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松树桥中学
电话 : 023-67612882
地址 : 重庆市江北区龙溪镇松桥路190号
学校简介 :
巴山秀水,两江萦绕,三千年巴渝文化传承;经济重镇,繁华商圈,现代化都市文明浸润;盘溪河畔,花卉园旁,城中之园书飘香。汇山城之灵气,集巴渝之人杰,拥主城之便利,扼两江之核心,孕育出一所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师资雄厚、设备先进、质量一流的现代化中学——重庆市松树桥中学。
松树桥中学始于上世纪70年代,是重庆市首批联招学校,2008年升格为重庆市重点中学。学校地处两江新区核心地带的龙溪地区,是渝北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两江新区、北部新区的交汇之地,这里市区机关林立,轻轨3号和6号横贯其中,公交线路四通八达,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发达。优越的地理位置,市区领导的高度重视,松中人的奋发图强,使学校得以高速发展,学校现拥有A、B两个校区,有63个教学班,学生近4000人。松中四十载风雨兼程,励志潜行,弦歌猛进,独得一方地域优势,终成一派人文风流,彰显一流名校风采。
走进松中校园,仿佛走进了一座清幽怡人的园林,绿树衬白墙,书声伴花香,绿荫小园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名人名言、励志寄语、文化长廊相得益彰,透视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配套设施先进,物理、化学、生物、应用技术、数字化实验室一律按市级重点中学配备;科技楼、天文台、图书馆、音乐室、美术室、计算机室、电子阅览室、心理咨询室、医务室等设备先进齐全;教室均配备多媒体,实现网络“班班通”,与多家教育网站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学生活动区布局合理,设施齐全,这里有一流的体育馆、室内灯光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等场馆。配套的教育教学设施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简介
重庆市松树桥中学
重庆市松树桥中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70年的龙溪中学,1992年升格为高完中,1995年更名为重庆市松树桥中学,同年成为重庆市首批联招学校,2008年成功创建重庆市重点中学。
学校地处渝北区龙溪街道,西接沙坪坝区,南连江北区,龙溪街道是渝北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重庆都市风貌展示区,号称重庆开放开发的名片,即将成立的两江新区也将以渝北区为主战场。随着重庆主城的北移,近百家市级机关云集龙溪,龙溪现已成为重庆的政治经济中心。
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69546?,校舍建筑面积62238?。现有50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5个,高中35个),3000余名在校学生,住读生1600余人。现有在职教职工234人,专任教师196人。特级教师3名,中学研究员1名,国家级骨干教师1名,市级骨干教师6名,区级骨干教师35名,区十大名师1名。中学高级教师40人;中级教师67人。所有一线教师学历均达标。学校现有运动场地16212?,其中,塑胶运动场2个,体育馆1个,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健身房等体育场馆设施齐备。实验室设施设备一律按市级重点中学1类配备,物理、化学、实验室、数字化实验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有天文台、图书馆、心理咨询室、医务室、音乐室、美术室等一流的教学辅助设施。有计算机房8间,计算机542台,电子阅览室3间,所有班级均实现了班班通,学校加入了城域网,实现了资源共享。学校是重庆市信息技术示范校。
学校发展
重庆市松树桥中学
始终坚持德育首位,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方针,强化集体主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等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电子阅览室、千兆校园网和天文台开展理想道德情操的教育,开辟了文化长廊、读报栏、黑板报,创办了学生文学刊物《语文圈》、《新蕾》和教师刊物《探索》等,有教师自己创作的校徽和校歌。学校以“新蕾”文学社、合唱团、舞蹈队、小记者团、篮球队、美术兴趣小组为主体,以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田径运动会、“红五月”歌咏比赛、文艺汇演、书画摄影展等活动为载体,以班级文化、居室文化建设为细胞,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净化学生的心灵。近年来,我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合格率达100%,学生犯罪率为0。学校是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
教学质量
重庆市松树桥中学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2009年,学校初中联招上线率达79.2%,普高升学率为99.1%,各项指标连续六年高居全区榜首。高中高考升学率达97.2%,其中二本上线率达46.4%,远高于重庆市平均水平,何智光同学以686分、全市第九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
学校特色
重庆市松树桥中学
学校高度重视体卫艺工作。艺体课程开设完全按文件标准开全开足,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和2+2项目。篮球队近三年来参加市中学生篮球赛均进入前四名,我校学生张浩参加2007年全国中学生扣篮大赛获得冠军。文艺节目《节拍》参加2007年中央电视台校园春节联欢晚会暨全国校园文艺展演获得金奖。2009年3名学生参加在香港举行的国际少儿绘画大赛获得金奖1个,银奖2个。学校是重庆市卫生与健康促进示范学校,渝北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校食堂是重庆市示范食堂。
