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北京 >>北京市 >>海淀区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电话 : 010-62512094 62515003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7号
中考网 : 北京 | 北京市 | 海淀区
高考网 : 北京 | 投票
学校简介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学校,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她创办于1950年4月,位于北京市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中心地带(点击进入地图查看乘车路线),校园占地142亩,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相邻,具有良好的人文地理优势,是一所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学校。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大附中在校长刘彭芝的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了辉煌的成绩。学校先后被教育部、北京市授予“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全面育人,培养学科特长生成绩显著”、“全国劳技教育先进校”、“北京市科技示范校”、“全国现代技术教育示范校”、“全国培训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优秀学校”、“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学校”、“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全国网络文明工程绿色网络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师资力量
  人大附中拥有一支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职员工队伍,师资力量雄厚。

出色的教育教学成绩

     二十多年来,人大附中在北京市、海淀区的高考升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清华、北大、人大等名牌大学的主要生源学校。中、高考成绩稳居北京市和海淀区前茅。2004年高考,费凡夺得北京市文科状元,王珏、马晨薇并列北京市理科第二名,有81人考入北京大学,62人考入清华大学,49人考入中国人民大学,9人考入复旦大学,另外,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在京招收的8名学生中,有6名人大附中毕业生。人大附中已成为培养我国顶尖人才的摇篮。

    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培养了许多品学兼优、特长突出、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先后有上千名学生以其杰出的创造力和优异的成绩在各类学科竞赛和创造发明比赛中获奖。郎瑞田荣获第35届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金牌;姚健钢同学获第35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金牌;肖梁同学在第4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以满分的成绩荣获金牌;严实同学在第七届“雷达杯”中国青少年科学英才奖大赛中获全国第一名。人大附中学生多次获北京市中学生银帆奖、金鹏奖及北京市十佳中学生;多次获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学论文一等奖;获市级以上创造发明奖100余项,特等奖、国际金奖和银奖共9项,国家金奖6项,获国家专利局批准的专利5项,有3项已被厂家开发生产。

全面的素质教育体系
  多年来,人大附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90年代初就开始引进和开设了一些新课程,逐步形成了人大附中的特色课,如发明创造课、汽车模拟驾驶课、科学实践课、社会实践课、现代少年课、心理导向课、形体课等。同时,人大附中在课程结构上也进行了改革,开设了选修课和双语教学课,其中选修课120多门:如文学鉴赏、天文观测、化学自主实验、自然辩证法、网页制作、英美文学、英语戏剧,仅外语选修就有英语、日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韩语、意大利语等9种语言课和16门外教学科课。学校还将课堂延伸至大学和国家科研机关的实验室,组织学生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及兴隆天文台等实验室学习,选派优秀学生到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实验室,参与破译人类基因图谱的实验。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Nature》431,931-945(2004)登载了我国科学家参与的20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工程之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研成果,人大附中有12名学生和1位老师参与了此项活动。为此,人大附中的校名、学生和老师的姓名由《Nature》杂志刊出,这也是中国中学生的名字首度出现在《Nature》杂志上。

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
  人大附中大力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工程,致力于开创以电脑网络为基础、以图书馆为信息源、以数字化为模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占领了国内外中学界现代教育技术的制高点,被评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1999年12月,人大附中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和堪顿中心学校进行了基于网络的多媒体交互式远程教学试验。美方将此次活动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全世界直播。美国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2000年4月,人大附中正式启动了与堪顿中学的远程教学。两校经常性地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进行英语、数学和生物等学科的双向教学活动。2001年开通了与日本的远程教学活动,人大附中学生与日本中学生用英语进行了数学学习活动。此外,人大附中还开通了与北京市十个远郊区县中学的远程教学。2005年3月,人大附中承担的国家级课题 “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项目——“中学教育示范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人大附中是加入该项目的唯一一所中学。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人大附中与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德国、韩国、泰国、芬兰等国外的多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成为一所开放性的学校。人大附中国际部招收了1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名学生,并已经开办了英国剑桥高中课程(A-Level)班。

  新世纪的人大附中,正以更加雄伟的姿态,向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创世界名校”的宏伟目标前进。

 

 


