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第一中学
电话 : 0731-57823158
地址 : 湘潭市湘潭县易俗河凤凰西路
学校简介 :
湘潭县一中位于湘潭县易俗河城区东侧,北面湘江,南临天易,东傍金霞,西毗国道。既得山川之秀美,又有舟车之便利。环境优雅,风景宜人。学校经六十余年的发展,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精英荟萃,硕果累累,目前已成长为一所饮誉三湘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建校以来,一代代一中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声誉日益提高。为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学校于2005年整体搬迁至金霞山下,经过历时五年的艰苦努力,一所大气而不失典雅的现代化生态校园呈现在世人面前。学校现有校园面积328亩,建筑面积六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近2亿元。现有6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四千余人,教职工251人。
学校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全市领先、全省一流、国内知名、国际接轨”为办学目标,坚持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的方针,不断规范管理,深化改革。教学科研和德育工作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科技创新蔚然成风,艺体教育独树一帜,校园文化朝气蓬勃,校园建设和办学实绩均在省内形成了较大的影响。近几年来,《湖南日报》等多家省市媒体以专题形式对学校的办学模式和经验进行了深度报道,吸引了全国各地多家教育代表团前来参观访问。2008年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省教育厅对学校进行为期三天的督导评估,高度评价了学校的办学成绩,将学校评定为“优秀”并在全省进行通报表彰。
学校经过多年积淀,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在“一三六九工程”的引领下,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名师辈出。专任教师中,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有高级教师88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市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40余人。在湘潭市2009年度的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中,湘潭县一中代表队不负众望,荣获团体一等奖。正是这样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强有力地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位稳定运行。
学校概况
湘潭县第一中学湘潭县一中始建于1946年,1999年被确认为湖南省重点中学(2005年更名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2010年和2011年连续获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格,2011年10月获清华大学“优质生源基地”称号,并获得向清华大学直接推荐学生的资格。2011年7月,获“中国百强中学”称号。2005年移址金霞山麓,历经八年建设,现有校园面积328亩,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近2亿元。现有教职工285人,教学班66个,学生4318人。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确定了“市内领先、全省一流、国内知名、国际接轨”的办学目标,确立了内涵发展的基本策略。
主要成就
湘潭县第一中学学校连续多年以优异的成绩领跑全市的普通高中教育。高考成绩连续十三年综合评价为湘潭市第一名。2003年至2011年,有64位同学考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11人成为省、市高考状元;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方面,有72人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奥赛省一等奖。
2009年2月,省教育厅在湘教通[2009]45号文中全省通报表彰该校,评价湘潭县一中在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成绩显著(全省表彰10所中学)。2009年7月,省教育厅在湘教发[2009]38号文中全省通报表彰该校,评价湘潭县一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质量优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率较高(全省表彰38所省示范性高中)。2011年7月,赵罗海同志获“中国百强中学”杰出校长称号。学校德育工作年年被评为市、县先进单位,是湘潭市文明建设标兵单位,湖南省示范性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先进单位,市、县培养优秀人才、培养学科奥赛选手先进单位,是体育、艺术教育国家级、省级先进单位,是湖南省劳技、科技教育示范基地和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是湖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近三年,学校连续荣获湘潭市普通高中培养学科奥赛选手贡献奖、湘潭市普通高中培养优秀人才贡献奖、湘潭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湘潭市普通高中会考和高中综合评价先进单位、湘潭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一等奖第一名、湘潭市培养空军飞行员贡献奖、湘潭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清华大学2013年“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学校名单公布,该校获得推荐名额,获得推荐的学生不用参加笔试,面试通过就可以享受降60分录取的优惠。
