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重庆 >>重庆市 >>沙坪坝区 >>重庆三中
重庆三中
电话 : 023-65325358
地址 :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南街4-3
中考网 : 重庆 | 重庆市 | 沙坪坝区
高考网 : 重庆 | 投票
学校简介 :

 

重庆三中,即重庆南开中学,位于重庆市著名文化区沙坪坝区,由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建立,原称重庆南渝中学,是重庆最著名的中学。建国后,按照惯例改为重庆三中,后恢复重庆南开中学名称,但在民间,“三中”的说法一直存在。

重庆南开中学是全国首批经国家教育委员会验收批准的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2009年被清华大学授权为“体育特长生生源培养基地”。这是清华大学在我市中学设立的唯一体育特长生培养基地。据介绍,基地建立后,清华大学将不定期地选派高水平体育教练到重庆南开中学进行清华大学运动队训练模式的指导,南开中学的中学生运动员在寒暑假期间也可赴清华大学进行专业培训。清华大学体育部有关负责人透露,在符合清华大学考核的基本标准前提下,在招生考试中将优先考虑南开中学的优秀中学生运动员。

◇独特优势

重庆南开中学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时期,20世纪80年代开始,南开中学就率先以课程设置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建设的新途径。目前学校已经建立起了有南开特色的必修课-选修课-自修课和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的课程体系。如今,南开中学每学期开设了包括陶艺制作、跆拳道、天文观测、剪纸、刺绣等在内的30余门选修课。特色活动课程“南开讲坛”邀请了中科大校长朱清时、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以及北大、清华、人大、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的院士、教授、学者前来演讲,每周一讲,已逾百讲,并正式出版了《南开大讲堂》一书。同时学校设置了心理委员关心学生心理健康。

◇获奖佳绩

艺术馆学校的体育、艺术、科技活动丰富多彩,成果突出。在各级体艺比赛中,学生获奖数百人次。女子篮球、田径、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跆拳道、国际象棋等运动队,在各种竞技中屡创佳绩。特别是学生女篮和田径队多次荣获全国冠军,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大赛。艺术方面,合唱、民乐、管乐、舞蹈等团队有着很高的表演水平,多次获奖。科技活动丰富多彩,先后有40余人获得了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摘取了首届、第二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第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创意杯”全国中学生设计大赛团体第二名等。

◇学子风范

三友路重庆南开中学不只注重应试教育,也注重人能力的培养.从南开毕业后到大学深造的学子也发展不错,如清华大学致南开中学的喜报中就有:南开2003届毕业生李婧翌同学(就读清华大学生物系)、2004届毕业生毛献文同学(现就读清华大学化工系)荣获清华大学2005-2006学年综合一等奖学金,2004届毕业生王宇航同学(现就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2004届毕业生邵?同学(现就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2005届毕业生王晓同学(现就读清华大学电子系)、2005届毕业生何飞同学(现就读清华大学电子系)荣获清华大学2005-2006学年综合二等奖学金。2007年北京大学第二十九届学生代表大会中,高2005级毕业生沈冲同学高票当选为北京大学学生会办公室主任……还有不少同学也在其他大学荣获各种奖项。

◇对外交流

在全球化浪潮日益澎湃的今天,重庆南开中学一直保持着与世界频繁的交流和往来.早在1998年就先后与国内外数十所中学有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曾多次接待英,美,日和港,澳,台等地区的教育考察团.2001年,又获得中美青年交流项目首批入选学校资格,并且是重庆市唯一一所获得该资格的学校。目前以和美国华盛顿西雅图西尔斯高中有着师生互访活动。

◇师资硬件

重庆南开中学本部占地800余亩,其中本部教学区域占地360余亩,一流的教学楼、图书馆、科学馆、艺术馆、体育馆、游泳馆、男女生公寓等,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学生运动场地2万多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2万余册。现有教学班近70个,在校学生近4000人,其中住读生3000人。学校拥有精良的师资队伍。200多名专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90余人,特级教师9人,中学研究员9人。100多名中青年教师参加了高校硕士课程进修。还先后选派10余名教师赴美、日等国进修、交流。