校训

崇德、博学、创新、求实

高中排名

位列榜首,排名第一(美国马里兰大学COMPULIFE研究所公布的中国高中排行榜,2011年)

校歌

《永远飘扬》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新的源泉。让爱,洒满心田,滋润出爱的绿叶。

校徽

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徽图案主要由中间的“人”字构成,人字一撇一捺,相互依靠,象征着人大附中的宗旨: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互帮互助,以“人”为主。人字下面的1950年则是表示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成立的时间。

友好学校
芬兰艾肯纳斯学校、新加坡莱佛士书院、澳门濠江中学、上海大同中学、香港福建中学、新加坡莱佛士女中、美国菲利普斯安多福学校、美国博瑞学校、英国埃姆布鲁克中学、英国哈罗中学、英国霍尔特中学、日本武藏中学、日本大阪教育大学附属中学、里丁辟格特中学、德国费迪南保时捷中学、英国伊顿公学、瑞士圣加伦州立中学
高考成绩

2012年高考学校有414位同学600分以上,2011年学校有424位同学600分以上,2010年有430多位同学600分以上。2012年高考,学校理科平均分是620多分,其中有60多位同学获得了各种竞赛的奖励。2012届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获得了保送的资格,保送北大清华的有37位同学,保送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的各2位同学。

办学理念

人大附中的办学指导思想是爱与尊重,创新与发展;办学方向是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创造适合每位教师员工发展的教育;办学目标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世界名校”;办学理念是“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学生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德”;人大附中的校训是“崇德、博学、创新、求实”。

友好学校
芬兰艾肯纳斯学校、新加坡莱佛士书院、澳门濠江中学、上海大同中学、香港福建中学、新加坡莱佛士女中、美国菲利普斯安多福学校、美国博瑞学校、英国埃姆布鲁克中学、英国哈罗中学、英国霍尔特中学、日本武藏中学、日本大阪教育大学附属中学、里丁辟格特中学、德国费迪南保时捷中学、英国伊顿公学、瑞士圣加伦州立中学、美国伊利诺伊理科高中(IMSA)等等。参考信息来源:校刊《无疆》、团刊《我们》、校园电视台《MondayHit》、地平线。
著名校友
胡朝芝,解放后任人大附中前身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的校长,北京教育学院院长。曾子墨,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高玉宝,中国著名作家。郝建秀,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程丛夫,迈凯轮车队签约赛车手阎延文,女作家韩叙:著名外交家,前中国驻美国大使汪建熙: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苏宁: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功胜: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毕业项俊波: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朱文矩: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天津市宋德敏:全国政协秘书长李容光: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李星浩:国务院侨办副主任柳随年:曾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物资部部长,全国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刘政:全国会副秘书长
人文教育

学校十分注重营造科学、民主、规范、和谐的德育氛围,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重大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置身其中,受到“人大附中传统”的教育,受到“人大附中精神”的感召。“追求卓越,人人参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人大附中对学生的要求概括为“诚实、勤奋、严谨、有恒”。人大附中的文化精神是深刻厚重而又丰富广泛的,它包括了历史的传承,更包括了现实的发展和对未来的希冀,它甚至是从始至今整个学校一切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的综合。正如一个健美的身体需要一个健旺的灵魂一样,一个富有生机的学校,也应该有健康文明的学校文化精神。人大附中对学校文化精神的建设,必将推动学校整体文化品格的全面提升,而提升了的文化精神又会像空气一样弥散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像泉水一样浸润于每个人的身心,对学校及其广大师生的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

组织机构

二十多年来,人大附中在北京市、海淀区的高考升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清华、北大、人大等名牌大学的主要生源学校。中、高考成绩稳居北京市和海淀区前茅。2004年高考,费凡夺得北京市文科状元,王珏、马晨薇并列北京市理科第二名,有81人考入北京大学,62人考入清华大学,49人考入中国人民大学,9人考入复旦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在京招收的8名学生中,有6名人大附中毕业生。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培养了许多品学兼优、特长突出、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先后有上千名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郎瑞田荣获第35届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金牌;姚健钢获第35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金牌;肖梁在第4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以满分的成绩荣获金牌;严实在第七届“雷达杯”中国青少年科学英才奖大赛中获全国第一名。人大附中学生多次获北京市中学生银帆奖、金鹏奖及北京市十佳中学生;多次获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学论文一等奖;获市级以上创造发明奖100余项,特等奖、国际金奖和银奖共9项,国家金奖6项,获国家专利局批准的专利5项,有3项已被厂家开发生产。