学校领导
校长:赵罗海
党委书记:齐国亮
副校长:胡进军(主管后勤)
副校长:杨红(主管教学)
副校长:李明(主管德育)
副校长:马兰花(挂职)
工会主席:陈术根
校长助理:刘异奇
督导室主任:杨石龙
办公室主任:李新毅
教务处主任:曾国安
教科室主任:谭立新
政教处主任:胡来星
招生办主任:唐健
总务处主任:李军
团委书记:刘硕果
督导室副主任:张保新
教务处副主任:李长坤
教务处副主任:马兴旺
教科室副主任:郭良玉
工会副主席:陈洪亮
政教处副主任:唐先和
政教处副主任:姜建远
招生办副主任:李新宇
学生团体
学生会2014-2015届学生会干部:
主席:谢欢
文体:余佐(副主席)刘哲铭(高二部长)李倩(高一副部长)谭洋(高一副部长)周明璐(高一副部长)
生活部:王嘉丽(副主席)刘卓岳(高二部长)姜可涵(高一副部长)李晓宇(高一副部长)
纪检部:齐鑫(副主席)许洪铨(高二部长)罗凡(高一副部长)罗文静(高一副部长)
卫生部:李澜希(副主席)郭良(高二部长)李雅玫(高一副部长)彭珍(高一副部长)
2013-2014届学生会干部:
主席:黄琳
纪检部:张伟浩(副主席)罗杰特(高二部长)齐鑫(高一部长)许洪铨(高一部长)
文体部:郭瑞特(副主席)严颐庆(高二部长)余佐(高一部长)谢欢(高一部长)
卫生部:罗嘉维(副主席)冷洋(高二部长)刘雨茜(高一部长)唐凌霄(高一部长)
生活部:贺珂盈(副主席)李吉(高二部长)王嘉丽(高一部长)刘卓岳(高一部长)
2012-2013届学生会干部:
主席:贺晨曦
副主席:何金寰(分管纪检部)刘珈贝(分管文体部)袁婷(分管卫生部)谭啸(分管生活部)
纪检部:唐雨(第一部长)陈丹周帅(高二部长)廖艺沛(部长)
文体部:张静(第一部长)段皓予(高二部长)陈研妍邱博儒(部长)
卫生部:唐雅文(第一部长)冷洋娄鑫怡罗嘉维(部长)
生活部:谭蓉萱(第一部长)谢心恬(高二部长)易康良郭雄宇(部长)
2011届学生会干部:
主席:刘嘉诚
副主席:姜银虹(分管文体部)
纪检部:倪文钊(第一部长)
文体部:赵伊伦(第一部长)肖煌煜(高二部长)
星云网络社(主管机构:湘潭县一中网络中心)
星云网络社前身为湘潭县一中Dreamsky网页设计小组,于2013年元旦正式成立,该组织将致力于湘潭县一中学生社区(暂名“青春?Stage社区”)建设,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崭新的交流平台。
星云网络社下设制作、运营、策划三大中心,将切实履行职责,完成社团的每一项工作。
楚天文学社创建于1999年,是湘潭县一中最早创建的社团,为原三大社团之首,长期在校园内发行社团期刊,并于2011年发行同名报刊《楚天》。
动漫社最老社团之一
中国风社以研究中国传统的文化为主
摄影社2013年成立的新社团
模拟联合国社2013年成立的新社团
学生活动
运动会高三年级唯一的活动。一般在每年10月中旬,为期两天。
艺术节一般在每年12月中旬,初赛只有评委(学生会、团委会、社团成员或音乐老师)可观看。决赛高一高二可看。[1]
社团节一般在每年11或12月,由各社团出节目表演,或出售自制小玩意[2]
英语风采大赛由校学生会主办,一般在每年3-5月[3]
我是歌手由校团委会主办,时间不确定。
高考辉煌
2014年金霞砥砺争日月,湘水流金续辉煌。我校2014年高考大获全胜,创全市“十六”连冠辉煌。
★优生成绩特别突出,有6名同学可望被清华、北大录取。其中吴尚泽同学670分(属校长实名推荐对象中的特优生,只需522分即可录取北京大学),成星同学699分(含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加20分),陈筱薷同学698分(含清华大学领军计划特优生加分45分),谢天佑同学688分(含清华大学物理科技营特优生加分60分),刘澎同学679分,黄文腾同学674分。
★600分以上的特优生人数为139人,占全市45.1%,遥居全市第一。
★一批本科上线661人,二批本科以上上线人数1212人,一、二本上线率为80.42%,一二本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均以绝对优势领跑全市。三批本科以上上线人数1401人,本科上线率92.97%。
★全市理科前十名的我校占7人,全市文科前十名的占4人。进入全市文、理科前50名我校共占47人,进入全市文、理科前100名我校共占87人,遥居全市第一。[4]
2013年“蛟龙”入海,“神十”升空。伴随着举国盛事,2013年高考成绩业已揭晓,湘潭县一中不负众望,高考成绩全面告捷,再上台阶,实现新跨越,以骄人的成绩特向全市人民报喜。
一、十五连冠,再续辉煌
2013年高考再谱华章,实现了高考成绩自1999年连续十五年领跑湘潭的梦想。
二、高考指标,独占鳌头
该校参考人数为1298人,本科一批上线681人,一本上线率52.5%,本科一、二批上线人数再创新高,达到1098人,一、二本上线率为84.6%,本科三批以上上线人数为1239人,上线率95.5%,三类指标均为全市第一。
三、创优团队,一枝独秀
2013年该校上600分人数为64人,再次突破全市一半,占全市该项人数的51.6%;该校有阳韵、向婷钰、朱文卓、郑洲、张争争、李成阳等6人进入全市文科前10名,有周礼义、陈宇轩、郭佳琦、李笙维、侯婧、唐引航等6人进入全市理科前10名,全市文、理科前100名中该校占50%(文科占40人,理科占58人)。
四、名校保送,百花竞放