此外学校为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造了天文台、天象馆、多媒体校园网等设施,还开办了南开中学网站和网校,现代化教学手段跻身全国中学领先水平。


校园刊物
《沙坪岁月》刘鹤守先生主编的《沙坪岁月》一书是抗战时期重庆南开中学的校园回忆录。《南开大讲坛》邀请各界著名专家讲学记录。《同学》、《韫玉》2009年初创办的刊物,已停刊。《公能》现在唯一校刊。《不已报》读书会主办的报刊,以校园时事和读书感悟为主。《心海导航报》心理社并心理咨询室所属报刊。
社会评价
1984年温家宝写给天津南开中学80周年校庆的书信:“人才的沃土,院士的摇篮。”

“重庆南开中学,践行“公能”校训,“读书不忘抗战,抗战不忘读书,”为祖国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西南山城,沙坪岁月,是南开百年史上的华彩篇章。”“重庆成为直辖市以来7年间,重庆南开中学273名同学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拥有实力超群、数量众多的优秀学生群体,为社会所认可。”(人民网评)

“两弹一星的核心组员中有四分之一是我们中学毕业的。”("两弹元勋"朱光亚语)

“对我影响最大的学校是南开,南开是培养‘精神贵族’的学校。”(经济学家吴敬琏语)

“南开是世界有名的好学校。”(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语)

“知道有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执教、求学南开学校的老舍、曹禺称誉)

学校领导
职务姓名校长田祥平党委书记李亮党委副书记田祥平、姚显荣副校长李亮、张发光、姚显荣、毛明山、肖力、陈荣
教师成绩
时间教师竞赛项目/作品获奖情况/荣誉2014年9月宋璞等6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一等奖2014年8月田祥平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校本选修课程开发与组织管理研究课题评为优秀结题杨飞“数学与生活”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评为优秀结题2014年5月刘东2014年重庆市高中物理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学校标识

校徽

校徽重庆南开中学校徽色彩由紫色和白色构成,紫色意旨“紫气东来”,白色意旨“出淤泥而不染”。

校徽8个角代表来自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到南开求学,寻找救国道路;一说圆圈内八角形代表南开学子行方智圆。

校训南开校训两句话八个字:“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南开校训是南开学校创办人严修(范孙)先生和老校长张伯苓先生于本世纪20年代前后共同制定的。

南开校训是南开学校创办人严修(范孙)先生和老校长张伯苓先生于本世纪20年代前后共同制定的。按照他们的教育思想,办新学校的宗旨不同于办旧学,他们认为办新教育的宗旨是要培养人才,为社会谋进步,为公众谋福利。张伯苓在1944年总结他办学四十年的回顾文章中写到“……苓追随严范孙先生,倡导教育救国。创办南开学校,其消极目的在矫正民族五病(按:五病指愚、弱、贫、散、私,作者注);其积极目的,为培养建国人才,以雪国耻,以图自强”。所以严张办学思想总之是以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福利为宗旨。校训就是从此出发而制定的南开学校教育方针。

“允”字是承诺的意思,对受教育者来说也可理解为“要求”。这里的”公”,从严张的教育思想出发,与之相对应的集体当然是国家、人民大众和与之相联系的事业。另外“公”又是对矫正五病中的“私”而言的。所以“允公”应解释为要求受教育者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具体到教育事业,即要求南开学子热爱母校,维护校风校誉,作者注)、大公无私、?心为公,在学习和工作中强调无私奉献精神。