特色课程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人大附中注重营造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学校创设了科学完备的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包括心理健康、创造发明等几十门;选修课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艺术领域的150多门;设有18门外教学科英语课和法、德、日、韩、俄、荷兰、西班牙、意大利、阿拉伯、芬兰、丹麦11种第二外语课程。创办了“三高”足球训练基地,培养“道德水平高、文化素质高、运动水平高”的体育后备人才;创办了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为在数理、语言、计算机、科技、创造发明、体育、艺术等方面智能超常的学生开辟绿色成才通道。开设有学生交响乐团、合唱团、舞蹈队、小作家协会、数学俱乐部、天文社等近百个学生社团,为学生搭建多元素质教育大舞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里发现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特长,体会成长的快乐,孕育人生的梦想。人大附中的办学成绩赢得了社会普遍赞誉,在国内外基础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一个品牌。 人大附中大兴科研之风,以科研带动学校工作的全面开展,先后参与或承担了几十项国家级和北京市海淀区科研课题。2001年,人大附中承担了十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项目中的一个课题,成为全国范围内投标的唯一中标的中学。

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学位于北京市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中心地带,校园占地142亩,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相邻,具有良好的人文地理优势,是一所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学校。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大附中在校长刘彭芝的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了辉煌的成绩。学校还将课堂延伸至大学和国家科研机关的实验室,组织学生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及兴隆天文台等实验室学习,选派优秀学生到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实验室,参与破译人类基因图谱的实验。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Nature》431,931-945(2004)登载了我国科学家参与的20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工程之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研成果,人大附中有12名学生和1位老师参与了此项活动。为此,人大附中的校名、学生和老师的姓名由《Nature》杂志刊出,这也是中国中学生的名字首度出现在《Nature》杂志上。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人大附中与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德国、韩国、泰国、芬兰等国外的多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成为一所开放性的学校。人大附中大力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工程,致力于开创以电脑网络为基础、以图书馆为信息源、以数字化为模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占领了国内外中学界现代教育技术的制高点,被评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

教育技术

人大附中大力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工程,致力于开创以电脑网络为基础、以图书馆为信息源、以数字化为模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占领了国内外中学界现代教育技术的制高点,被评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1999年12月,人大附中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和堪顿中心学校进行了基于网络的多媒体交互式远程教学试验。美方将此次活动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全世界直播。美国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2000年4月,人大附中正式启动了与堪顿中学的远程教学。两校经常性地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进行英语、数学和生物等学科的双向教学活动。2001年开通了与日本的远程教学活动,人大附中学生与日本中学生用英语进行了数学学习活动。此外,人大附中还开通了与北京市十个远郊区县中学的远程教学。 2003年4月,人大附中创办的人大附中网校以远程超常教育和基础教育为核心业务,为全国的中小学生提供在线教育服务。2005年3月,人大附中承担的国家级课题 “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项目??“中学教育示范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人大附中是加入该项目的唯一一所中学。项目成果已由人大附中网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人大附中与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德国、韩国、泰国、芬兰等国外的多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成为一所开放性的学校。人大附中国际部招收了1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名学生,并已经开办了英国剑桥高中课程(A-Level)班。

