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外国语学校
电话 : 0371-7987877 0371-67998111
地址 :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枫杨街与银屏路交叉口
学校简介 :
郑州外国语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十六所具有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学校之一;是全国外国语学校工作研究会理事学校;是全国外语教学素质教育实验基地;是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是河南省首批高中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是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出国留学人才选拔基地”;是河南省对外开放单位、对外交流重点单位;学校连年被评为郑州市教育先进单位,郑州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郑州市学科竞赛先进单位,郑州市普通初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郑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郑州市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郑州外国语学校是伴随着时代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步伐而诞生的。六十年代初,根据周总理指示,旨在培养高水平外语人才的“外语学校”开始在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相继创办。八十年代初,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作为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创办一所主要为培养高水平外语人才和通晓外语的专门人才打好基础的完全中学便提到了议事日程。1983年7月,经郑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河南省首家外语学校创建,始名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1986年,学校由布厂街迁入郑州市陇海西路65号,更名为郑州外国语中学。1988年,由郑州市教育局上报,经河南省教委考察批准、国家教委备案,定名为郑州外国语学校。学校自创办以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素质教育,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效益一年一个新台阶。为了满足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1997年经郑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择址建校。2000年在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征地164.7亩,投资8600万元,筹建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01年9月新校建成开学。
为保持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和教学的连贯性,郑州外国语学校特设立初中部,初高中六年一贯制的体制,使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学习习惯得以有效的培养,促进了学科知识、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初高中教师的交流融合,将会避免初高中单设带来的隔断,使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更为系统、科学、高效;根据外语学校的特殊性,教育部规定外语学校初中在招生时可进行外语潜能测试,这样,郑州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有一个优秀的学生群体,“分类指导”、“因材施教”能够得以真正的实施。
郑州外国语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省专家、省学科带头人、省优秀教师、市拔尖人才、省优质课一等奖、数、理、化、生国家级奥赛教练员、高级教师、市学科中心组成员占任课教师总数的67%。
从多媒体教室到省级示范性实验室,从设施齐全的功能室到教师人手一台电脑,从标准400米塑胶跑道的体育场到现代化的体育馆,郑州外国语学校已经成为河南省设施齐全、设备一流的现代化窗口学校。学校位于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占地164.7亩,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现有36个教学班,教职工167人,学生1900人。
发展历史
创办初衷1963年,周恩来总理有感于外交外贸所需高水平外语人才的匮乏,全国外语教学水平低,提出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标,并建议在全国经济发达、教育水平比较高的大城市,以培养外语突出、其他文化课好的学生为目标,创办一批外国语学校。当时,第一批举办的有九所:上海、武汉、西安、重庆、杭州、天津、长春、南京、北京外国语学校。由此可见,外国语学校在诞生之初承担了特殊的办学使命??培养外语专门人才。如现任外长杨洁篪就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上海外国语学校的毕业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掀起了第二次外语人才培养的高潮,诞生了更多的外国语学校。郑州外国语学校于1983年建校,以后又有一批外国语学校在上一世纪九十年代初建立。这时的外国语学校大多以外语为特色,以多语种、多教材、小班化等为特点,形成品牌,引领发展。这些学校大多都有较高的办学质量,在当地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发展过程我校建立于1983年,用了近二十多年的时间,从一个极其落后薄弱的学校,发展到今天,成为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的热点学校,成为一个社会关注度、家长期望值高的知名学校。
回顾我校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83年?1992年,学校起步阶段。1983年在郑州市布厂街,在原郑州三十中基础上组建,1986年校址迁至陇海西路65号,1988年经河南省政府批准更名为郑州外国语中学,1989年在教育部备案,更名为郑州外国语学校。当时的外语学校底子薄弱,缺乏生源。
第二阶段:1992年?1998年,学校跨越发展期。学校更名后,有几年的时间不为郑州市民所了解。经过多年努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不仅在外语学科,而且在文史类各领域都取得不俗的成绩,从而引起社会各界关注。94年以后,高中一直以小而精的模式运行,高中每届只有两个班(一文一理)。主要以文科成绩,外语成绩突出而崭露头角。
第三阶段:1998年?2004年,学校全面提升期。1998年学校领导班子提出我校的培养目标为“文理兼长、外语突出、全面发展”。在发扬外语特色,文科优势的基础上,坚持文理并重,强化理科教学,这与河南省2001、2002、2003年的高考模式“3+大综合”不谋而合,也与2004年以来实行的“3+理综”、“3+文综”十分契合。
2001年我校作为郑州市政府的重点工程,第一个优先扩容学校,高中部迁至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校抓住先机,以科学规范严谨的管理,以笃学生动活泼的校风,以优异的办学成绩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十三所具有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学校。
第四阶段:2004年至今,学校特色形成期。在这一阶段,学校办学特色越发鲜明,质量不断提高,优秀的校风吸引着更多的优秀教师和学生。2004年学校提出了“强化与突出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理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新目标,在学生平均分班的基础上,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理科实验班的尝试,我校学生在学科竞赛和各类活动中频频获奖。无论在保送生的数量及录取学校层次,还是在学科竞赛获奖的人数及等次都在全国外国语学校中居领先地位。
