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县体育运动学校
电话 : 010-69101175
地址 : 北京市延庆县香苑街10号路南
学校简介 :
延庆体校是北京市独一的一所由县教委主理的体校,黉舍面积2385平方米,综合讲授楼一栋,修建面积2044平方米。现有七个讲授班,在校门生195人,含有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三年级。 办学情势采纳的是讲授、练习、食宿“三集合”,并采取“双学籍”办理情势,同时也含有部分走读生。办学主旨以文明课学习为根本,以竟技体育为特长,以培养根本型合格的体育人才为目标。门生来源每一年都面向全县中小学,颠末口试、加试、集训、文明课测验等提拔,择优登科。(以小学四年级为主) 我们固然是体校,但也非常正视文明课的讲堂讲授,遵循市教委的要求,我们力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每天在包管7节课的根本上,再完成2.5-3小时的体育练习,各年级的文明课内容要求标准和毕业班升学测验内容与普教体系要求的完整一样。 体育练习是该校的特性,要使门生经由过程练习,在进步竞技技术的同时,在乎志品格上也获得熬炼和培养,固然目前体校的练习前提很差,东西完善,设备粗陋,但对门生的体育练习从体例到手腕,力求迷信标准,按照门生的春秋特性,普通对小学五---六年级门生停止身材本质和专项技术的练习,初中一至三年级门生,在持续进步专项技术的同时就要上量,增加练习强度,要比赛成绩。颠末几年的实际证明,我们的办理和练习是可行有效的,延庆体校的体育练习和文明课学习已经构成了无机的连络。较好地处理了“学训连络”的冲突,使门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均获得了生长,教诲讲授的踏实稳定,包管和促进了体育练习成绩的逐年进步。自97年以来,代表延庆县插手六次北京市中小门生田径活动会,获得四次近郊县初中组个人总分第三名,两挨次递次二名,突破11项市中门生活动会记录,有五人代表北京市插手过三次天下少年田径锦标赛,获得过金牌一块;银牌一块;铜牌二块;六年来,该校向北京队和市二级体校共运送运动员16人,每一年的初三毕业生,除运送的以外,均能升入市重点高中、中专和县普高档黉舍。
学校历史沿革
延庆县体育运动学校始建于1989年7月,根据北京市政府要求各区县均要建立三级运动员选拔、培养的训练网,拥有一所初级(三级)体育运动学校的指示精神,县政府决定创建延庆县体育运动学校,鉴于当时实际情况,决定其管理模式由县教育局主办,县体委协办。于1989年8月28日,延庆县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了《延编发字(89)第30号》文,批准成立延庆县体育运动学校。1989年11月30日中共延庆县委教育卫生部下发《延教卫字(89)12号》文同意体育运动学校建立校党支部,任命张庆贵同志为体育运动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主持学校工作。是迄今为止北京市唯一一所由教委主办的业余体校。延庆县体育运动学校
体校的原址为当时县体委旧址(后为延庆中心市场,现金锣湾所在地),教职工办公及学生生活用房用体委的平房,训练在体育场,文化课学习要到延庆中学(现延庆一中)进行。1990年底,市县拨款15万元在体委东小院外建校舍,于1991年6月竣工,解决了学训分离的局面。办学规模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五个教学班,共68人。初中学生来自延庆一中(延庆中学)体育班,学校实行“三集中”(学生教学、训练、食宿一体)、“双学籍”(学生在体校有学籍,原学校也保留学籍)管理,小学五年级面向全县招生,通过初选、试训、集训、文化课考试,最后择优录取。学生在校上午进行文化课学习,下午体育训练,晚上有2节晚自习,当时设有田径和举重项目。
随着县城结构布局的不断调整,体校的校址也几经变迁:1989年7月?1997年3月在县体委旧址;1997年4月?1998年4月临时搬到教育局原办公楼(县政府老招待所);1998年5月?2008年7月在县城香苑街110号,(现延庆四中院内);2008年8月迁入现址(原赵庄中学)。
教委办体校,在北京市是首例,全国也不多见。学校确定了德育为首,文化课学习和体育训练并重的办学思路,深刻阐释了学生只有在扎实的文化课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体育特长的内涵,从思想上解决了文化课学习与体育训练的矛盾。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特长突出。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意志品质优秀、文化课基础扎实、体育成绩突出的合格人才。
现在的延庆县体育运动学校已拥有田径、举重、游泳、乒乓球、皮划艇多个体育训练项目。20年来为我县青少年竞技体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延庆竞技体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出了表率。在北京市各区县业余体校中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组织机构
学校设有党支部(校长兼书记)、教学处、训练处、政教处、总务处、工会和团组织。 (3)师资队伍 学校拥有一支具有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职业道德好、专业素质精、管理能力强有体校特色的教师教练队伍。教师观念不断更新,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自身业务素质得到逐步提高。 同时拥有高素质的教练队伍,他们不仅在实际训练中具有较高水平,而且在理论提高、科学训练方面也取得了突破。 (4)学生管理 加强学生的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强化“懂礼貌、守规则、爱劳动、有特长教育。重点进行礼仪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班级自主管理,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加强常规检查的力度,逐步建立科学的班级、学生考评机制。
德育建设