历史变迁
1950年1月,中央教育部直接领导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工农速中,它就是人大附中的前身。从1950年1月筹备,到4月开学,仅三个月。因为它肩负着探索和开创工农教育“速成”的任务,具有“实验”的性质,故而学校名称为“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4月3日,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开学,开学典礼异常隆重,新中国首任教育部长马叙伦亲自率队出席祝贺,副部长钱俊瑞、韦悫、林砺儒出席,其中一位副部长代表部领导讲话,《人民日报》则专稿报道此事。1952年更名为“中国人民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1955年起,人大工农速中开始招收普通高中班。新生质量很高,仅58级9班一个班,就有好几个四中的初中毕业生,还有市(区)金牌、银牌保送生。1956年,这个时期的人大附中,在校学生一度包含了六种编制:工农速成中学班、普通高中班、师院预科班、中等师范班、人大预科班、工农干部文化补习班工农干部文化补习班。1956年7月根据教育部指示,移交北京市教育局,至1958年4月再度回归人民大学领导,这时,学校更名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工农中学”,意味着学校已成为一所正规中学;保留了“工农”二字,是因为校内尚有各类工农学员。 这时期,六种编制共处一校,盛况空前。这一时期学校正在急速转制,工农中学已在收缩,普通高中生比例迅速上升。1960年,学校开始招收初中生,从单一高级中学向初高中兼有的完整中学过渡。1963年,最后一批工农学员毕业离校。1960年,学校已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1953年建成的北一楼、北二楼解决学生住宿,从此学生全部改为寄宿制。北平房为教工住房。1954年,建起行政办公楼和西教学楼。同年,人大附中中心花园建成。1955年建造了“守住学校西部边界”的学生宿舍楼。1956年,建起新的学生教工食堂,老食堂改为图书馆并辟出学生阅览室和教师资料室。1958年,建造了9002米的校办厂厂房。1970年,人大附中改为“北京市172中学”。70年代,人大附中的体育兴旺繁荣,校篮球队曾在70、71、72年连续三年蝉联北京市中学生男篮联赛冠军,女队在整个七十年代也一直保持亚军的佳绩。曾有过海淀区男子、女子、初中、高中四个冠军全包的优异成绩。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学校恢复了与人大的隶属关系,校名由“北京172中学”重新改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1999年12月,人大附中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和堪顿中心学校进行了基于网络的多媒体交互式远程教学试验。美方将此次活动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全世界直播。2000年4月,人大附中正式启动了与堪顿中学的远程教学。两校经常性地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进行英语、数学和生物等学科的双向教学活动。2001年开通了与日本的远程教学活动。2003年4月,人大附中创办的人大附中网校,以远程超常教育和基础教育为核心业务,为全国的中小学生提供在线教育服务。2005年3月,人大附中承担的国家级课题“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项目??“中学教育示范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人大附中是加入该项目的唯一一所中学。项目成果已由人大附中网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1950年1月,中央教育部直接领导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工农速中,它就是人大附中的前身。从1950年1月筹备,到4月开学,仅三个月。因为它肩负着探索和开创工农教育“速成”的任务,具有“实验”的性质,故而学校名称为“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4月3日,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开学,开学典礼异常隆重,新中国首任教育部长马叙伦亲自率队出席祝贺,

副部长钱俊瑞、韦悫、林砺儒出席,其中一位副部长代表部领导讲话,《人民日报》则专稿报道此事。1952年更名为“中国人民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1955年起,人大工农速中开始招收普通高中班。新生质量很高,仅58级9班一个班,就有好几个四中的初中毕业生,还有市(区)金牌、银牌保送生。1956年,这个时期的人大附中,在校学生一度包含了六种编制:工农速成中学班、普通高中班、师院预科班、中等师范班、人大预科班、工农干部文化补习班工农干部文化补习班。1956年7月根据教育部指示,移交北京市教育局,至1958年4月再度回归人民大学领导,这时,学校更名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工农中学”,意味着学校已成为一所正规中学;保留了“工农”二字,是因为校内尚有各类工农学员。  这时期,六种编制共处一校,盛况空前。这一时期学校正在急速转制,工农中学已在收缩,普通高中生比例迅速上升。1960年,学校开始招收初中生,从单一高级中学向初高中兼有的完整中学过渡。1963年,最后一批工农学员毕业离校。1960年,学校已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1953年建成的北一楼、北二楼解决学生住宿,从此学生全部改为寄宿制。北平房为教工住房。1954年,建起行政办公楼和西教学楼。同年,人大附中中心花园建成。1955年建造了“守住学校西部边界”的学生宿舍楼。1956年,建起新的学生教工食堂,老食堂改为图书馆并辟出学生阅览室和教师资料室。1958年,建造了9002米的校办厂厂房。1970年,人大附中改为“北京市172中学”。70年代,人大附中的体育兴旺繁荣,校篮球队曾在70、71、72年连续三年蝉联北京市中学生男篮联赛冠军,女队在整个七十年代也一直保持亚军的佳绩。曾有过海淀区男子、女子、初中、高中四个冠军全包的优异成绩。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学校恢复了与人大的隶属关系,校名由“北京172中学”重新改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1999年12月,人大附中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和堪顿中心学校进行了基于网络的多媒体交互式远程教学试验。美方将此次活动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全世界直播。2000年4月,人大附中正式启动了与堪顿中学的远程教学。两校经常性地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进行英语、数学和生物等学科的双向教学活动。2001年开通了与日本的远程教学活动。2003年4月,人大附中创办的人大附中网校,以远程超常教育和基础教育为核心业务,为全国的中小学生提供在线教育服务。2005年3月,人大附中承担的国家级课题“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项目??“中学教育示范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人大附中是加入该项目的唯一一所中学。项目成果已由人大附中网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荣誉