2007年又成立了国际部,引进国外课程,结束了过去学生出国留学散兵游勇的状态,被国外顶尖级大学录取的人数逐年增多。
2009年成立郑州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首位度不断提升。在满足郑州市乃至河南省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方面,做出了贡献。
在此期间,对育人目标又有新的认识,进行了新的实践与探索。
发展经验二十多年的历程,学校从初创的弱小到单项突破、崭露头角;从单项突出到文理并重、全面发展;从小而精到大而稳,正在朝大而强的方向发展。从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发展、丰富与努力践行是郑外成功的最主要的经验。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我们在深化外语特色的同时认识到,中学是为学生未来成才打基础的地方,是培养人才苗子的地方,所以在保持特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为此,我们把学校的育人目标由最初的“外语见长”发展为“外语突出,文理兼长,全面发展”。
“外语突出”,即是从语言到文化,从思维到表达,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
“文理兼长”,即是中学是为学生未来成才打基础的地方,应力求为学生未来的多种发展打下宽厚的基础,创造尽可能广阔的空间。
“全面发展”,既包括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又包括教师的自主发展和师生之间互动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适时地提出了“强化与突出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理性思维能力培养”新内容。这是一种顺应当时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育人目标的新举措。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学校的不断发展,我们的育人目标是否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呢?或者说寻求一种更能反映教育本质与时代要求的教育追求与育人目标呢?
教育追求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转型的关键期,结合自身二十多年的教育经历,我们愈发认识到人们越来越把外语教育作为一种对文化的理解而非仅仅是一门工具。语言是人类表达与存在的一种方式,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被赋予丰富的内涵,上升到了语言文化的高度。我们赞同这样的观点: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教育者是为了传承文化。这是因为,人类社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不是个体的人,而是以文化为纽带连在一起的群体。所以,传承文化是教育的本体功能。
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对文化的传承,必须有更宽广的视角。文化,既有显性的,如语言、文字、知识、艺术等,也有隐性的,如价值观、信仰、与语言有关的思维方式等,既有本土的,也有国际的,尽管世界日益一体化,但这永远是在多元化基础上的一体化,是各种文化并存,互相尊重基础上的一体化。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加深,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与把握,对社会发展背景及不同阶段的认识,在中学阶段就要形成“世界眼光”(即国际视野),愈发显得迫切。
同时,面对当今中学生更容易被世界强势文化所左右的现状,面对我国优秀人才外流现象严重的现实,从中学阶段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和深厚的民族情结更为重要,本土情怀下的国际视野才是我们人才培养之本。
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我们希望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幸福的人生,而人生的幸福就是精神世界的完整和富足。教育的使命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去改造物质世界,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改造和丰富精神世界。那么我们的培养目标,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人格、智慧,应该着眼于从中国和世界文化中汲取营养。现在看来,学校发展的前几个阶段的培养目标,更多的从技能层面着眼。现阶段学校的办学理念,必须从偏重于技能养成,转向学生的人格塑造。正是在这种背景以及学校内在发展的要求下,我们把主题提炼为:中西文化融合,智慧人格并重,培养具有本土情怀和国际视野兼备的高素质预备人才。
学校简介
郑州外国语学校是伴随着时代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步伐而诞生的。六十年代初,根据周总理指示,旨在培养高水平外语人才的“外语学校”开始在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相继创办。八十年代初,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作为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创办一所主要为培养高水平外语人才和通晓外语的专门人才打好基础的完全中学便提到了议事日程。1983年7月,经郑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河南省首家外语学校创建,始名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1986年,学校由布厂街迁入郑州市陇海西路65号,更名为郑州外国语中学。1988年,由郑州市教育局上报,经河南省教委考察批准、国家教委备案,定名为郑州外国语学校。学校自创办以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素质教育,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效益一年一个新台阶。为了满足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1997年经郑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择址建校。2000年在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征地164.7亩,投资8600万元,筹建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01年9月新校建成开学。
为保持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和教学的连贯性,郑州外国语学校特设立初中部,初高中六年一贯制的体制,使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学习习惯得以有效的培养,促进了学科知识、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初高中教师的交流融合,将会避免初高中单设带来的隔断,使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更为系统、科学、高效;根据外语学校的特殊性,教育部规定外语学校初中在招生时可进行外语潜能测试,这样,郑州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有一个优秀的学生群体,“分类指导”、“因材施教”能够得以真正的实施。
郑州外国语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省专家、省学科带头人、省优秀教师、市拔尖人才、省优质课一等奖、数、理、化、生国家级奥赛教练员、高级教师、市学科中心组成员占任课教师总数的67%。