姜银虹同学以优异成绩获得2013年北京大学自主选拔“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格,方颀雅也因成绩卓异获得2013年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格,有肖煌煜等4人可望进入北大、清华深造。与此同时,该校有文博同学保送到中国科技大学,龙振宇同学保送到复旦大学,有陈章烁等5人可望进入空军飞行学院学习。
2012年湘潭县一中
2012年高考大捷,创全市“十四连冠”佳绩。学校1360人参考,本科一批上线436人,上线率46.6%;本科二批以上上线1088,上线率80%;本科三批以上上线1295人,上线率95.1%;均为全市第一。600分以上130人,突破全市一半,达全市600分以上人数的51.6%,为全市第一。阳熙同学获市文科第一名(卷面分),计有7人进入全市理科前十,4人进入全市文科前十,全市文理前一百名中该校各占50%(文科占49,理科占50)。有刘雨薇等6名同学可望录取清华北大。其中,文科成绩创历史新高,300多人参加考试,上600分以上的有49人,文科上一二本的人数为265人,上线率达71%。
2011年湘潭县一中2011年高考大捷,创全市“十三连冠”佳绩。学校1195人与考,本科一批上线485人,上线率40.8%;本科二批以上上线986人,上线率82.5%;本科三批以上上线1135人,上线率95%;均为全市第一。600分以上262人,占全市总人数的43%,遥居全市第一,全省前茅。黄博文为全市理科状元,计有8人进入全市文、理科前十名。有张益萌等7人单科成绩位于全省前万分之一(其中4人为全省前十),享受提高一个批次提前投档一次的优惠政策。有黄博文等8人可望录取清华、北大。
2010年湘潭县一中2010年高考大捷,创全市“十二连冠”辉煌。本科一批上线378人,为全市第一;本科二批以上上线907人,为全市第一;本科三批以上上线1226人,为全市第一。600分以上166人,占全市总人数的39%,遥居全市第一,全省前茅。有刘菁菁等9人进入全市理科前十名,刘晓蓉等3人进入全市文科前十名;除刘晟、万剑宏两位同学成功保送清华、北大外,另有11人可望录取清华、北大。
2009年承“十连冠”高考辉煌,谱湘潭市教育华章。该校2009年高考大捷。本科一批上线290人,为全市第一;本科二批以上上线703人,为全市第一;本科三批以上上线1147人,为全市第一。600分以上32人,占全市总人数的34.4%,居全市第一,全省前茅。有郭恒杰等6人进入全市理科前十名,陈辉等3人进入全市文科前十名。有贺帆同学成功保送北京大学,有7人可望录取清华、北大。有黄澧阳同学考取空军飞行大学。
师资队伍
湘潭县一中有58个高中教学班,在校学生近4000人,教职工224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88人,中学一级教师72人,湖南省特级教师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2人,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10人,省级普通话测试员2人,市级骨干教师25人,湘潭市教学名师培养对象3人,县级学科带头人23人。这里不仅有一大批富有爱心和责任感、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爱岗敬业的名师,而且有一支年富力强、乐于奉献、勤政廉洁、务实创新的领导班子。
办学理念
学校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以“祖国在我心中”作为校训,以“校园优美、校风优良、质量优异”作为办学目标,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作为办学理念,以“名师立校、以德治校、科研兴校、改革强校”为治校方略,不断规范管理,深化改革,教育教学硕果累累,辉煌相继。德育工作方面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单位;初、高中毕业会考综合评价多年来一直名列全市榜首;体育、艺术教育被评为全国和全省先进单位;劳技、科技教育被列为湖南省示范基地;实验、电教被列为湖南省现代教
育技术实验学校。从2008年到2012年,,学生参加全国数、理、化、生和信息竞赛有200多名学生获得省级奖励。其中2002年有4人获奥赛省一等奖,2003年有9人获省一等奖,2004年有10人获省一等奖,2005年有6人获省一等奖,2006年有5人获省一等奖。有9项教育科研实验课题在省、市立项和获奖。其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被列为全省“十五”期间高中五个学科课题之一。有60余项青少年科技活动作品获全国、省、市级奖励,其中《一种野生鱼类的研究与利用》获2000年全国科技发明二等奖。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湘潭县一中更是独领风骚,为全县人民争足了荣光。
从1999年至2007年连续九年高考的各项指标均稳居全市第一,全省前茅。从2008年到2012年,共有35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深造。其中2003年和2004年均有10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实现了成群结队上清华、赴北大的梦想。2003年更有黄芳同学以696分的高分摘取全省高考文科状元的桂冠。先后还有罗望熙、董佩、陈元、吴家姝、刘婷等同学分别成为当年高考的文、理科市状元。2007年高考再创辉煌,文理科600分以上人数达68人,占全市600分以上总人数的37%,以绝对优势列全省前茅,居全市第一。其中刘婷同学以687分居全省理科第三名,喜夺全市理科状元;本科一批上线341人,居全市第一;本科一、二批上线651人,居全市第一;本科三批以上上线995人,居全市第一。刘婷、童潇潇、彭浩然、章颖博、刘凯怀、胡哲等6人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办学特色
一流的师资、严格的管理、良好的校风、省内领先的稳定的教育教学质量成就了湘潭县一中这一教育品牌。一中人明白,荣誉属于过去,竞争日趋激烈。一中人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居安