2002年,“北京市首批高中示范校”评估,人大附中名列榜首;学校先后被教育部、北京市授予“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全面育人,培养学科特长生成绩显著”、“全国劳技教育先进校”、“北京市科技示范校”、“全国现代技术教育示范校”、“全国培训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优秀学校”、“国家级体育传统校”“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学校”、“网络文明工程绿色网络示范学校”、“全国依法治校先进校”、“北京市德育先进校”、“北京市科研先进校”、“北京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2007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人大附中的办学目标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创世界名校”;人大附中的办学理念是“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人大附中的校训是“崇德、博学、创新、求实”。学校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和文艺体育设施??虚拟科学实验室、电子实验室、设计技术教室、新动力英语教室和远程教室、汽车模拟驾驶室、多媒体视听教室、学生网络自主实验室、基础知识网格实验室等多种专用教室,以及各类设备先进的学科实验室;有现代化学术报告中心、有天文穹顶、200人网络阅览室、陶艺教室等设备齐全的学生活动中心;有容量大、功能强、带宽充裕的校园网;有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人工草坪足球场、各种塑胶灯光球场、游泳馆、艺术宫等文体活动场所,另有占地180亩的足球训练基地;有设施一流的餐厅,将在今年建成30000平米的学生公寓。在人大附中美丽的校园里,有4500多名学生在快乐地学习,幸福健康地成长。

人大附中注重营造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创设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教育。为学生开设的校本课程包括心理健康、研究性学习、外教英语、创造发明共十几门;选修课面向全体学生,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艺术4个领域的150多门课程;还开设了18门学科英语课程和法、德、日、韩、俄、荷兰、西班牙、意大利、阿拉伯、芬兰语10种第二外语课;在创造发明、艺术、体育等方面,也为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搭建了各种平台。

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前瞻性的教育创新,使大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人大附中素质教育的舞台上群星灿烂,光彩夺目??  获得包括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在内的各类国际青少年科技发明竞赛金奖5项;获得全国各类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17项;连续三届,共4人获“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自2005年设立,每年仅5人获此殊荣),1人获“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4人获“明天小小科学家”一等奖。

荣获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3枚金牌和1枚银牌;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金牌1枚;2004年以来,4年摘得3个北京市高考状元、5个榜眼、2个探花,获得22个数学满分,成为北大、清华、人大等国内重点大学的主要生源校。

足球队获得“挪威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冠军、亚军;国际象棋队两次获得世界中学生国际象棋竞赛团体赛冠军,围棋获得世界围棋棋王赛冠军;获得世界中学生女子健美操个人冠军。

艺术团多次获得全国、北京市中小学生文艺演出一等奖。2006年,交响乐团获得第35届维也纳国际青年音乐节交响乐组金奖第一名,大赛评委会盛赞他们的演奏“给人们带来了视听的享受”,展示了“一流的音乐教育”;舞蹈团接受文化部“春节品牌”外宣任务,2006、2007连续两年赴美展演取得轰动效应,被称为“来自中国的人大附中艺术团,在美国投下了一颗原子弹!”2007年校合唱团赴俄罗斯参加中俄文化年的演出交流;2008年,舞蹈团赴英国参加了“中国在伦敦”的庆祝活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中学生的风采。