从多媒体教室到省级示范性实验室,从设施齐全的功能室到教师人手一台电脑,从标准400米塑胶跑道的体育场到现代化的体育馆,郑州外国语学校已经成为河南省设施齐全、设备一流的现代化窗口学校。学校位于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占地164.7亩,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现有36个教学班,教职工167人,学生1900人。
学校发展
郑州外国语学校是伴随着时代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步伐而诞生的。六十年代初,根据周总理指示,旨在培养高水平外语人才的“外语学校”开始在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相继创办。八十年代初,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作为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创办一所主要为培养高水平外语人才和通晓外语的专门人才打好基础的完全中学便提到了议事日程。1983年7月,经郑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河南省首家外语学校创建,始名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1986年,学校由布厂街迁入郑州市陇海西路65号,更名为郑州外国语中学。1988年,由郑州市教育局上报,经河南省教委考察批准、国家教委备案,定名为郑州外国语学校。学校自创办以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素质教育,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效益一年一个新台阶。为了满足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1997年经郑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择址建校。2000年在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征地164.7亩,投资8600万元,筹建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01年9月新校建成开学。
办学条件
为保持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和教学的连贯性,郑州外国语学校特设立初中部,初高中六年一贯制的体制,使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学习习惯得以有效的培养,促进了学科知识、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初高中教师的交流融合,将会避免初高中单设带来的隔断,使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更为系统、科学、高效;根据外语学校的特殊性,教育部规定外语学校初中在招生时可进行外语潜能测试,这样,郑州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有一个优秀的学生群体,“分类指导”、“因材施教”能够得以真正的实施。
郑州外国语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省专家、省学科带头人、省优秀教师、市拔尖人才、省优质课一等奖、数、理、化、生国家级奥赛教练员、高级教师、市学科中心组成员占任课教师总数的67%。
从多媒体教室到省级示范性实验室,从设施齐全的功能室到教师人手一台电脑,从标准400米塑胶跑道的体育场到现代化的体育馆,郑州外国语学校已经成为河南省设施齐全、设备一流的现代化窗口学校。学校位于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占地164.7亩,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现有36个教学班,教职工167人,学生1900人。
管理特色
郑州外国语学校实行全寄宿制下的三全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化),提升学生“做人做事”规范的素养;推行优化教学活动,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外语教学的实践性,强化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系列化的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显性和隐性育人功能。
办学特色
办学目标:文理兼长、外语突出、全面发展。
培养目标:中西文化融合,智慧人格并重,本土情怀和国际视野兼备的高素质预备人才。使学生具有强烈的进取意识,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及初步的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文明守法的行为习惯及高尚的品德。
教学理念
使学生具有强烈的进取意识,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及初步的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文明守法的行为习惯及高尚的品德。
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热爱学习,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体验,掌握方法,形成能力。课堂教学改革是要通过教师“教法”的改变,促进学生“学法”的改变,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郑州外国语学校把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提高和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实践使理论具体化,实践使理念明晰化。教师“以学论教”,教学“先学后教”,课堂以培养学生的“思悟能力”为目的,既是学校教师的共识,也是教学的反映。
为使每一个教师都成为优秀教师,为使每一节课都成为优质课,郑州外国语学校坚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关注学生、注重学法的“新授课”、“习题课”、“讲评课”、“复习课”等模式已从少数教师的优质课变为多数教师的常态课。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在使学生尽快“独立”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快速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办学思想
坚持“文理兼长,外语突出,全面发展”的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进取意识,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及初步的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文明守法的行为习惯及高尚的品德,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
倡导厚重朴实、学问人品并重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尽可能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以师生的共同发展去实现学校的发展。
学校领导
一、校领导
王中立: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
郭强:书记负责学校党务工作
王玉合:副校长分管学校教学工作
虎云峰:副校长分管学校行政工作
李茂启:副校长分管学校国际部工作
唐翠莲:工会主席兼办公室主任负责学校工会工作和办公室工作
二、内部机构及负责人
(一)办公室
主任:唐翠莲
副主任:赵军浩
(二)教务处
主任:周剑
副主任:曹四清
(三)教科处
副主任:曹四清
(四)竞赛部
副主任:石敬凯
(五)德育处
主任:袁艳磊
副主任:李海因
(六)团委
副书记:孙秋浩
(七)总务处
主任:曾红奎
副主任:崔冉[4]
历任校长
田星灿(1984-1999)
袁拓实(1999-2003)
毛杰(2003-2011)
王中立(2011至今)
学校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