德育为首,开展有实效性的教育活动 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学校中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都要做学生的楷模和表率,都能以自己良好的人格和言行来影响和感染学生。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一切可能的题材和时机,联系学生实际、联系民族历史、联系时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人生观教育。真正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尊重学生,善待后进生。并把后进生转化和教师的考核结合起来。
环境育人、训练育人。利用新的校园环境和训练过程,发挥育人功能。结合北京奥运会的良好契机,对学生进行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并注重对教练队伍的管理,充分认识到教练是学校德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教练的育人作用。
教学科研
努力摸索出了一条有体校特色的教学之路,充分协调好教练、文化课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较好的解决了业余体校学训结合的矛盾。课堂教学做到: “精讲”,要求教师对教材深刻把握了解,抓住重点;“精练”,就是选择合适的习题及时进行练习,不搞题海战术,起到理解、巩固、提高的作用;“当堂消化”,就是要求把讲的知识,布置的作业,在课堂上,在老师的参与指导下完成,基本掌握,尽可能减少课后作业。这些都是结合学生学习时间少、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训练任务重不想做过多的作业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的;“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进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把课堂当成赛场,让学生的情绪始终高涨,思路紧跟老师的讲课内容走。同时对文化课老师的业务能力和组织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教学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005年获得初中教学管理优秀奖,2007年获得初中教学管理进步奖,中考突破了500分的高分,受到了兄弟学校的好评,得到了教委领导的肯定。
校园文化
2008年九月,体校迁入新校舍,这给体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学校从规划、设计方面力争做到高起点、高品位。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构建集绿化、美化、净化为一体的有体校特色的校园环境,为师生提供理想的学习、训练、生活的乐园。校园文化建设凸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品味。
校徽:附后 校训:勤奋刻苦 兴体报国 校歌:附后
招生工作
小学五年级面向全县招生,通过初选、试训、集训、文化课考试,最后择优录取。学生在校上午进行文化课学习,下午体育训练,晚上有2节晚自习。
特色校园
学校现有教职工51名、教学班六个、学生132名。拥有200米塑胶跑道和一座训练大棚。
特色活动
为更好的发展我县竞技体育事业,提高训练、比赛成绩,1991年经教育局批准,我校与北京体育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于德玲等六位专家教授到校指导工作。他们具有先进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训练经验,且师德高尚、尽职尽责。从怎样选才到如何组队,从每一个动作的指导到系统的强化训练,使教练枯木逢春、如鱼得水。专家教授的帮扶使教练的水平明显提升,为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体校自成立始就承担着代表延庆县参加北京市中学生运动会、田径锦标赛的任务。特别是自1997年到2006年连续十年在北京市中学生运动会上取得初中B组团体总分前三名的好成绩,在北京市业余体校田径锦标赛上也屡创佳绩,为二级体校输送了52名优秀运动员,绝大部分毕业生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12人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有一名同学考入了清华大学。2007年6月由延庆体校编写的《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大纲》历经十年出版发行,在全市范围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一所学校编出这样的《大纲》,在北京市尚属首次,填补了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的空白,为体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优异的成绩为延庆人民争了光。
重大历史事件
1989年9月建校,校址在县体委旧址,任命张庆贵同志为第一任校长兼书记
1999年8月徐娜赴日本参加中、日、韩青少年田径对抗赛,取得跳高第二名
2001年8月付江同学参加了在湖南举行的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取得跳高第三名
2001年8月沈晓宇同学参加了在广东举行的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取得3000米第二名,1500米第五名
2006年4月北京市中学生运动会获远郊县初中组第一名
2007年6月30日《青少年田径训练大纲》出版发行
2008年12月19日通过延庆县优质学校验收。
2009年10月18日成功举办建校20周年庆典
学校荣誉
北京市敬老文明模范学校(2005-2007年)
2006年北京市中学生运动会初中B组团体总分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