思危,自加压力,不待扬便自奋蹄,在实现了“三年夯实基础,五年初见成效”的目标之后,学校把下一个目标锁定在跻身“全国千所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上,正如一艘张满风帆的航船,驶入了竞争全国一流的新航程。学校启动了“名师工程”,以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拜师学艺”活动,以提升教学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在校园里开展“做文明一中人”的活动,定期举办“校园科技节”、“校园艺术节”、“校园体育节”以及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实施新课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
映日金霞展宏图,求真务实创辉煌。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投资1个亿,占地328亩的县一中新校园,已经崛起在金霞山下,湘江岸旁。名山、名水、名校,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成为新县城易俗河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湘潭县一中这艘航船正满载着党的期望、人民的重托,乘着高质量、优生源的良好发展态势,从金霞山下、湘江岸旁驶向通往“全国千强”的辉煌明天。
教学交流
1、隆回二中来该校交流和参观访问
2012年12月21日上午,隆回二中一行在校长的带领下,来到该校进行教学交流和参观访问。
赵罗海校长首先向来访的客人介绍了该校的办学成绩、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及校园文化建设情况。主管校长杨红对该校高三情况进行介绍后,对教学交流作了科学的布置和安排。第二节课时,客人们按学科分头进教室随堂观摩了高三各个学科的交流课。课后,两校领导和老师分学科进行了深入的教学交流,对高三的学科教学及总复习进行研讨,气氛热烈。该校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生动活泼的课堂,热情文明的学生,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都给隆回二中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得了他们的一致好评。之后,学校领导带领客人们参观了该校。
此次活动,既促进了两校间的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交流,又增进两校感情与友谊,很有意义。
2、湘潭市外语名师工作室来该校指导英语教学
2012年12月26日,湘潭市外语名师工作室名师精英在湘潭市教科院教研员、名师工作室主任陈红老师的带领下前往该校,对该校“两型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与写作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组的工作进行指导。课题组成员廖剑英老师和袁智君老师在该校湘潭市外语名师、英语教研组长、课题组组长马爱兰老师指导特为大家展现了两堂反映“两型英语”课题理念的研讨课。
第一堂课是由廖剑英老师执教的M6U4Project:Changingtheworld---mycommitment,她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将复杂的文本材料简单化,带领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要求学生以此为sample,做出小组自己的anactionplan。其中,本堂课最为出彩的部分是:廖老师将文本中与问题及行动相关的优美句式提炼出来,并用时尚的例句指导学生模仿造句,以便学生在设计行动方案时能运用到这些句子。而第二堂课袁智君老师的M2U2reading(forbuildingsentencebanksandwriting)则将阅读的第二课时和写作有机的联系起来,要求学生将本堂课所学到的句型运用到写作任务中去。他首先巧妙地设计了四个与文本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出与transportation,preparation,activities及feelings四个方面相关的句型,逐一对这些句子进行分析,翻译,并精心挑选贴合学生当前实际的例句,指导学生对其进行仿写,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句型,应用于随后的游记写作中。在学生展示作品时,学生优美的词句以及袁老师发自内心的欣赏给各位名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后全体成员在会议室举行了交流讨论。首先该校湘潭市外语名师工作室英语教研组长、课题组组长马爱兰老师给大家简要介绍了课题组的进展情况,然后陈红老师组织大家进行评课。在评课讨论环节里,大家都对两堂课的课型和思路进行了肯定,谈到了许多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如两位老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控;富有感染力的语音语调;精心准备的贴近生活的例句;课堂任务链的衔接等等。当然大家也从研讨的角度对这两堂课提出了疑惑和看法。如“合作、研究”方面还应该给与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设计填空方面的一些细节问题;阅读和写作的联系要多关注话题和功能的结合以及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的重要性等。整个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求同存异,气氛热烈。最后,陈红进行了总结发言,她要求全体成员在教学中要多动脑筋进行深层思考,从教学目标的定位、文本的把握、信息的整合和任务驱动等四个方面去开展课堂教学和研究。