽可能的恳求战胜国减轻条约的赔偿额,取消割地,但每次都得到失败的回报,即便如此,他以后的每次谈判都仍然充满自信,李鸿章接手的最后一份条约为《辛丑条约》,年迈的他在签订这份条约后背上千古骂名。不久,李鸿章结束了他的外交生涯,离开了人世,享年78岁。李鸿章的一生几乎全部用在了外交上,他迫切的希望拥有一次真正的平等外交,让清政府走出腐朽局面,但,历史的天空拒绝了他这一要求,但他在和谈上坚持不懈充满自信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初二:王嘉麒


【作文浏览排行榜】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