鹤鸣朗诵社
1.社团名称及由来:鹤鸣朗诵社“鹤鸣”之名典出《诗经?小雅?鹤鸣》中诗句:“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由朗诵社指导教师语文组佟世祥老师拟定。皋者,沼泽也,九者,言沼泽之多也。鹤,虽身处沼泽密布之处,然鹤鸣之声下及四野,上达九天,清亮绵远,超然绝伦。所以“鹤鸣”不仅意味着美好的朗诵境界,更象征着高远的志向,脱俗的品格,和纯洁的灵魂??艺与德,在“鹤鸣”里实现统一,促成了社员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乘兴游艺,以艺入道”,这八个字或许可以概括鹤鸣朗诵社的“道”吧。2.社团口号: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汇集朗诵精英,吟咏当代诗情。3.社团宗旨:滋养对人文的眷恋,分享对生活的感悟,将最真挚的情感??化为对母语最深沉的礼赞!4.社徽:社徽主体是一只“曲项将鸣,展翅欲飞”的仙鹤,由“鹤鸣”二字的拼音首字母“H”和“M”变形组合而成。它是由2008级高6班魏巍用黑色中性笔设计而成的,后由2008级高1班赵岩用铅笔于原有稿件上点画出鹤睛,最终由2008级高1班胡子章制作成电子版,并分别在主体外圈及仙鹤翅膀空白处添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鹤鸣朗诵社”及“鸣”等字样。鹤鸣社徽就这样诞生了!5.社团概况人大附中鹤鸣朗诵社成立于2009年3月,隶属于人大附中社团联合会和语文组。鹤鸣朗诵社荟萃了众多热爱朗诵、主持等表演艺术的师生。在这里同学们可以畅游文化经典的海洋,感受华夏诗千年的魅力,并用朗诵传播文化、传递力量。竹林贤士的清雅风骨、唐仙太白的洒脱舒放、少陵野老的忧国心境、宋代词人或温婉或豪放的特质使朗诵社的同学时时受到濡染,闻一多、艾青等现代诗人的担当与爱国的热血更使同学们受到感染。自成立以来,朗诵社举办了丰富多样的讲座、社内交流、主题朗诵会和文艺沙龙等活动,并曾代表人大附中参加北京青少年社团文化节,是人大附中学生文化社团的杰出代表。6.社团起源鹤鸣朗诵社由语文组王艳老师和2007级高13班石韫汉同学发起。成立之初,通过考核,选拔出第一批社员共28人,由语文组王艳老师、廖琳老师、高建忠老师、佟世祥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并邀请到语文特级教师翟小宁校长担当顾问。经过近两个月的精心准备后,鹤鸣朗诵社成立仪式于2009年3月9日在七层第八会议室举行了仪式由王艳老师主持,语文特级教师翟小宁校长、鹤鸣朗诵社第一任社长石韫汉分别作了讲话。全体社员也做了各具特色、风采非凡的自我介绍。出席成立仪式的还有时任语文教研组组长李炳生老师、语文组廖琳老师、高建忠老师、佟世祥老师、张璇老师等。
交响乐团
1995年8月,人大附中交响乐团正式成立。走的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路子,交响乐团的第一次演出是北京语言大学的一次庆祝活动,紧接着在北京音乐厅、海淀剧院分别亮相。1997年1月,人大附中交响乐团在北京音乐厅成功的举办了新年音乐会。1997年10月参加全市中学生交响乐团的演出,获得一等奖。
音乐剧社
2009年九月创社至今,目的在于给有兴趣,有特长的同学提供音乐表演的舞台,并且展映优秀的音乐剧影片,给同学们平常繁杂的课业提供休闲娱乐的时间。自建社以来,曾多次播放《camprock》等影片,并曾在社联联欢会上演出过小型舞台剧《彭彭和丁满》,目前正在筹备单场的小剧场音乐剧表演,并且聘请舞蹈队的梁小薇老师为知道老师,相信日后的演出会给大家带来更多惊喜与震撼的!
ICC楼
ICC楼位于学校南侧,是一座现代化的教学楼。1-5层为实验室、高中中外合作办学班教室及教师办公室,6-8层为公寓,为人大附中的外教提供住所。公寓内部设施齐全,可与普通公寓相比。
脂解社
成立于2010年9月15日,创始人有黄达达,王依青。此“脂解”非彼“肢解”。脂--脂肪;解?水解。故脂解社也可意为脂肪水解社,也就是传说中的减肥社。本社并不是像减肥训练营那样逼同学们减肥或必须达到某个指标。我社的目的是让对自己身材不满意或因肥胖而影响到平常生活的学生树立健康的体型观念,交流心得,一起努力,从而达到快乐减脂塑形。大家不难发现在校园里游荡的小胖墩们越来越多,他们的健康状况和体育达标情况着实让人担心。为了能够切实地帮助到广大同胞们,并尽力降低我校的肥胖率,我们精心规划了一下社团活动方案:主要是从三方面入手,1饮食2运动3监督
逸夫楼