素质教育
重庆市松树桥中学
松树桥中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赢得了众多荣誉: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单位、重庆市信息技术示范学校、重庆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家长学校示范校、重庆市厂务公开先进单位、重庆市卫生与健康促进示范学校、重庆市国防教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立足渝北,放眼重庆,发动全校教职工,邀请专家领导讨论座谈,拟定了创建重庆市示范高中的近期目标和建设巴渝名校的远期规划。力争实现学校发展规模可达90个教学班,学生可达5000人,教育教学质量跻身重庆一流行列,科技创新特色鲜明,社会声誉影响广泛的重庆北部教育明珠的目标。为此,学校在加强队伍建设,推进教育改革,强化硬件建设,营造文化氛围等诸多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落实队伍、资金、步骤,强调科学务实,协调发展。目前,学校科学发展的规划已成为全校教职工的共同愿景和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1]
重庆市松树桥中学
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走出了一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的特色之路。我们强调把科技创新融入学科教学之中,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评价教学活动的重要指标。学校成立了专门的科技创新发明领导小组,建立了相应的奖励制度,制定了详尽的科技创新发展计划。定期组织开展相关的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科普知识讲座,举办诸如机器人、航模、车模、计算机软件开发等兴趣活动,学校还举行一年一度的科技艺术节,鼓励和表彰师生科技创新发明。搞研究、促创新、带发明已在松树桥中学已蔚然成风。近年来,学校青少年科技发明创造取得显著成效,先后多次荣获国家级、市级奖励。我校学生自2002年以来,已经连续8年获得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全国一等奖1次,二等奖5次,三等奖2次。获市长奖提名奖2次。多次获得重庆市青少年车模大赛团体第一名,2009年,我校学生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获得二等奖。学校多次在全市青少年科技活动总结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青少年科技创造发明已经成为学校的最显著的特色。
荣誉成就
校园风景学校中考成绩各项指标稳居渝北区第一位,且遥遥领先,成为渝北初中教育一面旗帜,2014年再创新高,林章润、谢雅馨同学分别以702.5、702的高分勇夺渝北区中考状元和榜眼,参考人数274人,上重点中学录取线264人,比例高达96.4%;高考成绩如芝麻开花??节节攀高,2014年高考捷报频传,曾渔、刘立立同学勇夺渝北区高考理科一、二名,北大、清华上线3人,一本升学率达30%,本科升学率达81%。教育教学质量向着更高目标迈进,学校已连续18年荣获渝北区办学水平一等奖,近几年学校还先后获得渝北区初中教学工作先进集体、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综合督导评估(高中组)一等奖、教学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素质教育务根本,特色办学显成效。以“开发多元智能,发展创新个性,涵养浩然正气,造就济世英才”为办学理念。学校办学特色鲜明,素质教育成绩突出。
学校高度重视体卫艺工作。学校篮球队每次参加全市中学生篮球赛均进入前八强,学生张浩参加2007年全国中学生扣篮大赛获得冠军。文艺节目《节拍》参加2007年中央电视台校园春节联欢晚会暨全国校园文艺展演获得金奖,独唱获得2008年中央电视台校园春节联欢晚会暨全国校园文艺展演一等奖。2009年3名学生参加在香港举行的国际少儿绘画大赛获得金奖1个,银奖2个。2013年学校合唱队代表重庆市参加新加坡青少年大型艺术交流活动荣获金奖。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重庆市卫生与健康促进示范学校,渝北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第十三届中新青少年大型艺术交流被评艺术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把科技创新融入学科教学之中,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评价教学活动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学校青少年科技发明创造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已经连续12年获得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全国一等奖1次,二等奖5次,三等奖3次;获青少年市长奖2人,市长奖提名奖5人。青少年市长奖获得者刘俊文、青少年市长奖获得者谭阳、全国机器人金牌得主柯翔文、渝北区十大杰出青年、重庆市青少年市长提名奖、德国国际创新大赛一等奖得主刘泽江等大批优秀学生是松中人的骄傲。学生参加重庆市机器人大赛连续四年名列前茅,并连续四年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获得金牌2枚,银牌5枚,骄人的成绩令人瞩目,2010年,学校被市科协指定为机器人培训基地和比赛场地。2013年10月我校雏鹰计划第一批学员顺利结业,由于成效显著,我校被评为优秀项目学校,并成功成为11所首批雏鹰计划基地学校之一。科技之光熠熠生辉,为学校赢得了众多荣誉。学校先后荣获重庆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单位、重庆市首批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科技教育示范单位、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示范基地”、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会员单位、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在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我校被评为全国优秀学校。[2]