张伯苓指出:“教育?事,非独使学生读书习字而已,尤要造就完全人格,德智体不可偏废”(1914年4月在修身课上对学生的演讲)。他又指出:“办学之目的,在信学以致用,学以医愚,学以救国、救世界”(1916年1月在修身课上对学生的演讲)。他在1917年学生毕业典礼上对学生讲演说:“今日正值诸生立志之时,无论各具何长,要皆能发扬昌大,以备国家干城之选……望各立而志,急图自新”,(这段讲演词为周恩来所记录)。在此演说中他还指出:“学校正如一小试验场,场内人皆有信心,具改造社会之能力,将来进入社会改造国家,必有成效”。所以可见,张伯苓主张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是独善其身的白面书生,而是要培养有改造国家改造社会为人民谋福利的能力之“干才”。这一点是张伯苓在教育主张上独特不同于与他同时代的我国其他诸教育家之处,纵观当时各类学校的校训,除南开学校外,无一在校训中提出以“能”为主要要求的。这也是张伯苓教育思想之卓越超群,不同凡响之处。所以“允能”者,是要求受教育者理论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工作能力,努力方向是锻炼救国自强能力和精神。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求受教育者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日新月异”的意义就极明显清楚了,即要求受教育者有强烈之进取精神。张伯苓在1916年9月在给学生所作的题为“打破保守,努力进取,建设新中国”演讲中说到:“吾校与他校较,各校中有进取者焉,有保守者焉。吾校进取者也。即以各校各项竞争而论:吾校所得结果如何,汝等之所共知也。此即进取之效力也。推而至于国家亦何不莫然,故欲强中国,非打破保守、改持进取不可也。”他在演讲中又指出:“进取之说自古有之,《易经》曰:‘天行建,君子以自强不息’,彼之所谓天行建者,乃指昼夜相承,春秋代继,无时或已,长此不怠而言也”。很显然这就是“日新月异”的原始出处。用今天的话来解释,就是受教育者的时代使命,是不断改革、不断前进、自强不息、永攀高峰,面向祖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奋勇走在世界发展大潮的前沿,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而奋进。

依此校训和严张的办学实践,校友总结之称南开的教育为“公能教育”,它形成于本世纪的20-30年代。严张的教育思想有远见卓识,超越时空,其主张与我们今天党的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的要求若合符契。但我们不要忘记,严张二位教育先行者是旧中国时代的人,囿于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他们不可能懂得社会主义,不会懂得社会主义的革命思想和要求,这是无法求全责备的。但我们今天在南开学校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该知道,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务件下采用了南开的老校训的,一方面是尊重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继承和发展南开教育优良传统;另一方面是加入社会主义因素,要求受教育者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伟大社会主义祖国而奋斗不息。愿以此简单释文与全体南开人共勉。

校歌

民国时期重庆南开中学“嘉陵之滨 白河之津 巍巍我南开精神

汲汲?? 月异日新 发煌我前途无垠 

美哉大仁 智勇真纯 以铸以陶 文质彬彬 

大江之滨 嘉陵之津 巍巍我南开精神”

校歌由来为巩固团体精神,南开在五四运动前就创制了校歌,编校歌的动议,是1917年5月16日在东京南开同学会欢迎当时赴日本参加远东运动会的张伯苓老校长和南开运动员茶话会上,由留日南开学生张蓬仙提出的。

1918年末,张伯苓老校长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回校后,即请音乐教员孙润生审定一歌,为“于聚会之时,千人合唱,以期神会而铸就南开真精神”,曲子采用的是西方的圣诞之歌??《ohchristmastree》。