东教学楼是人大附中的古老建筑,为人大附中在现址建校时所设计,能容纳学生约1500人。1995年在东教学楼西侧扩建了一座四层小楼,与其合为一体,成为其正面,称作“逸夫教学楼”,作为教师的办公室。此楼现正在改扩建。预计在2014年开学时建好,并且会将临建楼拆除。
汉化社
汉化社是一个以促进学生对日本文化的理解、提升同学们的日语水平为宗旨,以进行对诸如纪录片、中短篇小说、艺术小品(音乐、影视、动漫、etc)等日文作品的汉化工作为活动方式的学生组织。我们正在以制作出优质高效的日文汉化作品为目标不断努力,并且会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相互促进。
临时初中楼
简称临建楼。由于逸夫楼的改扩建,2012年于大操场北部建成一座2层的临时初中楼,能容纳1600名学生。现为2011级和2012级初中学生上课地点。
实验楼
科学实验大楼,总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建于1992年。内有设备先进的各类实验室、现代化的电教中心、汽车模拟驾驶室以及远程教学、多媒体视听、计算机网络等多种专用教室。楼顶还建有直径为9米的天文穹顶,安装有大型天文望远镜。
教学楼
科学实验大楼正对学校大门的主教学楼是一座八层的现代化教学楼。目前能容纳学生约1800多人。1-6层为高中教学班及教师办公室,7层为会议中心,8层为各学科教研室。东教学楼是人大附中的古老建筑,为人大附中在现址建校时所设计,目前能容纳学生约1500人。1995年在东教学楼西侧扩建了一座四层小楼,与其合为一体,成为其正面,称作“逸夫教学楼”,作为教师的办公室。 科学实验大楼,总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建于1992年。内有设备先进的各类实验室、现代化的电教中心、汽车模拟驾驶室以及远程教学、多媒体视听、计算机网络等多种专用教室。楼顶还建有直径为9米的天文穹顶,安装有大型天文望远镜。综合楼的一至三层是学校食堂,四层是一个能容纳800人的现代化报告厅,地下一层是陶艺教室。
槐雪诗社
墨迹载着心底的琴音,悠悠倚着竹笺馀有的古韵。那诗词宛若素栊轻纱般的宁静,孰知是雪似槐花,亦是落槐如雪?槐雪诗社成立于一零年十月,由刘鸿雁老师及语文特级教师于树泉老师任指导老师,是平行于国学社,小作协,鹤鸣朗诵社等社团的文学组织。我们推崇古体诗词(包括狭义古体诗,近体诗与词曲),秉承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的信念。但同时我们也支持新诗,在经典结社之外还有诗剧的排演等系列活动。
天文社
人大附中天文社是一个由具有天文爱好的老师和同学组成的学校天文社团。天文社不定期举办观测活动、参观活动和讲座,组织参加天文奥赛和天文知识竞赛。 在过去,天文社曾多次组织观测日全食,参观天文科研机构,为人大附中的天文科普作出了重大贡献。自2004年以来,天文社进入天文奥赛领域,人大附中学生多次在国内外比赛(CNAO、apao、IOAA)上取得成绩。  近期天文社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与更多的专业机构展开了合作,天文社必将会有光明的前途!
小作协
人大附中小作家协会是在1999年由张莉莉老师、朱荃老师、凌晟老师三位老师发起成立至今的文学社团。我们的理念是“至情至性、激扬文字、我写我心”,我们的行动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万言文”。这些年来我们不间断地组织读书、写作、交流、采访、参观、出书、编刊与作家、学者座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到2013年9月5日为止,完全由学生做主编辑的会刊《小荷尖尖》已经出了7集;各种画册类的《小荷尖尖》特刊也有6册;经由师生共同组稿、编辑,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学生作品集也已有五本,发表在国家级的报刊杂志上的文章约为680篇。
人大北校区
位于中国人民大学北校区。2013年暑期改造后作为人大附中的借用楼,借用时间为一个学年度。与人大北校区研究生学生宿舍共同启用。院内同时配有浴室、食堂。教的最大容量达到60人左右。人大北校区与附中小操场相通。以下课程需去人大附中本校区上课:生物、劳技、外教、音乐、计算机、体育、体健、形体。食堂特色餐品:西式营养餐、正宗面、小炒、高汤涮菜、麻辣烫等。
体育设施