校园文化
校歌
重庆市松树桥中学校歌《理想腾飞的地方》是语文教师王刚作词,音乐教师凌江、文洪军谱曲而成的。它将学校的名称寓于其中,阐释了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办学特色。旋律优美充满激情,典雅充满朝气。吟唱校歌,能增强师生的理想信念、集体荣誉感,学校凝集力、自豪感等油然而生。这样校歌是松中人文校园最好的诠释。
校徽
松树桥中学设计定位:以松叶和:“松”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大写“S”结合,代表松树桥中学。
美学意境:洁白的大雁翱翔于翠绿的松林间,且歌且进。
构成元素及文化意蕴:
1、松林:一片蓊郁的松树,孕育蓬勃生机。
2、桥梁: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现实理想。[3]
3、松林和桥梁:寓奋进松树桥中学充满蓬勃生机,是学子连接理想和现实的桥梁。
4、书籍:翻开的书籍寓学校是一部奋斗的历史,搏击知识的殿堂。
5、琴键:寓学校全面发展,学校是一曲壮丽的乐章,熏染多重素养。
6、飞雁S:一群奋进的学子,飞向美好的梦想。
视觉冲击:文化内涵和美术形色和谐结合,形象再现和抽象概念合理取舍,简洁明快而又内涵丰富,扣合学校概念又独显松中个性易识易记而又耐人寻味,活泼而典雅。
校风:团结、文明、励志、奋进
团结是集聚,联合,和睦,友好之意。团结是孟子所说的“人和”,上下团结,人心所向。团结是松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保障;团结是松中人最引以为豪的骄傲;团结是松中内外认同的共识。领导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拧成一股绳,结成一条心是松树桥中学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根本保障。
文明一谓文德辉耀;二谓文治教化;三谓文教昌明。四谓合于人道。文明涵蕴的内容相当丰富,传播文明是我们全体松中人的神圣职责。
励志是指领导们集中心思致力于管理,达到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的目的。励志是教师集中心智潜心钻研,务实高效搞好教育教学的根本动力。励志是学生集中心思致力于学习,勤学上进,屏绝嗜好,以读书业文为本。
奋进是指振奋向前,奋勇前进。松中人历来以奋勇拼搏,勇创一流为目标。也是我们松中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唯一途径。
校训:学做人、会读书、勤锻炼、勇拼搏
学做人就是教人成人,教导学生做个有“四有”新人。教导学生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教导学生善解人意,懂得心意。松中秉承让学生成为有人性的人的做人理念,只有使孩子在成长为有人性的人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
会读书是指松中人不仅要求学生上好学、学好功课,而且教会学生自学能力,习得各种知识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
勤锻炼不仅指学生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体强壮,而且还指锤炼心智,正视挫折,在艰苦中经受磨炼,增长才干。
勇拼搏是指尽全力去拼,勇于去搏。松中人一贯主张吾尽吾力吾不悔,唯有全力搏斗,拼命争取。具有拼搏精神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济世英才。
教风:精深、身教、善导、探索
精深一曰精熟深通,二曰精微深奥。松中人不但要求做立德、立功、立言的人师,而且要求做精熟深通、精微深奥、智若泉涌的精师。精深体现了松中为师需日省月试,必待精深,然后师之。
身教是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榜样,对人进行教育。《后汉书》曰: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故松中以身教胜于言教作为教风。
善导是善于诱导,好好引导之意。松中教师先学后教,行尝试教学之法,更需要善导;松中教师先教后学也需循循善诱,诤诤教导。两种教学模式都需善导,松中教师教风是深得其法。
探索是多方寻求答案,研究之意。教育的对象是人,存在着个体差异,松中教师深谙此道,于是乎多方探索,以期实现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学风:刻苦、互学、善思、向上
刻苦是勤苦研读之意。古之成大事者,无经天纬地之才,也有坚韧不拔之志。刻苦二字朴实简单,但真正做到极为不易。松中人想在学生素质是个恒量的情况下,唯有刻苦!刻苦!再刻苦!我们才会成功。
互学不是互相学习的简单叠加,而是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传统的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松中人倡导的是既不放弃传统的学习,又注重互学。
善思是慎重考虑,应用知识之意。松中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求学生要三省吾身,而且要求在慎重考虑基础之上,应用知识。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但应用知识却是知识以外的一门学问。”善思就是松中教师培养学生慎重考虑,应用知识的习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向上的内涵相当丰富。有朝着高处,往上,上进之意。《朱子全书》卷五:“孔子教人,只从中间起,使人便作工夫去,久则自能知向上底道理。”强烈的上进心是事业成功的原动力。松中教育工作者作为同学们的启航者,引领着全体同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志存高远,朝着高处迈进。
学校领导
重庆市松树桥中学校长:刘庆先党委书记、校长刘庆先
党委副书记明开春
副校长李胜兵
副校长梁新斌
副校长游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