知名校友
截至2012年,重庆南开中学已为社会输送了近5万名毕业生。他们中有20余位国家和省部级领导,有33位院士,有将军、教授、艺术家和经济学家等。国家领导人邹家华,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中国工程院院长朱光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主任张存浩,科学家邹承鲁,经济学家吴敬琏、茅于轼,理论家郑必坚,词作家阎肃,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颜其德,“大爱铸忠魂”的中华信仰楷模冯理达,中华骨髓库跨国捐髓第一人吴渝,抗震救灾中“最美的微笑”盛于峰,2009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庹蓝兰等人都是重庆南开中学的校友。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美国纽约科学院、欧洲科学院院士朱光亚核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两弹之父"周光召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冯元桢生物力学家,生物学科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郭可信物理冶金、晶体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侯虞钧化学工程专家、化工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丁-侯状态方程的创始人之一梁思礼导弹火箭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华宝新型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楼南泉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婉珍分析化学家与石油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陆钟武冶金炉热工及冶金能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无线电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杏垣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孟兆祯园艺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钱宁河沙运动及河床演变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任继周草原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方定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荣爵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温诗铸机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培肃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高分子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士莪水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存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仁和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综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同骥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恒一海洋石油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邹承鲁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戴乾圜化学家,欧洲科学院通讯院士周恒流体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地震构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何曼德病毒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进东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戴锦锟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政治界邹家华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第九届全国会副委员长郑必坚原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皓若原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何 康原国家农业部部长冯理达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王光原中纪委秘书长戴树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张岂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授,西北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委员袁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大连工学院院长李绪鄂原航天工业部部长靳晋教授、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中国致公党九届中央委员、十届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八、九届委员汪希萱教授、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会委员,民革中央常委会委员杜攻原中国驻意大利大使王光原北京市委副书记,中纪委常委秘书长张昭若原天津市副市长,政协副主席阎明复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十三届中央委员、书记处书记,民政部副部长戴斌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常委程建宁原中共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少将军衔),全国人大代表刘振元原上海市副市长程光铖民进中央委员韦燕高级讲师,民革中央委员张宗源原四川省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共十四大代表滕久明原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吴传玖西藏军区副政治委员(少将军衔)、著名军旅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己出版著作多部邢方群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代表经济界吴敬琏经济学家,原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茅于轼经济学家王光经济学家刘欣欣金融专家周振华教授,经济学专家顾学荣经济学家,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卢国纪现任民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杨叙IT风云人物,现任英特尔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徐新今日资本的创始人、中华英才网董事长阎明光高级经济师,现任上海申大(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忠谋台积电创始人,芯片大王严欣荣企业家科教文卫界汤一介哲学家,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国际哲学会主席萧前哲学家、哲学教育家陈自明音乐家,中国音协世界民族音乐学会的会长,印度古典音乐大师“拉维香卡”之徒古月油画家,历任四川美术学院教师、重庆市文化局美术公司、西南大学美术系副教授、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张道真北京外国语学院著名教授,全国英语著名教育家齐邦媛翻译家,作家,台湾中兴大学外文系系主任,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罗蛰潭原成都地质学院教授、副院长王荣年东南大学教授,原南京工学院副院长陈宽镇江船舶学院教授、院长蔡奇船舶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李瑞迁空军工程学院院长(少将军衔)粟永萍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防原医学教研室、全军复合伤研究所主任、所长。全军医学领域第一位女博士周炳琦北京语言学院副院长冯洪达大连舰艇学院院长(少将军衔)查先修洛阳工院教授、副院长何高毅原重庆建设高级专科学校校长黄碧臣教授、原新疆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罗乾昌教授、原新疆农业大学党委书记1989年评为全国先进教育工作林理彬教授、原四川大学校长李承典原成都科技大学副校长陈景秋教授、原重庆大学副校长,原重庆市统计局副局长雷树人人民出版社编审,全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侯伯宇物理学家,揭示了守恒流的根源“侯氏理论”赵大年中国电影编剧,小说家,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陈紫函演员
私立南开中学
1936年9月11日,重庆私立南渝中学正式开学上课,招初一、初二及高一三个年级,学生二百余,教职工十余人。

1937年4月,四川省教育厅委托学校办女生部,其条件限制颇多,将形成一校两制,不便管理,被婉拒。女中部实施自行办学。

1937年7月,“七七”事变爆发,平津沦陷,天津南开校舍被日机轰炸焚毁。是年,津校部分师生于平津战役序幕初展时,即辗转来渝,继续工作、求学。

1937年10月,学校接管自贡私立蜀光中学。

1938年4月,为解决本校教职工子女上小学问题,张伯苓在芝琴馆楼下拿出一间教室办小学,取名南友小学。

1938年12月,更名为重庆私立南开中学,以示南开学校生命之延续及不屈之决心。

1939年8月,南开经济研究所迁入,继续开展研究工作,并招收研究生。

1940年起,学校划归重庆市社会局管辖。

1940年8月,南友小学校名改为南开临时小学。

1942年10月,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来华,特到学校参观,曾倍加称赞。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天津南开各校相继复校,至此,南开大、中、小学遂成体系。