西教学楼和宿舍楼之间的操场是一个标准的田径运动场,有容纳2000多人的看台,在这里曾经多次成功地举办过全市、全国和国际的中学生足球赛以及大型的田径比赛。拥有先进的体育设施,如塑胶排球场和塑胶篮球场,人工草坪的网球场和新篮球场,带有人工草坪和塑胶跑道的标准田径场以及乒乓球、台球室、健身房等。
新报社
校园评论报纸,收集同学们的文章,集中在影评、乐评、书评、时事评论等课余生活。以“办有思想的报纸”为目标,丰富校园生活。资金来自于社员集资,通过复印店印刷。
简介
校园占地142亩,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相邻,具有良好的人文地理优势,是一所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学校。
宿舍楼
于2008年重建并开始使用,设施配备齐全,一直四层北侧为女生宿舍,南侧为男生宿舍,分别从宿舍楼南北两端的入口进入。学生宿舍为每间六人(三张上下铺),配有六个储物柜,三套课桌椅,阳台,独立卫生间,独立洗澡房,每天21:40关闭学生出入宿舍入口,22:30熄灯,另有面向高三学生的自习室开放至次日0:00,参考收费标准为每人每学期444元。宿舍楼五层及以上用以接待访客、来宾,相当于宾馆,从中厅的入口进入,配有电梯。宿舍楼一层外部有校医务室。学生宿舍楼标准之高,设施之全,服务之周到,可以媲美名牌大学的宿舍。
管乐团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社团人大附中管乐团自成立以来,聘请了十几位来自中央乐团、中国人民解放军乐团、中央音乐学院的著名指挥、首席音乐家和教授担任艺术指导教师。管乐团每周利用课余时间排练一次,寒暑假集训10?20天。通过几年的艰苦训练,团员们掌握了一批难度较大的曲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自1990??1997年曾在海淀区分别荣获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届中学艺术节管乐比赛一等奖。1993年获北京市小学生艺术节管乐比赛一等奖。1996年12月,北京音乐厅内举办了人大附中管乐团激光唱盘首发式。全国首张中学生管乐团录制的激光唱盘----人大附中管乐团管乐合奏激光唱盘《长号在前》,出版发行了。 管乐团几年来曾与十多个海外的管乐团进行过交流。
图书馆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为一幢三层楼建筑,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一层设有典藏书库、教师阅览室、电子备课室和光盘阅览室。二层设有采编室和学生自习室。三层设有学生期刊阅览室、学生电子阅览室以及开架借书处。馆内藏书12万册,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实行开架借阅。 二层学生自习室面积4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00名学生同时自习,大厅宽敞明亮。三层阅览室订有300多种杂志和30多种报纸,收藏了6000余种工具书及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参考书籍,设有复印机,为老师们复印教育教学资料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综合楼
综合楼的一至三层是学校食堂特色餐品:1层:马兰拉面;2层:大成炸鸡、麻辣烫、清真菜;3层:小炒、水煮鱼。四层是一个能容纳800人的现代化报告厅,地下一层是一个舞厅,拥有吧台及先进音响设备。

中考信息

学校大全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北京101中学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市第二中学

北京市三帆中学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市第五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北京市第四中学

北京市第八中学

北师大二附中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

北航附中

北京第二中学

2015 语文360网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