1947年1月,南开经济研究所由重庆迁回天津。

南开中学
1952年12月,重庆私立南开中学由私立改为公立。

1953年,更名为重庆第三中学,并被确定为重庆市重点中学。

1957年,周恩来总理访问亚非拉归来,与贺龙副总理到校视察。

1960年,被评为全国百面红旗,傅震垣校长代表学校出席了全国教育系统群英会。

1980年7月,学校被四川省教育委员会确定为四川省首批好的重点中学(共33所)之一,并确定为重庆市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共6所)之一。

1984年5月10日,学校恢复南开中学校名,邓颖超题写了校名。

2006年,重庆南开中学初中部整体搬迁进入融侨半岛,重庆南开(融侨)中学即重庆南开中学在融侨半岛的分校。

2015年7月,重庆南开中学下划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管理。

学生成绩
高考成绩2014年高考,重庆南开中学文科264人参考,重点线以上175人,重点上线率66.3%;理科927人参考,重点线以上744人,重点上线率80.3%;该校学生囊括重庆市文科前5名,重庆市前10名,该校占6人;重庆市前30名,该校占8人;重庆市前50名,该校占12人;理科重庆市前40名,该校占10人;重庆市前60名,该校占13人。重庆市前80名,该校占18人。重庆市前100名,该校占21人;该校共44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其中文科10人,理科34人,文理科升入清华、北大的人数均居重庆市第一;此外,该校汪锐同学考取英国剑桥大学,彭书涵同学考取美国深泉学院。

2013年高考,重庆南开中学文科301人(含融侨校区)参考,重点线以上134人,重点上线率44.5%;理科1108人(含融侨校区)参考,上重点线837人,重点上线率75.5%。重庆市文科前25名,该校5人;前50名,该校10人;重庆市理科前5名,该校占3人,其中一位学生获重庆市理科状元;重庆市前7名,该校占5人;重庆市前15名,该校占8人;该校共47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其中清华大学15人、北京大学32人;港校在渝录取考生48名,其中28名来自重庆南开中学,位居重庆市第一。

2012年高考,重庆南开中学文科282人(含融侨校区)参考,重点线以上146人,重点上线率51.9%,其中一位学生获重庆市文科状元;理科1209人(含融侨校区)参考,上重点线848人,重点上线率70.1%;共有38位同学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其中清华大学16人、北京大学22人。

2010年高考,重庆南开中学理科1088人报考,600分以上427人,重点线以上798人;文科304人报考,600分以上85人,重点线以上137人。清华、北大在南开录取56人;有26人在提前批录取中被香港地区高校录取。

2009年高考,重庆南开中学理科910人参考,其中600分以上499人,重点线以上729人;文科309人参考,其中600分以上60人,重点线以上146人。该校两位学生分获重庆市文、理科状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人数52人;8人被香港大学录取。

2008年高考,重庆南开中学文科329人参考,其中600分以上103人,重点线以上159人;理科1015人参考,其中600分以上512人,重点线以上813人。重庆市文科前10名,南开占5人;重庆市理科前10名,南开占6人;前20名,南开占11人;前40名,南开占21人;前100名,南开占47人。该校学生共有54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中考成绩2013年中考,重庆南开中学参考人数为1288人,整个沙坪坝区700分以上的人数为186人,该校有89人,占47.8%;695分以上有151人;690分以上243人;685分以上有329人;该校一位学生获沙坪坝区中考状元。

素质教育

时间学生/团体竞赛项目获奖情况/荣誉2014年12月校足球队重庆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亚军2014年11月校高中女子篮球队重庆市2014年中学生篮球比赛(女子组)冠军校初中女子篮球队亚军2014年8月校网球队2014年中国中学生网球锦标赛1金1银1铜2014年7月校初中女子篮球队2014年全国初中女子篮球锦标赛冠军2014年5月校管乐团2014年重庆市学校行进管乐比赛金奖校田径队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3金4铜、团体第三名2013年11月校体操队2013年重庆市中学生健美操大赛“竞技健美操集体预备组规定动作”第一名2010年赖力第5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金牌
师资力量
截至2012年11月,重庆南开中学共有教职工586人,其中专职教师494人。专职教师中中、高级职称325人,占专职教师比例近65.8%;专职教师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491人,占专职教师比例为99.4%。35岁及以下人数为331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67%。

特级教师:田祥平、姚显荣、张发光、毛明山

中学正高级教师:张发光

办学规模
截至2012年11月,重庆南开中学共有两个校区(校本部、融侨校区),占地面积291197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159215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57000平方米,校舍总面积234726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54837平方米;共有15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787人。
硬件设施
截至2012年11月,重庆南开中学建有教学楼、图书馆、科学馆、艺术馆、体育馆、游泳馆、男女生公寓等,学生运动场地2万多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2万余册。实验楼总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设有理、化、生学生分组实验室26间,演示实验室11间,仪器室、药品室、标本室等16间,教师办公室6间。此外,学校还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造了天文台、天象馆、多媒体校园网等设施。
学生活动
重庆南开中学学生课余生活丰富,每年都会开展各项活动,例如:

1、10月17日前后举行校庆暨运动会。

2、11月前后高一年级举行篮球联赛,高二年级举行足球联赛。

3、12月前后高二年级举行“雷雨”话剧节。

4、12月底各班举行元旦晚会。

5、1月初举行冬季长跑运动。

5、2月底高三年级举行排球联赛。

6、4月举办艺术节,高二年级进行自画衫展示,并参加自编操比赛。

7、4月底半期结束后高二年级去五云山寨参加社会实践。

8、5月举办“科技月”活动。

9、5月底初一初二年级举办歌咏比赛。

另外,重庆南开中学会不定期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包括中科院和工程院士校友以及著名大学校长)来南开讲坛,与学生分享、交流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学习经验。

截至2012年11月,重庆南开中学有约三十个学生社团,涉及文学、科技、艺体、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

学生社团列表模拟联合国社南开魔方社南开之音广播站悠悠球社瑜伽社兰臻话剧社推理社《公能》编辑部音乐社南开新闻社金融社绿芽环境社绿芽环境社心理社爱心社子衿文学社英语社古典文化社图腾羽毛球社街舞社博论社ARNAYA动漫社模型社读书会健美操队汉服社《不已报》编辑部武术社龙韬军事社电子竞技社
学校荣誉
重庆市重点示范中学

重庆市窗口学校

省级文明单位

全国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

重庆市园林单位

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格学校

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格学校

建校背景
最早的校园平面图南开学校肇始于天津。张伯苓原为北洋水师见习军官,目睹了甲午战败后“国帜三易”的悲愤一幕,立志教育救国,遂弃武从教,在严修家馆讲授新学。

1904年10月,严修与张伯苓创办新式私立中学堂。

1907年,学堂迁往天津城南开洼,称为“南开中学”。

1919年,创办南开大学。

1923年,创办南开女子中学。

1927年,成立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后改称南开经济研究所)。

“九一八”事变后,华北形势危急。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并保证教育工作不因时局变化而中断,已过天命之年的张伯苓校长决定把南开学校办到全国各地,除已建成的中学、大学(在天津)外,另在四川、上海、东北各添办一所中学。

1935年3月,张伯苓派次子、南开大学的张锡羊到四川成都负责筹建南开大学分校的选址和购地。在成都校友协助下,购得华西坝学府地带土地80亩作为建校基地,但此后建大学分校事再无其他进展。

1935年11月,张伯苓校长赴四川考察,并决定在四川设立南开中学,作为将南开学校办到全国各地的发端,几经考虑,最终决定选址重庆,“以交通便利故”。校名原拟定名为重庆南开中学,因按部章,私立学校不准设立分校,始订校名“南渝”,取南开与重庆结合之意。

1936年2月,校长即派天津南开中学主任喻传鉴及严伯符、宋挚民来重庆筹备设校。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

重庆市南开中学

重庆市巴蜀中学

重庆市复旦中学

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

重庆市求精中学

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校

重庆市江津中学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

重庆市第一中学

重庆市兼善中学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

重庆市广益中学

重庆市第八中学

重庆市巴川中学

重庆外国语学校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